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附录 刘禹锡年表
一岁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772)刘禹锡生于苏州嘉兴县嘉禾驿后。
九岁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780)本年前,已从诗僧皎然、灵澈学诗。
十九岁贞元六年,庚午(790)北游长安。
二十二岁贞元九年,癸酉(793)登进士第。是年,顾少连知贡举。试题为:《平权衡赋》、《风光草际浮诗》。放进士三十二人,其中柳宗元与刘禹锡相知。又登宏辞科,识李绛。
二十三岁贞元千年,甲戌(794)向权德舆献文。
二十四岁贞元十一年,乙亥(795)中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
二十六岁贞元十三年,丁丑(797)父卒于扬州。葬父于荥阳。途中为撰《讯甿》采集素材。
二十九岁贞元十六年,庚辰(800)入社佑幕。夏,为徐泗濠节度使掌书记。经历戎马生活数月。秋,改为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三十岁贞元十七年,辛巳(801)仍为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代杜佑撰表、状多篇。与李益、张登、段平仲等交游。
三十一岁贞元十八年,壬午(802)调补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代京兆尹韦夏卿撰表、状多篇。与柳宗元、韩泰听施士句讲《毛诗》。
三十二岁贞元十九年,癸未(803)在渭南县主薄任。闰十月,入为监察御史。举崔群自代。卜居于长安光福坊。与韦执谊、王叔文、韩愈、牛僧孺等交游。与令狐楚通讯唱和。代宰相杜佑、京兆尹李实、东都留守韦夏卿、御史中丞李位撰表、状多篇。
三十三岁贞元二十年,甲申(804)在监察御史任。兼领监祭使,与李程等交游。作诗赠张荐、王涯。代御史中丞武元衡撰表、状多篇。
三十四岁贞元二十一年唐顺宗永贞元年,乙酉(805)正月,仍为监察御史。二月,兼署崇陵使判官。四月,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仍兼崇陵使判官。①举柳公绰自代。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组成政治革新集团。遭窦群弹劾。八月,顺宗年禅,宪宗即位。九月,刘禹锡贬连州刺史。过江陵,遇韩愈,作《韩十八恃御见示〈岳阳楼别① 刘禹锡《许州文宣王新庙碑》所说"四参(岐)公府",指贞元十六年杜佑辟刘禹锡为徐泗濠节度使、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二十年杜佑以刘禹锡署崇陵使判官、判度支盐铁等案。窦司直〉诗,因令属和,重以自述, 故足成六十二韵》。十月,再贬朗州司马。革新集团成员被贬者十人,史称"二王八司马"。是年,代杜佑撰表多篇,又作《救沈志》、德宗挽歌等。
三十五岁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806)在朗州司马任。居于招屈亭之旁。与顾彖、董涎等交游。上书杜估。八月,宪宗诏:刘禹锡等八人,"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时王伾已病卒,王叔文赐死。
三十六岁元和二年,丁亥(807)在朗州司马任。撰并书乘广禅师碑。
三十七岁元和三年,戌子(808)在朗州司马任。撰《复荆门县记》。得柳宗元寄文。与白居易通讯唱和,作《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此答贶》。
三十八岁元和四年,己丑(809)在朗州司马任。托程异献诗于李吉甫。
四十岁元和六年,辛卯(811)在朗州司马任。吕温卒,作诗哭之。撰董侹集纪、《辩易九六论》。在朗州司马任。又上书杜佑。撰董挺墓志铭、顾彖墓表。
