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简介
金开诚,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全国中央副主席。金开诚一生潜心于文学艺术的研究,曾著有《文艺心理学》、《文化古金谈》、《艺术欣赏之旅》、《中国书法文化大观》等论著。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6月17日将特邀金开诚为您讲述《书法艺术之美的理解与欣赏》,敬请关注。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它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韵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那么,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艺术就是汉字的艺术造型。
中国书法究竟依靠什么来把这个相当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一个生动多变的艺术形象、赋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呢?笔者认为除了使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这些硬件之外,主要靠的是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创造力。这个艺术创造力量,有两个软件组成:一个就是它的非常活跃的艺术想像能力、艺术想像;还有一个就是苦练出来的操作的功夫,主要靠这两个软件。
美感的生成有时候很可能包含相当复杂的心理内容,但是其中也有两种心理因素是相伴而生的,那就是“惊”和“喜”的结合。“喜”就是审美娱悦;“惊”就是对艺术家创造力量的惊异之感、敬佩之情。软件最主要表现在书法家自身具有的一种中国特色的想像力。在各类艺术创造中活动当中,我们都习惯于运用一种放射式的感悟和聚焦式的想像。大书法家他时时刻刻用书法家的眼光来观察万事万物,往往有比较精彩生动的创作感悟。立足书法、放眼万物、随出感悟。
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没有一个人不强调功夫在真正的艺术创造当中的作用。这种强调对于保证千百年来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中国书法,千百年来经过那么大的发展,始终是前进的、是健康发展的,就跟那么多人强调真功夫很有关系。
全文
大家好。我讲的题目是《怎样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之美》。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书法艺术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中国书法艺术是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它只不过是白纸上写黑字,可是却有千变万化的生动形象,看起来又那么有味道,就是那个形式非常简单、内涵非常深奥,所以很特殊。就有很多人要理解它、要解释它,这个究竟是一种什么艺术?于是就有种种的说法。
比如有人说它是和绘画相通的,因为“书画同源”。有人说它和建筑相通,因为都要强调那个平衡和稳定。也有人说它和舞蹈相通,因为一个一个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么优美。还有人说它具有诗美,因为它像诗歌一样很能够启发人的联想和想像。也有人说它具有音乐美,因为和音乐一样,具有内在的节奏和旋律,韵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种说法说书法它具有人体结构和人体的仪态之美,说我们人看书法写得好坏,根据自己的人体结构和我们的表情、姿势来看这个书法。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但是还没有抓到书法艺术最根本的特征。
书法艺术的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表述:它是以汉字为独特的素材,对于这种素材、对汉字进行了深刻地艺术想像、巨大的艺术加工,从而就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书法形象,书法艺术形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可以这么说:中国书法艺术就是汉字的艺术造型。那么中国书法究竟依靠什么来把这个相当抽象的文字符号变成一个生动多变的艺术形象、赋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形象呢?我认为除了使用中国特有的笔、墨、纸这些硬件之外,主要靠的是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创造力。这个艺术创造力量,有两个软件组成:一个是它的非常活跃的艺术想像能力;还有一个就是苦练出来的操作的功夫,主要靠这两个软件。在这里我想先从美学的和审美的角度,对书法艺术之美做一点理念上的说明。我认为构成艺术之美,包括一切艺术,不仅是书法艺术,构成书法之美它是有多种因素的,多种因素的和谐地结合。但是其中一个最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那就是这个艺术作品它深刻体现了人的创造力量。创造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的一个鲜明的本质特征。那么人类对于各种美的创造,就是把它所特有的内在的创造力量加以外化,变成为可以感受、可以审视、可以观照、可以评估的,而且是在表现特定的艺术形式之中的美学形象,你从这个艺术形象当中,你感觉到这个创作者很有创造力量,这个就是美的。
