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下)

 


 

 

 

  两个智慧男人的对话。
  崔:“是不是文化人羞于谈钱?”
  易:“不是文化人羞于谈钱,没有必要。”

  一个比较私人的话题。
  崔:“您读这些书有乐趣吗?”
  易:“有乐趣啊!严格意义上的读书,是为了谋心,不能用于谋生。”

  众人议论纷纷的栏目。
  崔:“您刚才告诉我了,它不是一个学术论坛。”
  易:“它不是学术论坛。”
  崔:“它到底是个什么?”

  应栏目邀请,央视名嘴主持人永元走进《百家讲坛》,聊聊易中天和《百家讲坛》的故事。敬请关注《易中天与小崔说事》(下)。

  * 2006年,《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的播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三国热”,有关三国的书籍一路畅销。随后,《于丹〈论语〉心得》的播出再次让人们回归到了传统文化的母体之中。历史和国学一下子鲜活起来,大众对此越来越有需求。人们在议论着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关注着讲述它们的人——易中天。为什么在易中天这里,让人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历史?易中天是如何读书的?他还原历史的能力从何而来?

  主持人: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开一个书单,说你上四年大学,你要把这些书全读了。他就在黑板上用粉笔写,我们就在底下拿钢笔抄。一百本啊,我当时一边抄一边想:天啊,那什么时候谈恋爱啊?但是老师说这些书必须得读嘛,就借回来读。第一本看的是《高老头》,不好看。不好看怎么办?不好看也得看,每天看20页,不看完不睡觉,这样把《高老头》啃下来了。等到读完了以后合上书,高老头是男是女都不知道。

  易中天:等于没看。

  主持人:对,等于没看。所以我就非常想知道,您读这些书有乐趣吗?

  易:有乐趣啊。

  主持人:这些乐趣在哪儿?怎么来的乐趣?

  易:它也有好多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的层面,比方说先秦诸子,比方说《史记》,语言非常漂亮。

  主持人:还能有王朔的漂亮?

  易:王朔那东西叫做“看上去很美”,其实叫做“不过如此”,非常漂亮。第二就是它的那个事件,事件本身很好玩儿。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段落您别一语带过,实际上很重要。它怎么漂亮,您给我们讲讲,举举例子都好。

  易:我现在记性不好,记性好我可以背一段。比方说《孟子》有一段吧,“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弗若与?曰:非然也。”

  主持人:这谁说的?

  易:孟子。

  主持人:他是南斯拉夫人啊?根本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易:这个必须得读进去,你必须读进去,读进去以后就自然有乐趣。这是语言层面的。

  主持人:您说说这个乐趣在哪儿?也让我们分享一下。

  易:这个语言层面的乐趣它是不可言说的。比方说人家都喜欢听小崔说话,你说小崔说话怎么就好听?你给我解释!

  主持人:贫呗!

  易:就是贫吗?就是贫会有人喜欢吗?绝对不可能。

  主持人:我哪儿好呢?说实话,对,他说我说实话。

  易:还有呢?不光是说实话吧?

  观众:真话。

  易:真话,还有呢?

  观众:风趣、幽默。

  易:风趣,幽默,还有机智,对不对?还有亲切对不对?里面还有道道对不对?

  主持人:我先出去,我出去,你们先说一会儿我。受不了这样夸。孟子也没这么高评价。

  易:其实叫做事不同而理同,道理是一样的。

  主持人:我理解您的那个说法,不可言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您想办法言传一下,这很重要,也许很多人就去捧着原著去看去了。

  易:我打个比方吧,你开车吗?

  主持人:开。

  易:哦,我不开车。很多人都说,你学开车吧,你买个车吧,你又不是买不起,是吧?挣那么多钱。

  主持人:对!——挣多少钱?