四十二岁元和八年,癸巳(813)在朗州司马任。与窦常唱和。上书李绛、武元衡。窦群过朗州,刘禹锡代撰谢上表。
四十三岁元和九年,甲午(814)在朗州司马任。代窦常撰《武陵北亭记》。刘禹锡在朗州期间重要论文有《天论上、中、下》等,赋有《谪九年赋》、《望赋》、《何卜赋》、《砥石赋》、《楚望赋》等,诗有《武陵书怀五十韵》、《游桃源一百韵》、《桃源行》、《泰娘歌》、《竞渡曲》、《采菱行》、《阳山庙观赛神》等。与柳宗元、元稹、杨归厚等通讯唱和,与僧交游。
四十四岁元和十年,乙未(815)二月,与柳宗元等奉诏回长安。作《伤独孤舍人(郁)》、《酬杨侍郎凭见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等诗。三月,复出为播州刺史。因裴度请,改连州。殷尧藩有诗送别。途中与柳宗元唱和,至衡阳分路。五月,抵任。撰《谢上连州刺史表》,谢武元衡、张弘靖启。
六月,武元衡被刺,作《代靖安佳人怨二首》。
四十五岁元和十一年,丙申(816)在连州刺史任。撰《连州刺史厅壁记》。与杨千陵、马总等通讯唱和。
四十六岁元和十二年,丁酉(817)在连州刺史任。得柳宗元寄文及药方。与元稹、白居易通讯唱和,作《同乐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十一月,撰《贺收蔡州表》,作《城西行》、《平蔡州三首》。
四十七岁元和十三年,戍戌(818)在连州刺史任。正月,撰《连州贺赦表》、《贺门下裴相公(度)启》、《与刑部韩侍郎(愈)书》。四月,撰《贺雪镇州表》,是年,得薛景晦寄《古今集验方》,刘禹锡编《传信方》报之,自撰前言。又作智严律人师碑,袁滋、于颇挽歌。
四十八岁元和十四年,己亥(819)在连州刺史任。二月,作《贺平淄青表》、《平齐行二首》、大鉴禅师碑。冬,母卒,送母柩葬荥阳。十一月,次衡阳,闻柳宗元卒,作诗哭之。
过鄂州,与李程相会。刘禹锡在连州期间重要作品有《问大钧赋》、《吏隐亭述》、《海阳十咏》、《莫徭歌》、《插田歌》等。裴昌禹来访。与僧交游。
四十九岁元和十五年,庚子(820)撰文祭柳宗元。与白居易唱和。八月,令狐楚谪衡州,在洛阳与刘禹锡会面。五十岁唐穆宗长庆元年,辛丑(821)冬,除夔州刺史。由洛阳赴任,经鄂州,与李程唱和。是年,作吕温集纪,《伤愚溪三首》。
五十一岁长庆二年,壬寅(822)正月,抵任。撰《夔州谢上表》、《夔州刺史厅壁记》,与温造、王涯唱和。是年,裴昌禹来访,韦绚来求学。
五十二岁长庆三年,乡卯(823)在夔州刺史任。撰《贺册皇太子表》、《夔州论利害表》、《夔州始兴寺移铁象记》。五十三乡长庆四年,甲辰(824)正月,穆宗卒,敬宗即位。
二月,撰《贺龙飞表》、《慰国哀表》。三月,撰《贺赦表》。五月,撰《论利害表》。刘禹锡在夔州期间,重要作品有《奏记丞相府论学事》、《竹枝词九首》、《■■行》等,将以前所撰《鉴药》等文,整理为《因论七篇》。
为柳宗元编遗集,并撰前言。与元稹、白居易、杨巨源等唱和。夏,转和州刺史。离夔州时,游巫山神女庙,遍览古今题诗·选出沈■期、王无竟、李端、皇甫冉四首。作《自江陵沿流道中》、《西塞山怀古》、《武昌老人说笛歌》等。应崔群之邀,游宣州,作《九华山歌》。八月,抵任。和州值旱灾之后,关心人民疾苦。撰《和州谢上表》、《洗心亭记》。
五十四岁唐敬宗宝历元年,乙巳(825)在和州刺史任。撰《贺改元赦表》、《和州刺史厅壁记》、《祭韩吏部(愈)文》。五十五岁宝历二年,丙午(826)冬,罢和州刺史。在和州期间重要作品有《历阳书事七十韵》、《金陵五题》等。与李德裕、元稹、白居易、崔玄亮、韩泰等唱和。离和州,游建康,作《经檀道济故垒》、《金陵怀古》等诗。过扬州, 与白居易相遇,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诗。
游楚州,与郭行余相会。过汴州,与令狐楚相会,皆有诗。
