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十二帝疑案答疑 (二)

  





  这是一个日出东方的王朝,她曾经雄姿勃发、屹立于世。是她缔造了一个民族的光荣与尊严;这是一个苍凉日落的王朝,她曾经丧权辱国、山河破碎。是她留给一个国家最深的伤痛与屈辱;当296年的兴衰荣辱、风云变幻逐一地成为过眼的烟云,当12位皇帝的文治武功、命运沉浮渐次地成为远去的背影,我们回望曾经的这样一次历史之旅,却依然会诧异于仍有如此众多的疑团与玄机未曾得解;我们重温曾经的这样一次心路历程,却依然会无奈于12位皇帝面孔的模糊与人生的粗略。

  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洪承畴,一贯以骁勇善战、宁死不屈而著称,且在刚刚战败之时,明崇祯皇帝以为其战死,举行全国的悼念,但万万没有想到洪承畴却恰恰投降了清朝,让崇祯帝感到极为尴尬。那么,洪承畴究竟为何投降了清朝?当时发生了什么?在历史上一直有清庄妃诱降洪承畴的传说,这样的传说究竟是否可信?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将为我们答疑清朝最初的这一段隐秘历史,解惑洪承畴的人生命运。精彩内容,尽在《百家讲坛》!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见面很高兴,最近很多很多的热心的观众给我打电话写信,还有在网上提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庄妃,是不是劝降了洪承畴,我想今天就这个问题来进行解说。具体说来,我想讲四个问题:第一,庄妃劝降洪承畴的戏说。第二,洪承畴何许人也。第三,庄妃劝降洪承畴不可信。第四,皇太极怎样劝降了洪承畴。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庄妃劝降洪承畴的戏说。这几年,电视剧、小说,炒得沸沸扬扬,一致都说洪承畴是庄妃劝降的,而且写的是绘声绘色,非常具体。有一本书叫《大清后妃》讲得非常具体,我想把有一段材料给大家读一下,大家听一听是怎么戏说庄妃劝降洪承畴的。有一本书这么说:“大明经略洪承畴,被俘后,以绝食誓言宁死不降之志,大玉儿夜入囚所劝降,洪承畴不予理会,仍昏昏欲睡。俄尔,忽见房内灯火辉煌,一阵香气扑向鼻内,洪承畴定神一看,那美人正睡在他的被窝里,大玉儿身许言劝,打出皇后底牌,终于降服了洪承畴”。就是庄妃不仅仅是在那儿劝,良言相劝,以情相劝,而且以身相劝,洪承畴醒来被窝旁边躺着的是庄妃,就说庄妃用色和情劝降了洪承畴,很生动。电视剧这么演,小说这么写,野史笔记也这么写,这里面就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洪承畴是不是被庄妃劝降的,我想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先要了解一下洪承畴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讲第二个问题,洪承畴何许人也。洪承畴历史上有他的传记,正史也有他的传记,洪承畴字亭九,福建南安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大家注意,万历四十四年就是1616年,也是天命元年,就是努尔哈赤在这一年建立后金,黄衣称朕,同明朝要分庭抗礼。恰恰在这一年,洪承畴中进士了,这也就意味着洪承畴的一生要同清朝结下不解之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想稍微把话扯远一点,就是当时中国的政治舞台上,主要有三股政治势力:第一,明朝。第二,农民军。第三,清朝。在这三股政治势力相互斗争当中,洪承畴在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活剧?