  易:你当了我经纪人我告诉你,买个车是买得起的,我说我不合算啊,买车又交路费啊,保险啊,车库啊,出去吃饭还找不着地方停车啊,我不如打的啊。

  主持人:警察还罚款啊。

  易:还油钱啊,还罚款。我不如打的啊。他说不一样,他说你自己开车和打的的那个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我不去学开车,我永远就不知道这个开车的乐趣和打的的有什么区别。所以如果你不去读我们的经典,只有你自己去读,你不去读,我来说是没有用的。只能自己去读,真的是不能替代的。人生是一种体验,任何人都不能替代人家体验人生。我们能做的工作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体验,原原本本讲出来。我读《三国志》的体验,或者王立群读《史记》的体验,我们把它讲出来,让大家看到,我们读这些书,虽然这些书现在不是太好读,但是能读出这么多东西来,它顶多是一种示范。

  主持人:我明白了,其实您在这儿给大家讲《品三国》,本身就是在讲读《三国志》的乐趣,是吧?

  易:对,对!

  主持人:您可以给我们讲一些故事,比如在您成长的经历里头,什么时候,读哪本书,有过那种很愉快的感觉,甚至影响了您做人做事。

  易:我要讲我的故事那真叫“不过如此”,我是一个生活很没有值得一说的人,说不上,他就是喜欢读书,就是喜欢写作。读,它有好多种乐趣。比方说你读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句子,说个现代人的吧,我读铁凝的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第一句就是“我和妹妹逛街的时候爱聊天”。哟!太好了这句子!那时候她还没当作协主席呢,我说这是好作家。

  主持人:我怎么听不出好来。

  易:比方说鲁迅的文章你可能也听不出好来,“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你准听不出这个好来。

  主持人:这也太好了,这个写得太好了。

  易:这是一种它语言的乐趣。第二种就是思考的乐趣。就是你会想,你会想问题。比方说我读《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讲诸葛亮的出山,两种说法,一种是三顾茅庐,一种是登门自荐,哪个是可靠的?你要鉴别吧?你要分析吧?你要推理吧?这就是乐趣,像破案一样啊,破案是一种乐趣,一种思考的乐趣。然后把这些东西,把自己的心得讲出来,是传播的乐趣。讲得大家爱听,讲得大家笑,讲得大家鼓掌,不快乐吗?

  主持人:这个其实需要一个特别好的心态,就是躁不得。

  易:对!

  主持人:但是现在躁的人太多了,也没法不躁,迫于生计。

  易:嗯嗯,老惦记人家挣多少钱嘛,那肯定要躁。

  主持人:对,对。您是怎么不躁的呢?

  易:我也躁啊,我也不可能不躁啊。那么我只有一个解救的办法——读书。

  主持人:可以让自己心静下来。

  易:拿一本书一读,就静下来了。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选一本你想读的书,读书必须从兴趣开始,爱读什么就读什么。一定是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本爱读的书,读起来,甭管什么,你的心就静下来了。逐渐地养成读书的习惯,最后养成读书的爱好。

  主持人:在这个地方,其实我还是想让观众朋友参与一下,我特别想听听你们阅读的乐趣,或者为什么不读书。我也很希望大家实话实说,哪位朋友?阿姨。

  观众:我有一个困惑,可能跟你们提的不一样,我觉得读三国吧,我从几十年前当时读了以后就有这么个困惑。第一个就是,我就觉得诸葛亮那么能掐会算,神机妙算,刘备那么仁慈,为什么让曹操他父子来统一最后统一了,曹操他有什么?总结历史的经验,就像刚才小崔说的,如果历史学家、历史教授把这个点,把这个给我们点出来,让历史不能重演,要把它的糟粕和精华都给我们讲清楚,可能困惑也就少一点。谢谢啊。

  主持人:我能不能理解成这就是您读书的乐趣?因为您一边看一边在思考。

  观众:对对对,只要我找到的书,我肯定要读,不管什么乐趣,就是说我读书我就有乐趣。

  主持人:这有家传吗?

  观众:没有家传。

  主持人:怎么就喜欢读书了呢?