五十六岁唐文宗大和元年,丁未(827)春,返洛阳,作《罢郡归洛阳寄友人》等诗。秋,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举姜伦自代。作《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敬宗挽歌、《洛中送韩七中丞(泰)之吴兴口号五首》等。与白居易、令狐楚、姚合等唱和,为令狐楚撰《沛州刺史厅壁记》。
五十六岁大和二年,■申(828)春,为主客郎中,至长安。作《再游玄都观》、《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与歌者何勘》等诗。裴度欲荐刘禹锡和制诰,未成。充集贤殿学士。
与裴度、李绎、崔群、白居易、质承宣、杨嗣复、贾■、张籍联句。作《管城新驿记》、《闻韩宾擢■归觐,以诗美之, 兼贺韩十五曹长(晔),时韩牧永州》、《同乐天送河南尹冯学士(宿)》、《送王司马(建)之陕州》等。
五十八岁大和三年,己酉(829)除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举韩泰自代。撰王涯先庙碑、令狐楚家庙碑、法融大师新塔记。白居易编《刘白唱和集》卷上、中。
五十九岁大和四年,庚■(830)在礼部郎中、集贤殿学士任。求分司东都,未果。作《哭王仆射相公(播)》、《祭兴元李司空(■)文》、《美温尚书(造)镇定兴元以诗寄贺》、《庙庭偃松诗》等。代裴度撰表、状数篇。
六十岁大和五年,辛亥(831)在集贤殿期间供进新书二千余卷。与裴度、令狐楚、白居易、元稹、韩泰、杨归厚、李德裕、郑■、张籍等唱和。七月,元稹卒, 作诗哭之。八月,作《哭庞京兆(严)》等诗。又作刘仁师遗爱碑。十月,出为苏州刺史■姚合有诗送别。过河中府,与李程相会。过洛阳,与白居易相会。六十一岁大和六年,壬子(832)
二月,抵任。举韦应物自代。苏州水灾,请得朝廷赈济。撰《澈上人文集纪》、《祭虢州杨庶于(归厚)文》、《送宗密上人归南山草堂寺因谒河南尹白侍郎》等诗文。编《吴蜀集》。白居易编《刘白唱和集》卷下(《刘白吴洛寄和卷》)。得张枯寄诗。
六十二岁大和七年,癸丑(833)在苏州刺史任。以政最,赐紫金鱼袋。自编诗文集,编《彭阳唱和集》,为李绛编遗集,皆撰前言。是年闰七月,李绅过苏州。
六十三岁大和八年,甲寅(834)在苏州期间,作《魏生兵要述》等。七月,移汝州刺史。过扬州,与牛憎孺相会。过沛州,与李程相会。抵任后,举裴弘泰自代。十一月,李德裕过汝州。
六十四岁大和九年,乙卯(835)在汝州期间,与裴度、白居易、令狐楚等唱和。九月,移同州刺史。过洛阳,与裴度、白居易相会。十二月,抵任,举萧俶自代。
六十五岁开成元年,丙辰(836)同州连遭旱灾,请得朝廷赈贷,放免旧欠。秋,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编《汝洛集》,并撰前言。
六十六岁开成二年,丁巳(837)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月,应李珏之邀,与裴度、白居易等于洛水修楔。十一月,令狐楚卒,作诗哭之。将大和五年以后与令狐楚唱和诗续编入《彭阳唱和集》,撰后引。与白居易、牛僧孺、杨汝士、杨嗣复、李绅等唱和。
六十六岁开成三年,戊午(838)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撰韦处厚集纪,薛春、王质神道碑。文宗欲置诗学士,杨嗣复首荐刘禹锡,李珏反对此事,遂作罢。
六十八岁开成四年,己未(839)仍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加尚书衔。撰史孝章神道碑。六十九岁开成五年,庚申(840)改秘书监、分司东都。撰令狐楚集纪、崔倕神道碑、文宗挽歌等。
七十岁武宗会昌元年,辛酉(841)春,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作《秋声赋》。与白居易、王起联句。荐王龟。与白居易劝南卓撰《揭鼓录》。
七十一岁会昌二年,壬戌(842)病中撰自传。七月卒,赠兵部尚书。葬于荥阳县西檀山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