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2期

三文鱼洄游

作者:刘晓鸥




  公婆要来温哥华,姚小琼和赵豫吵了一架。吵完,姚小琼就带着儿子阿诺去美国西雅图购物去了。
  十年前,赵豫离开老家河南到北京创业。姚小琼留守了一年就带着女儿妞妞寻夫来了。赵豫的老板角色进入很快,又买车又买房,姚小琼不跟着不放心。国内闹“非典”那年,赵豫一家移民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走时,女儿妞妞八岁,儿子阿诺周岁半。
  赵豫把老婆孩子安顿好就回国了。他和许多来加国的投资移民一样,让老婆孩子在温哥华享清福,自己回国赚钱,像一只候鸟在太平洋上空飞来飞去。
  “我也舍不得离开你和孩子,可是要成功就会有牺牲。”每次在机场分手,姚小琼哭天抹泪,赵豫就这样安慰她。当然,拥抱和亲吻也不能省。
  赵豫和所有优秀男人一样,顾家,孝顺,怕老婆。
  刚到异国他乡,姚小琼语言不通,人地两生,又一个人照顾两个小孩,紧张和不适,让姚小琼又失眠,又脱发。每次和赵豫打越洋电话,都哭哭啼啼,甚至后悔移民来加拿大。赵豫提出让父母过来帮她,他们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
  姚小琼说:“NO!来了反而添乱。我照顾两个孩子,再照顾公公婆婆,还活不活?!”赵豫心里不痛快,可见妻子过得的确不轻松,她要重新学车考驾照,要上新移民的英语班,女儿妞妞上学要接送,给儿子请了保姆,她也得劳心费神,怎么说保姆是外人。来温哥华的第二年,姚小琼就让她母亲来探亲了,岳母在温哥华住了半年多才回国。
  前些年国内房地产红火,新楼盘如雨后春笋,需要大量钢材等建筑材料。赵豫恰好是做钢材生意,迎合了市场。他把赚的钱源源不断汇到温哥华,姚小琼换了三次车,最后一辆是奔驰吉普350,折合人民币一百多万。搬了三次家,越搬地段越好,房子越大,最后搬到了西温的一个花园别墅。
  西温是温哥华的富人住宅区。依山傍海,密林浓郁,每栋房子都在密林深处,建筑风格各异,北美风情,欧陆风情,南美风情,都在这仙境一般的半山坡上错落着,据说,一些好莱坞明星都在西温买了房子。
  搬到西温之后,赵豫想接父母来的念头更是强烈。来加拿大几年了,姚小琼只带着孩子回过一次北京,没有回河南看望公婆。移民后,赵豫有了空闲就飞温哥华,无暇回老家探望父母,算起来他已经两年没见过父母了。
  姚小琼再怎么不乐意,赵豫还是铁了心把父母给接了出来。
  机场里接了父母,父亲的模样倒没什么大变,只是身架更是矮小了一些。母亲明显老了,墨黑头发一看就是染的,发根儿白如雪。父母自然是不认得妞妞了。离开河南后,父母就去过一次北京,那时妞妞还上幼儿园。眼前的妞妞,是个亭亭玉立,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小老外。
  赵豫说:“这是爷爷和奶奶,小时候你在奶奶家住过的,爷爷奶奶带你坐火车去少林寺看小和尚练功,记得不?”妞妞茫然地摇着头。
  母亲凑得近近地打量儿子,“头发哪儿去了?瘦成这个样子。”母亲摸着儿子的手,啧啧道,“还是小琼比你强,又水灵,又白胖,一看就是营养好。”赵豫忙打哈哈:“小琼前几年可瘦了,身体刚缓起来。”
  他知道是姚小琼最怕别人说她胖,这些年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减肥秘方,母亲是哪壶水不开拎哪壶。
  开车离开机场,赵豫问旁边的姚小琼:“去列治文吃饭好不好?”列治文是中国餐馆最集中的地方,华人也多。姚小琼说:“还是去Robson stree(市中心)去吃意大利牛排,妞妞也想吃。”
  车后排的母亲插话说:“回家吃面条吧,你爹的胃不好,飞机上的饭你爹吃不惯。”赵豫从车后视镜里瞥了父亲一眼,父亲的脸色暗黄,无精打采。姚小琼嘟囔一句:“谁做啊?今天保姆请假了。”母亲两手把着赵豫的车座背说:“我做,我做,家里有面粉吗?”