  观众:这个提起来话太长,我占时间太多了,好像我就是喜欢。

  主持人:好,谢谢,谢谢!还有哪一位?在这儿,来。

  观众:我想从易老师这直接取到经,如何读书?而且我说实话,我对您的《品三国》兴趣并不是太大,之前我《三国演义》也读过两三遍,《三国志》高中的时候也翻过。但是我对您的思维方式特别感兴趣,回回让我震撼,尤其你那个思辨能力。而且很多次采访,看得我目瞪口呆。您的《品三国》我说实话我下载了一部分,没有一集看过两遍,但是您的几个访谈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主持人:就是比主持人还不讲理。

  观众:不讲理有时候如果能让别人感觉挺好,无所谓了我感觉,不过如此。我最近跟王立群老师读《史记》,我在这儿听完后回去我读《史记》,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一章看完,原先也许十分钟二十分钟就能看完一个不太长的列传;但这样看,如果回去再重读的时候,用了很长时间,量出不来。当然应该求精不求量,但像我这个程度,在初学的人我认为应该多读一点。

  主持人:博览群书

  观众:起码三十岁之后才能求精。

  易:我知道问题所在了,这个可以回答了。很简单,就是在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那么想解决他刚才提出的那个量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读那些没有阅读障碍的书,先把这个问题解决了。然后,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就精选,真正的经典,读一篇是一篇。宁肯这一篇我花十篇的时间,把它弄下来,也不要读得半生不熟。就是军事上讲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我们培养学生,我们有一个说法叫做“通一经”,就是通一部经典。这本来是对我们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要求,就是你必须掌握一部经典,作为看家本事。就像你练拳一样,你总得有一套防身看家的本事在那儿搁着。至于你说的我的那个分析能力、思辨能力,那个培养呢,要我实话实说我是读康德、黑格尔来的,有一个简便的办法,读侦探小说。

  主持人:您那时候读康德、黑格尔的时候有兴趣吗?

  易:有兴趣,但是我先读侦探小说。我小时候开始读福尔摩斯,然后读阿加莎克丽斯蒂,还读日本的推理小说。这个是最合算的,小说也看了,好玩也玩了,学会了很多推理、思考的办法。读书本来是一个非常私人的事情,不要把它做成一种公众的事情,我是这么看的,在我这儿读书非常的私人。严格意义上的读书,是为了谋心,不能用于谋生。但凡有了谋生的目的就不是读书了,那只能叫学习。学习和读书是两个概念。那么既然读书是一种私人的事情,是一种谋心的活动,我的看法是爱怎么读怎么读,没有一定之规,没有标准答案。

  主持人:易先生,我们读书就读到这吧。

  易:是,要不然真变“读书时间”了。

  主持人:是,我看大家对读书也没什么兴趣啊。

  易:《百家讲坛》还没说呢。

  主持人:那咱就说《百家讲坛》吧。《百家讲坛》最近事儿可闹大了,网上都是《百家讲坛》的议论。最主要的一条,也是直抵腰眼啊,说得非常狠。就是,你们《百家讲坛》实际上就是个学术论坛,可是这些人谈的是什么?够得上学术吗?学术就是这样的严谨方式吗?学术就是这样的治学方式吗?这个争论非常多。我昨天还专门上网上看了看,铺天盖地的。您的这个坛是个学术论坛吗?

  易:不是。很多人把《百家讲坛》说不准,一般说错的有两种说法,一个叫“百姓讲坛”,还有一个叫“百家论坛”,这两个说法都不准确。我倒不是在这咬文嚼字,“百姓讲坛”呢,多少有点靠谱,它确实是对百姓的,但不是百姓来讲,这个得说清楚。“百家论坛”完全错误。

  主持人:很多时候也是百姓来讲,但是从这儿讲完了就不是百姓了。

  易:讲完了就变大款了,就这意思。他老惦记那份钱。这钱你老问,我就把这钱先说了,然后再说《百家讲坛》。最近不是他们做那个排行榜吗?

