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记
从60 年代起,我陆续出版了《刘禹锡年谱》、《刘禹锡丛考》、《刘禹锡研究》,并校订了《刘禹锡集》。有此基础,才敢承担《中国思想家评传丛朽·刘禹锡评传》的写作任务。
评传共十章。前五章对刘禹锡的氏族、籍贯、出生地、家世、学习经过、科名、官职、交游等,重新考证。两《唐书》中有《刘禹锡传》,唐、宋人笔记中记载了刘禹锡的一些件事,都有缺漏、错误,缺漏者补充之,错误者纠正之。本书考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籍贯是洛阳,出生于苏州嘉兴县,指出中山、彭城旧说之不可信。考出刘禹锡父亲与李栖窍、韩滉的关系,母系范阳卢氏与河东裴氏的关系,有助于时刘禹锡与李德裕、韩晔、裴度交游的理解。考出刘禹锡"三登文科","四参(歧)公府"的内涵,与"显交"令狐楚的交谊波折,"元饶州"其人其事等等,加深了对刘禹锡生平的认识。围绕"顺宗内禅"、"甘露之变"的史事钩沈,揭露了宦官的罪恶,展现了刘禹锡对国家百折不挠的忠贞志节。
后五章对刘禹锡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生观、文艺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论述。考察力求全面,评价力求公允。对刘禹锡的政治思想、人生观,本书分立两章,是迄今为止最详细的介绍,其中"好实蹈中"等重要问题,本书联系柳宗元等人的有关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对刘禹锡的哲学思想、文艺思想,人们谈得较多,本书仍然提出"万物'乘气而生'的自然观"、"'数存而势生'的规律观"、"'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的辩证法思想"、"'造形而有感,因感而有词'的认识论"等新命题,力求开拓研究视野。刘禹锡诗对晚唐杜牧、温庭筠,李商隐三大家,对北宋苏氏一门、江西诗派的影响,诗话中仅有一鳞半爪的记载,本书特立专节,予以发挥。
有些资料,流传极少,不为人知,渐趋湮没,本书第一次引用。例如:1924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林氏选评名家文集·刘宾客集》,本书之外,未见其他著作引用。
几十年来,我除了自己研究刘禹锡之外,并注意这方面的新生力量,吴汝煜同志和萧瑞峰同志就是我赏识的中、青年学者。我曾与吴汝煜同志合作《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刘禹锡》(1080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刘禹锡》(1983 年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合写《刘禹锡集·前言》(1990 年中华书局出版)。我以前所写的几本书和若干篇论文,都赠送给吴汝惺同志看,现在他已逝世,不能看到这本《评传》了。
对于刘禹锡的生平与创作,本书具有独特的见解。如《陋室铭》,传诵虽广,今考证,乃赝品。如"四公会"、"司空见惯",人们作为典故,今考证,乃讹传。本书一概摒弃不用。
我年老体衰,全书由哲学硕士、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卞敏执笔。
第十章第五节《刘禹锡诗在日本的传播》特请文学硕士、访日青年学者、杭州大学教授萧瑞峰执笔。由我定稿。限于水平,书中不足之处,希望文、史、哲各界人士指出,以便今后补正。
1995 年夏,卞孝萱于南京大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