那么什么是审美呢?审美的根本意义就是这种美的形象受到社会性的审视和评估。它使得这个审美者通过这个生动的、乃至于神奇的艺术形象,深入地感知其中所体现的人所特有的创造力量,就是人的本质的力量。那么现在具体说到书法艺术之美就比较简单了:那就是人的创造力量在书法创作、书法特定形式当中的一种表现。所以说这个跟其他的艺术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审美活动,书法审美倒是有一些特点,所以说它具有一个相当具有群众性的一个心里优势。什么样心里优势呢?就是说人在观赏书法艺术作品的时候,他首先会出现一个潜在的心里活动,就是把眼前看到的书法艺术形象和你从小认字的时候保存在你记忆里的标准汉字,或者叫模式汉字的印象进行比较。什么叫标准汉字?印在识字课本上的楷体字或者是宋体字跟日常我们报刊上所写的,纸上印出来的,电脑里打出来的标准汉字,这个东西留在我们记忆当中就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系。就是艺术形象中,我们对照参照来进行比较来感知美,这个是很普遍的。
你比如看一幅山水画,那你不自觉地要把这个画跟自然的山水进行比较,觉得它做了那么大加工。可这种比较就比较难,为什么?山水画跟那个山水比较,这个比较就很复杂。你不像书法,很自然地你看书法跟我从小认的楷体字,它做了那么大变化,这个很自然就出现了。这一比较,观赏者他就感觉到,哎呀,这个书法家他怎么能对汉字做出如此新奇的、如此多彩的、我简直想都想不到的那样一种加工?所以他对书法家、书法创作者的创造力量就深感惊异。我们大家都知道,审美会得到美感。一般认为美感就是审美的娱悦,赏心悦目了,实际上它必然伴有其他的心理内容。假如美感紧紧是审美娱悦,那跟感官刺激有什么区别呢?那就停留在感官刺激的阶段上。实际上由于我们大脑的各个部位各有功能,功能不一样,可是当认识一个事物的时候,它各部门之间、各个部位之间有个神经联系,它互相连通,互相引发神经反应,就像一个互联网。因此你对内容丰富复杂的事物的反应总是不单一的。
比如美,美是什么东西?美就是一种复合的精神产物。我们得到的美感,什么是美感?是一种复合的感觉,不是一个单一的感觉。所以美感的生成有时候很可能包含相当复杂的心理内容。但是其中也有两种心理因素,它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那就是“惊”和“喜”的结合。“喜”就是审美娱悦,看了痛快,这个在意识的表层很容易感知。“惊”就是对艺术家创造力量的惊异之感、敬佩之情,这个在意识的深层,甚至于无所觉察。但是你在观赏有重大美学价值的作品的时候,产生惊异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艺术创作能够使观赏者产生惊异之感,敬佩之情,这什么意思?这就是对于作者的创造力量的高度肯定,高度肯定他的创造力量,就是高度肯定这个东西是美的。汉字符号变为书法艺术,从根本上靠的历代书法家的巨大的艺术创造力量。那么也许有人就要说了,外国人,他也有巨大创造力量,他怎么就没把本国的文字变成一个高深的书法艺术呢?当然各国都有书法艺术,但是大家也公认中国的书法艺术是最高深的,这个是世界上公认的。那么这是什么原因?这就要涉及到中国书法的一些特殊性。
先说这个特殊的硬件,硬件里边的第一项仍然需要讲汉字。汉字,我刚才讲过了,整体上讲它不是象形字,但是它是方块字,方块字就占有了一定的面积。你别看这个面积小,有了这块面积就有文章可作了。其次它的笔画形状比较多样,点、横、竖、撇,一共有八种,这叫“永”字八法。这八种笔画形状在永远的“永”字里都有了,八个形状。还有它这个笔画之间的连接方式比较多样、比较多变,它对这一小块面积的空间切割也比较多样。还有一点就是它的字体发生多次变化,“篆隶正草”四个大变化,这个中间还有很多小的变化,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汉字作为一种素材,它比较富有艺术的可塑性,便于加工成为一种生动多姿的艺术形象,这是汉字作为一种艺术素材的天然优势,这是第一项硬件。
硬件的另外一些:笔、墨、纸,这也有特殊性。笔是根软的毛笔,写出来的线条可粗可细、可方可圆,方笔圆笔,可枯可润,什么叫枯呢?笔上的墨快要干了,写出来笔道开花了,开花有啥好?写得苍劲,如果写好写得苍劲;可枯可润,“润”就是滋润,可直可抖,平直的笔画还可以抖笔,抖笔显得格外苍劲,所以是变化无穷,这是笔。
纸是宣纸,这个宣纸可是有非常奇妙的功能。它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只要你善于运用,就能取得非常神奇的表现效果,这是其他纸张所不能比拟的。墨的浓淡可以随意调配的,你给钢笔墨水不行,钢笔墨水一会儿浓了、一会儿淡了,不行。它这个可以随意调配,结合着巧妙的用笔,可以使“墨分五彩”。这墨是黑的,怎么可以五彩?五彩就是“渴润浓淡白”。“渴笔”就是枯笔,“润笔”就是滋润的,“浓墨”、“淡墨”还有“白”,这个“白”就是写好了一张字留下的白,它是一个艺术的白,不是一张纸本来的白。所以中国古人讲:墨出是字,白出也是字。我们现在讲:黑出是艺术,白出也是艺术。所以说这都是中国书法成为一个高深艺术的一些硬件它有特殊性。硬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软件。