  主持人:福布斯。

  易:福布斯排行榜,还有中国作家富豪榜,我都榜上有名,他们也公布了各种数字。媒体来采访我,我们其实就没有接受媒体的采访,媒体也编出话来了,说我们怎么回答啊怎么回答啊,都编的,没回答过。你今天这么关心这个事,我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主张他们以后再做这种排行榜,做成纳税排行榜,中国作家纳税排行榜。别老惦记着人家挣了多少钱,看看人家也给国家交了多少税,这是一个。第二个,你做个纳税排行榜你可以查两样东西,一个查他们偷税漏税没有,第二个你可以查出版社把这些稿费给了我们没有,好得多。所以同一个事情,你可以惦记它,以不同的角度去惦记它,不同的立场去惦记它,它就表现出不同的品位来。阁下以为如何呢?

  主持人:挺好啊,非常好啊。——您纳了多少税呢?

  易:问税务局啊,因为我的税都是代扣的,我自己不去交。钱还没给你的时候税已经扣掉了,先扣掉了。你也是这样扣的吧?

  主持人:是。

  易:你漏税了吧?

  主持人:没有。

  易:偷了吗?

  主持人:没偷。

  易:没偷,合法纳税。

  主持人:是不是文化人羞于谈钱?

  易:不是文化人羞于谈钱,也没有什么不可谈的,非偷非抢,有什么不可谈的,是吧。但是没有必要。

  主持人:您怕转移公众的注意视点,是吧?

  易:不是,咱们今天不是“读书时间”吗?还是读书吧。我们还是回过头来讲《百家讲坛》。

  主持人:对,已经说到这了。

  易:《百家讲坛》。

  主持人:您刚才告诉我了,它不是个学术论坛。

  易:它不是学术论坛。

  主持人:它到底是个什么?

  易:它实际上是一个传播平台,或者是在学术与传媒之间、学者与大众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一个桥梁。我称之为对接,它得接上去,接上去你需要一个平台,需要一个桥梁。它主要任务是传播,但是它传播的东西是学术界的研究成果。

  主持人:那学术界当然有资格挑三拣四了。你既然传播的是学术成果,那一定要准确啊。

  易:这个里面就有一些不太好说的东西。比方说,在无可争议的问题上,必须准确。但凡出现不准确的地方,就叫做硬伤,但凡是硬伤必须纠正。比方说马克思德国人,你硬说法国人,这个肯定要纠正。犯了这样的错误肯定要纠正。但是有些东西它本来就是有争议的,这个就不能算人家硬伤,他只要采一家之言。至于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现在他们发明了一个词叫软肋,好像命门之类的东西,这个没有关系。所以什么叫准确,什么叫不准确?首先就要讨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这个《百家讲坛》它不是你学者来发表或者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的地方,这一定要讲清楚。有些人老提意见,说你们讲的老生常谈,你们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你们对这些问题就没有研究啊,你们有什么资格来讲啊?我本来就不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的地方,那个是专门的学术会议、学术论坛,你到那个地方对学术界去发表,我们是对普通观众的。这是第二点。就是《百家讲坛》做的这个工作,它刚刚开始,它在做的这个工作我称之为三个对接了。这三个对接这个工作它刚刚开始,它也在摸索阶段,它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它不可能不摸。没有人说做好了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有个理想的蓝图,然后我们按照这个蓝图施工,做得尽善尽美,上上下下全国人民都赞成,学术界也拍手,老百姓也爱看,不可能。你只能一步步走。我们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我难免会摔跤,我难免脚上会沾上泥巴,我难免裤腿上会有水,但是我摸到了石头。当那些人指着我嘲笑:你看他,裤腿上都是水,鞋子上都是泥,你看他弄得脏兮兮的成什么样子!是的,我是不成样子。对不起,我站在岸那边了。你还在这边。

  主持人:您看我给您在现场做一个有益的调查,觉得易中天教授是一个很好的讲述人的,请鼓掌。好。觉得《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有些栏目的,请鼓掌。觉得《百家讲坛》是一次很好的学术活动的,请鼓掌。您看明白了?实际上我觉得,无论是观众,还是电视台,还是学术界,他们都有不同的验收标准。我们现在的验收标准,出现在第三个掌声上,你怎么看?