  第一,明朝。洪承畴中了进士之后,万历、泰昌、天启这三朝洪承畴都没有受到重用,到了崇祯朝,洪承畴开始受到重用。为什么崇祯朝洪承畴受到重用?因为崇祯初期,西北农民军蜂起,崇祯知道洪承畴知道军事,就派他做三边总督,去同农民军作战,农民军的闯王高迎祥在同洪承畴作战当中,被洪承畴打死,高迎祥的部下李自成就接过闯王的旗帜也成闯王,他率着军队进入四川,洪承畴统帅军队同他作战,李自成不敌,就是败走陕西,洪承畴派他的部下叫曹变蛟统帅军队,李自成大败,李自成以十八骑遁走商洛,就是李自成最惨的时候仅仅有十八个骑兵,仅有十八个人骑着马,败走到商洛地区,从此农民军处于一种低潮的阶段。

  第二,农民军。刚才说到了李自成这时候处于一种低潮,但是后来李自成又是一个高潮,他率着军队打到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当时不叫景山,明朝时候不叫景山,所以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就是正好处于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两次高潮之间,这个时期,这个时候,是崇德三年。

  第三,清朝。清朝这个时候,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大家知道,天聪元年就是1627年,皇太极正式登上皇位,皇太极继承他父亲,做了大汗的位置,这年改元天聪元年,1627年,皇太极跟他父亲在头一年,率领军队打宁远,结果兵败宁远。同年,努尔哈赤死了,皇太极对这件事情不服气,不服输。他就在天聪元年,就是,1627年带着军队继续来进攻,他的目的:第一,想雪宁远兵败之耻;第二,想取得新的军事胜利,来巩固他刚得到的这个汗位;第三,想掳掠一点粮食,来缓解后金这个时期的因为灾荒造成的粮食危机。皇太极带了军队先打锦州不克,又打宁远还不克,回过头来再打锦州,仍然不克,前后二十五天,大小打了二十五仗,败了。所以皇太极非常气愤,他说:“昔高祖皇帝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宁远锦州都打不下来,怎么张大金的国威呀?撤兵。皇太极不甘心,他就总结失败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没有红衣大炮,他就加紧研究红衣大炮。到了天聪五年,红衣大炮研制成功了,皇太极统帅军队,带了红衣大炮打大凌河城,把大凌河城打下来了。打下来以后大家感觉是好事情。不然,打了大凌河城,城毁了,没得到城,把祖大寿招降了,招降了之后,祖大寿又叛逃了,又逃到明朝了。俘虏了大约有一万人,这一万人你还得管他吃饭,后金这时候闹灾荒,自己的粮食都没得吃,怎么管这一万多人吃饭?所以后金将领内部,贝勒内部发牢骚,说这一仗虽然打胜了,但是有什么意义呀?于是就调整策略,就是带着军队入关,攻破长城入关,皇太极时期先后五次军队入关打到中原,掳掠了大量的金银、财宝、粮食等等。缓和后金经济的危机,并且也使很多的军官、贝勒增加了财富。这也不是办法呀,打完了跑回来,你在关内一城一地都占不住,有人又有意见了,说你这样也不行呀,就是掳掠,你达不到迁都燕京,入主中原的目的。那怎么办呢?说还要打,一城一地的打,就是关外主要有四个城,最主要锦州、松山、宁远等四个城,要把锦州打下来,把宁远打下来,才可以进攻山海关,攻破山海关,才可以入主中原。所以皇太极就调整策略,就是先打锦州,锦州硬打又打不下来,就把锦州给包围起来。包围起来,锦州城里的人没有粮食吃,人没有粮食,马没有草料,这个时候锦州城的守将,就是原来投降皇太极,又叛归明朝那个祖大寿。锦州城里到个什么程度?兵士死了以后吃他那个肉,把弱马杀了吃马肉;没有烧的,死的马的骨头,死的人的骨头做柴火用,就到这个地步。祖大寿就告急,告到崇祯皇帝那里,崇祯皇帝就派洪承畴做经略,率领八个总兵,十三万步兵和骑兵,筹措了一年的军队粮食和马的草料,来解救祖大寿的锦州之围。洪承畴的军队就到了宁远,宁远再往北就到了松山,后金军队初打的时候就失利。这时候皇太极从沈阳紧急赶到松山前线,我前面讲过了,皇太极鼻子流血,用木头碗接着,一面打了马一面接着血到前线去,结果这一仗皇太极打胜了,洪承畴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