软件我刚才讲了,它主要的就是纸,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想像力。想像在心理学上跟我们日常生活里所讲的不一样,我们日常生活里我们讲某某人很善于出主意想办法,那个人就富有想像力。心理学上讲的想像纯粹是一种形象的活动。它就是利用我们投到记忆里边的事物的种种形象,我们从小到大看见过种种事物形象,把它留在脑子里了,现在对它进行分解、综合、交配这些心理加工,从而就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这个就叫想像。善于造出新的形象的、自己没有见过的、是我造出来的,这个就叫想像。
比如文学创作里边经常用这个办法,典型人物,把几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集中到一个人身上,这个就叫想像。或者说绘画,收其峰打草稿。这幅画画的山峰,不是某一个山峰的照猫画虎,它是吸取了很多山峰的特点、优点画出这个山峰来,这就是想像。那么这种想像能力是世界各国的正常人都有的,不是你中国人特有的,可是中国人的想像却有一点自己的特色。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它常常强调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所谓“万物与我为一”。其中最大的相通就是“天人相应”。大自然、人类社会,你看起来它是彼此独立、各行其道,实际上它确实彼此密切联系、紧密呼应,是相互影响的。现在这个思想很走俏了,在全世界都走俏,为什么?因为把这个思想用到环保和生态平衡里去。中国人怎么能在两三千年以前就能认识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呢?那么我们中国人的的确确深受传统文化“通”的观念的深刻影响。所以在各类艺术创造中,各类创造活动当中,我们都习惯运用一种放射式的感悟和聚焦式的想像,这是中国创造思维的一大特色。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什么叫放射式感悟、聚焦式的想像?那我们就拿书法家做例子、结合书法家来谈。你要知道书法家所写出的字、书法形象实际上都是一种化合物了。它是什么呢?首先从书法学学书法,那也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法书,它是要学很多种法帖,然后把这些模范书法掰碎了再糅合,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了。这个新的形象是更能表现我自己的个性的,是更符合我自己的审美情趣的一个形象。所以每个人的字,一人一个样,这已经是一次化合,这个已经是一种相当有创造性的一种想像了。但是大书法家的努力还不限于此。大书法家怎么样?他时时刻刻用书法家的眼光来观察万事万物,而往往有比较精彩生动的创作感悟,这就叫放射式的感悟。立足书法、放眼万物、随出感悟。
中国书法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王羲之看鹅在水里游、在岸上走。他看鹅的形体姿态跟书法有关系,他把鹅的线条吸取到在书法里。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草书了,他看当时的最有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舞剑器魂托舞,他有悟于书法。大书法家怀素在旅途中听到嘉陵江水的水声,有悟于书法,对书法有感悟。著名的篆书家李阳冰,他甚至声称他对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有所得,这就叫放射式感悟。然后你把这些感悟,都作为奇妙的添加剂,统统用到书法创作的化合过程中,也就是想像过程当中来,你把它都用到书法创作中来,使得他创作出来的书法形象,成为更加高级的、更加精密的化合物,这就叫聚焦式想像。同志们可能会说,你把书法家的想像你说得这么神,我在王羲之书法里我也没看到鹅的形象,张旭的书法我也没看到公孙大娘跳舞,怀素书法我更加听不见嘉陵江水的水声。你要知道这个书法家的想像他并不是把万事万物的形象生硬地、简单地搬到书法创作中来。这种简单、生硬地照搬,它只能造成艺术的分裂。它是怎么样呢?他是通过精深的形象思维,把各种事物具有美的特征的线条、结构、姿致、风度、神情、韵律等等因素经过提炼,转化、熔铸到书法艺术当中。这样的艺术想像才叫做精深。它和简单地拼凑、堆积、杂糅大不相同。张旭他曾经说过两句话,非常值得后人重视:他说,开头我看见公主和担夫争路,公主出来了,仪仗队,对面过来挑担的挑夫了,路窄就发生矛盾了,拥挤了。张旭看到了,他从这种杂乱现象当中,他悟出笔法之意了。这个笔法跟这个线条有关系,他有一种感悟。然后他看见公孙氏、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其神”。这一个“意”字,一个“神”字,这两个字说得真是太好了。说明书法家的想像,他所吸取的东西不是形象地照搬,而是那个神韵。因此“提意取神”就成为历代书法家努力学习的艺术奥秘了。