  易:如果它他当成一种纯学术活动,尤其是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的学术论坛,那根本就不是《百家讲坛》的定位。如果按照这个要求你来问,《百家讲坛》是一个很好的学术活动吗?应该说NO!它根本不相关。就好比大家问,我现在问大家,有认为崔永元是一个优秀女人的请鼓掌。

  主持人:啊?

  易:鼓掌了?

  主持人:哎呀其实这是我最烦恼的,现在看电视有时候,对这个男人女人现在都分不出来了。

  易:所以是这样一个问题,它就是一个传播。

  主持人:好,那么您建议学术界对《百家讲坛》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观众的态度其实我们已经很明白了。

  易:作为当事人,我得把身份给撇清楚了,我作为当事人,我首先欢迎、感谢学术界对我的批评和监督。因为我也有错误,我也有缺点,我也有硬伤。不但是学术界,还有网友,他们会在网上给我指出来。指出来就会改正,改正以后有两个好处,首先自己受益。原来这个地方以前我是理解错了,或者这个地方我原来是不知道的,你帮我指出来我不就知道了嘛,那你是我的老师啊,我要感谢,我这个感谢不是矫情,我是真心的感谢。

  主持人:发自内心的。

  易:第二个,有他们的批评和监督,我得小心翼翼。我以后再讲的时候,我提出一个观点,或者下一个结论,或者提出一个说法,我是不是得再三考虑,我是不是得再三推敲,这样会使我变得累,但是会使我的工作做得好。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他,我的《品三国(下)》比《品三国(上)》写得好。为什么写的好?就是因为有那么多人来批评、来监督、来反对。再此我借这个机会向这些批评者、监督者、反对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我要鞠一个躬。

  主持人:您觉得“下”比“上”好是吧?

  易:对。

  主持人:是不是大家买了“上”的可以拿“上”来换“下”?

  易:但是呢,对待《百家讲坛》,我觉得学术界仅仅有批评、监督和反对是不够的。因为它毕竟在做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不管它做的怎么样,初衷是好的,目的是好的,方向是对的。

  主持人:并且正在完善。

  易:正在完善,不可能要求一个事物出现以后就尽善尽美,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欢迎他们继续批评、继续监督、继续反对,但是我更希望,或者更祈望,甚至我可以说我祈祷,能有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主持人:您为什么不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回去继续当自己的教授不很好吗?我知道您在厦门大学讲课的时候学生也是特别爱听,底下的掌声比今天还多呢。

  易:我这不是上了《百家讲坛》的“贼船”吗!上船容易下船难嘛。至少我现在抽身而走,对不起《百家讲坛》的全体同仁啊,也对不起这么多喜欢我的观众。只好扛着呗,反正我比你好,因为你这人抑郁症,晚上睡不着。我这个沾枕头我就睡着了,刚在网上看到一条骂我的帖子,回去以后茶也不喝,药也不吃,上床就睡着了。皮实。

  主持人:实际上您真不如我好。

  易:你觉得失眠挺好?

  主持人:我是一有人骂我我就说,犯病了,就不干了,走了。您连个借口都没有。您想没想过有一天,真的是这些观众抛弃你,比如他们不爱听了,觉得翻来覆去就是那点东西,他们要求易中天下课,有可能啊。

  易:有可能,完全有可能。只要他们发出这个声音,我一定下课,绝对不在这死皮赖脸地待着,这个你放心好了。

  主持人:咱们今天已经谈了很长时间了,实际上大家也特别累了。我觉得我们最后十分钟,还是给现场的观众,有关易中天、有关《百家讲坛》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好不好?先给这位老先生。

  观众:我对有一些所谓专家吧,我认为学术上是没有权威的,我个人看法是这样。几千年来了,谁是权威啊?哪一个人解释孔子是最正确的啊?不可能。人的生命有限,活一百岁你也死了,你还能到一个高峰吗?你把孔子能吃透吗?不可能,所以学术本身就要两条腿走路。那些专家你可以专门去深入地研究,这是一部分人的事,但是广大老百姓,说得不好听,没有什么基础。

  易:当我们很多人指责我们的这个节目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时候,我其实是认为他说了一句实话。他等于说你这个有什么了不起,你不就是萝卜汤吗?你这有什么了不起,你顶多是一个回锅肉。了不起的是鲍鱼啊,是鱼翅啊。对,你的是鱼翅,你的是鲍鱼,我是回锅肉,我是萝卜汤,我承认。我请问你,咱们老百姓有几个人能吃得起鲍翅捞饭呢?