  父亲的胃病,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回想起来,赵豫总觉得是自己偷了父亲的胃,自己的那份健康,原来是踩在父亲的肩膀上得来的。赵豫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师,母亲是搪瓷厂的女工。赵豫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妹妹,他排行老三。父母的微薄薪水,养六口之家实在是小马拉大车。母亲的任务是日复一日在烧瓷车间,举把焊枪在铁坯脸盆烧白瓷绘制图案。这个工种是母亲自己要求来的,因为是高温车间,烧瓷车间的工人,每个月可以拿到六块钱的营养费。母亲每天都是一身汗,下班先在厂里洗澡,然后就回家做饭。母亲在一个黄瓦盆里和满一盆的玉米面,或红薯面、高粱面,捏出一大蒸笼的窝头来。中间蒸几个白面馒头,那是给父亲留的。
  一年到头,饭桌上都见不着肉。菜只有咸菜疙瘩,好一点是熬大白菜,要么是面条汤。赵豫小时候身体羸弱,三天两头闹病,八岁时和五岁的妹妹一般高。校医曾是父亲的学生,免费上门给他扎针灸,效果不大。父亲叹口气:“这孩子是营养不良,用不着扎针。”父亲叫母亲把馒头给他吃,母亲偶尔从食堂带回家给高温车间工人的营养餐肉菜包子,父亲也舍不得吃给赵豫吃,还带头拿起一个红薯面窝头,大口地吞起来。哥哥姐姐妹妹常因为赵豫老吃细粮而和父母闹脾气,说父母偏心。
  赵豫生在乱世,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凭票供应。豫中平原盛产小麦,竟也开始搭配百分之四十的粗粮。家里四个孩子,齐齐地到了长身体的时候,口粮就有些紧缺起来。父亲就用高价买下别人不吃的粗粮,来补家里的缺。每天开饭的时候,父亲总让母亲和几个孩子先吃,等他给学生批改完作业,坐下来吃的时候,那个盛白面馒头的篮子已经空了,红薯面做的窝头虽然也抹了几滴菜油,仍然干涩如锯末。父亲嚼了好久,还是吞不下去。直嚼得脖子上鼓起一道道青筋。赵豫看了心缩成紧紧的一团,可是到了下一顿,依然抵御不了白面馒头的诱惑。
  父亲有一天在课堂上晕倒了。晕倒的原因是贫血。他犯胃病好长时间了,赵豫在半夜听到父亲的呻吟声,母亲压低声音劝他去医院看看。医院要父亲住院手术,可父亲怕花钱就没有住。以后父亲的胃病时好时坏,始终没有痊愈。
  父亲对四个孩子期望很高,说谁有本事谁就去考大学,爹娘砸锅卖铁也供他!结果,只有赵豫考上了大学,妹妹考上了护校,哥哥姐姐都进了工厂。
  后来他们各自成了家,搬出去单过了。父母依然留在老房子里,老两口相依为命。
  赵豫发迹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买了房子,郑州最好的花园小区。母亲坚持要住一楼,说这样接地气,住高楼憋气。
  关于父母来温哥华的住处,赵豫两口子有过激烈的讨论。赵豫觉得父母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怕上下楼摔跤,应该住在一楼对着花园的那间屋。姚小琼说这间屋是妞妞的琴房。姚小琼花钱给妞妞请了钢琴家教,一位移民多年的上海音乐学院女教师。妞妞的钢琴已经考了九级。先不说搬钢琴要请人有多麻烦,楼上是卧室,他们两口子占大卧室,妞妞和阿诺占一个卧室,正好有一间客房。客厅有沙发和电视。
  两人争执半天,结果是赵豫的意见胜出。是因为赵豫的一句话:“我父母来探亲,就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妞妞练琴他们准会在一旁看,妞妞肯定分心。”这句话一下子把姚小琼提醒了。她沉吟半天,才说:“要搬,你搬,我不管。”赵豫知道这就是让步的意思了。
  赵豫找了搬家公司来帮忙,花了一百加币,把三角钢琴搬到了二楼。这才收拾出父母的房间。这是一座西班牙风格的别墅,地面两层,地下一层,加起来面积有五六百平方米。前房主是个意大利籍白人老太太,卖房子时连家具一起卖给了赵豫夫妻。白人老太太是个建筑设计师,房子的装饰、色彩、家具,乃至墙壁上、楼梯上的油画都令人赏心悦目,极具异国情调,每个细部都无可挑剔,精致、优雅。可父母的房间却极简单洁净,只有一张双人床,一个很小的写字桌,有衣帽间,卧室没有衣柜。没有一样花哨的地方——正是父亲平日喜欢的样子,而不是母亲喜欢的。母亲喜欢屋子里放一些小摆设,如花盆、茶具之类的东西。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