第三个问题就讲功力与线条。我们刚才讲了想像能力很重要,是创造力量的重要组成。但是它不是惟一因素,因为你还要把你脑子里想得好好的形象、美的形象,你把它外化出去,你把它变成实实在在审美的对象,这就要操作了,在书法里就要书写了。书写就要功夫了,不练功,你手上没功夫,你的心里想的和手上不相应。你想得好好的,一写出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你再活跃、再优美,写出来的字还是不成样子。我们前面讲了中国笔、墨、纸好得很。你得会用,你要不会用,一张宣纸是特别容易弄得一塌糊涂的。书法艺术有四大要素,就是笔法、墨法、结体、布局。结体就是一个字的结构,千变万化。每个人写的字结构都不同,同样一个字,一个“张”字,一百个姓张的写出来一百个样子。布局就是整个一幅作品的布置、安排。前边两个讲究笔法、墨法那就是为了保证书法线条它要有质量,这个东西是最要苦练功夫。你说一个人很聪明、想像力很丰富,对书法有好处?有好处。书法创作,刚才讲了想像力是创造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但是这个线条你再有想像力也没用的,你就得练,练出质量来。你可以拿这个建筑物比喻。书法线条好比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一幢摩天大楼,设计宏伟壮观,简直是好得不得了。你拿什么材料做?你用大土坯造得起来吗?你用青砖瓦片、木材梁柱你造得起来吗?你造不起来。你用豆腐渣,那就成了豆腐渣工程了。它这个东西要高级的建材才行。这个书法线条就等于是书法最适合使用什么样的材料。那么有的人就会说你这个比喻不恰当,玻璃钢、大土坯一望而知,你这个书法线条都是黑色道道,它有什么质量区别?你有了欣赏的经验、有了欣赏的水平,基本上也是一望而知。如同你走到长安街上,你看到工商银行的新大厦,你突出的感觉:它的建材可是高级,比一般的房子要高级得多。这跟书法一样的,你对于有经验的、有水平的观赏者来讲,这个线条有没有质量,一望而知。那么现在就要问:什么样的书法线条才是高质量的?你总要讲讲,总得有个描述的标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这个书法线条要有力度。中国古人他有各种各样的描述:遒劲,笔法要遒劲,洗练、老辣、圆健、弹力、内劲、铁划银钩、长枪大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多生动!古人描写笔法有力很生动,但是还不够生动,最最生动的,要数已故的胡小石先生。他是南京大学的教授,他对书法线条有两句话,他说书法线条应该像钟表里常运的发条,他说的是机械表,不是现在的电子表,机械表里的发条噌噌噌在运动、有弹性,不可如汤锅中烂煮之面条。你不可以像汤锅里头的面条,这面条而且是煮烂了,一点筋道都没有。你的书法如果是面条就不行。所以说多少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都强调书法线条要有力度。
书法线条有力度有什么好处?在审美方面有什么好处?首先,线条有力才显得有生机、有活力。你看现在报刊上印出的大字标题,那真够大的,排得非常匀称,很整齐,它也很好看。但是你看它那线条,现在放大了看得清楚了,死死板板地,没有生气、没有活力,所以它不是书法艺术。没说有人练书法从报纸上剪标题作为字帖,没有的,因为那个不是书法。这个线条必须要含有内力或者弹性,它才显得活跳圆转,就像生猛海鲜富有表现力了。写字要求肥而不肿,瘦而不削,什么意思?你可以写得粗、可以写得肥,但不能浮肿,你不能患上浮肿病,因为浮肿不是胖。那么你也可以写得瘦、写得细,你可以减肥,但是你不能肌肉萎缩。所以就书法线条而言,有力度就是有质量,就是玻璃钢;没有力度就没有质量,就是大土坯。古人形容书法,说它“入木三分”是表述一种观感,是讲书法力的形象,它不是说毛笔真正能够把木板都刺穿了,不是这个意思。它主要是讲笔对墨的控制、墨对纸的渗透都有高度熟练的技巧,达到恰到好处。那个笔法才显得沉着、深刻、不浮躁、不浅薄、有分量、有厚度。这是一条,有力度就有生气活力。第二,线条有力再加上结构紧凑,这实际上就是艺术准确性的一种表现,显然极为重要。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拿打乒乓球来做比喻就很清楚看出这个问题。任何人开始打球,他都只能托一托,挡一挡,恰恰给人造成一板扣死的机会。他的球拍的挥动和球的运动线条都是没有力气的。是不是因为这个打球人没有力气?不是,他是举重运动员,他力气大得很,但是他没有练过乒乓球,他不会打,他没有准确的动作,他一用力就要出界或者落网。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打起来毫无力度。等到成了优秀运动员以后,他打出来的球就不一样了,那个时候有力了、也好看,而且准确了。准确性是创造力量充分到位的表现。对于美的创造是否成功,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说我特别善于创造,但是我每回都不能到位,那你这是废话,都不能到位你就无所创造。所以我们必须把线条力度和艺术的准确性、创造性的到位联系起来看,你才能真正理解它的重大含义。
以上我们讲的第三个问题主要讲书法线条要有质量,而这个质量只有靠练功才能够提高。当然练功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线条质量问题,还有多种问题。我们今天没有时间可以展开来讲,但是我们看到一个情况:中国历代优秀书法家、书法理论家,没有一个人不强调功夫在真正的艺术创造当中的作用。这种强调对于保证千百年来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中国书法,千百年来经过那么大的发展,而始终是前进的、是健康发展的,就跟那么多人强调真功夫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