  观众:吃不起。

  主持人:您去吃吃,没多贵,不像他们传说的那样,18块钱一份,拿粉丝代替的。

  观众:我觉得学术应该还回归人民。《百家讲坛》,刚才易老师讲的,不是学术论坛,我讲它是学术性也很强的。其实这么说吧,它是用易老师的话“学术品味、大众口味”。

  主持人:好,谢谢您,谢谢!

  观众:现在的年轻人啊,热衷于影星、明星,只知道“四大天王”,不知道咱们的四大名旦,只知道哈利·波特,对咱们历史上的可以说是许多传统文化,现在了解的很少。我感谢《百家讲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平台。

  主持人:您身边的年轻人对这个感兴趣吗?

  观众:我觉得不错,现在什么“超级女声”啊,什么“欢乐男生”,像这样的给我票我都不去。所以说《百家讲坛》,一句话——坛坛是好酒!

  观众:我以前读历史书,可能就是看看而已。但是现在我有一种想法,那么我就是说,尤其是《品三国》讲完以后,我看曹操怎么用人,包括历代的皇帝他怎么用计,怎么讲权术。我看了这个东西以后我就有一种想法,那么现在我可能就会想,如果要大家都学了这些东西以后,可能他们就会用这种权术去算计人,去琢磨人,那我该怎么办?我想可能大家也会有这样的困惑。

  易:很简单,答案只有一句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学点防身术吧。

  观众:对,以前也是这样想,但是现在好像感觉这种困惑更大了一些。

  主持人:您的这个问题特别有代表性,很多人都提这样的问题。

  观众:对,所以我想不是我一个人的困惑。

  主持人:就是用文雅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易先生的《品三国》用四个字就能概括——教人学坏。

  观众:是真是有点这样的感觉啊。

  主持人:我觉得她这个中年人可能还过去受过传统教育,问题不大。现在担心什么啊,担心孩子。从这开始知道了三国,从这开始知道了曹操,从这开始知道了权术,这可能会有点问题。

  易:是。但是还有另一个问题,这也是一直困惑我的问题,给孩子到底讲什么?讲白雪公主,讲美人鱼,讲安徒生的童话,让他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当然挺好。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得这个社会上的人都是一颗童心才行啊。要不然他傻呼呼地长大了以后上了社会怎么办?我觉得把这种社会的、人生的残酷告诉下一代,是对他们的负责。一个人要坏,不是教坏的;一个人不坏,也教不坏。

  主持人:可能《品三国》会给一些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或者他们从这出去以发去指摘,觉得是软肋。但是我觉得你也不要高估了《品三国》的作用,如果一个《百家讲坛》、一个《品三国》就能把人全教育成这样,那我们《百家讲坛》摇身一变都讲白雪公主,这个社会就美好得一塌糊涂了。

  易:是。

  主持人:是吧?没有那么简单。

  易:没有那么简单。

  主持人:谢谢你的思考,独立思考。

  主持人:我刚才来的时候,到这个演播室的时候,我看易教授还在录象,我觉得他真辛苦,比我们电视台的专业主持人还辛苦,非常辛苦。所以我觉得,我们感谢易教授,这么疲劳还跟我们讲心里话。

  易:谢谢!

  主持人:现在节目还有最后一个环节就结束了,最后这个环节就是,我跟易老师坐在一起,你们把相机都掏出来,给我们照照相。闪光灯一片,让我们也光彩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