第11节:让它为自己赚钱



井植薰1911年生于淡路岛,14岁小学毕业即将外出谋生时,他的班主任滨野老师告诉他:你所接受的只是日本的最低教育,以后工作也只能拿最低的工资,要想拿到与别人一样多或超过别人的工资,就要边工作边学习。他铭记老师的话,进了松下电器制作所,当个“小学徒兼佣人”。他白天苦苦支撑,晚上坚持上夜校,还自学了4年商业课程。井植薰从谋生之日起之所以如此刻苦,源动力来自于滨野先生的唆之使前。

  井植薰在松下老板手下一干就是24年。当年那个小小的制造所已扩展为庞大的公司,他也由普通工人步步升为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懂技术会管理的井植薰不愿受雇于人,干完1949年最后一天的工作便离开松下公司。此时,他哥哥井植岁男正办着生产自行车磨电灯的“三洋电机制作所”,有意拉弟弟入伙,询问弟弟辞职后想干什么,弟弟看出哥哥的心思,当即施出唆之使前一计,坚定地说:“要干就只干自己擅长的收音机制作,它曾给松下创造了丰厚的利润,现在该让它为自己赚钱了。”哥哥说可以合伙,弟弟应允,于是兄弟间达成合营协议。

  1950年4月,兄弟俩合办了“三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哥哥井植岁男任总经理,井植薰任总制作部长。那时,收音机是日本人最喜欢的娱乐工具,但因各种零件充斥市场而使整机销量不断下降,井植薰认为三洋的出路惟在质优价廉。1952年他即推出SS-52型收音机,订价8950日元,不仅低于松下产品的市场价,还是日本第一台低于万元的收音机,当年销出7.7万台。1953年销量增至15.8万台,市场占有率仅次于松下公司,跃居日本第二。

  旗开得胜,井植薰没有忘乎所以,他冷静地总结出“解决产品三难题”的经营方针,即一要使顾客使用方便,买得起;二要使经销店易于销售,并能负责保修;三要使厂家易于生产;三者顺序绝对不能颠倒。这个方针今天看来并不新鲜,但对当时的井植薰却是一种大企业家自我造就的开端,也是他形成“假之以便,唆之使前”的争胜谋略的起始——以好产品促使消费扩大,以扩大消费去唆使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增加订货,以增加订货能唆使厂家乐意生产。

  收音机的畅销使总经理岁男欣喜非常,连睡觉时都把它放在枕头边,但不是陶醉,而是想借它构思更佳的计谋。因为,他多次对弟弟提及洗衣机生产,但井植薰沉缅于收音机的畅销,怎么也说不通。一天,岁男乘公司干部上班之际,给每个人家里送去一台洗衣机。干部下班一回家就听到了妻子使用洗衣机的感受。大家第二天上班,才知道洗衣机人人有份,只是型号各不相同。井植薰明白,哥哥下决心研制洗衣机,自己不能再顶着不办了,并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在说服不了别人时,不妨采取暗示性举动使之就范。于是,部长室、经理室变成了工人的洗衣处,堆满脏衣服,遍地淌着水。公司不久便研制出搅拌式洗衣机。正欲投入批量生产,忽然得悉英国试制成喷流式洗衣机,便急忙转而研制喷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