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著作概论



  李觏一生,发愤读书,勤奋耕耘,精于著述,著作宏富。他从"十岁知声律,十二近文章"起,到22 岁"尝所著文",撰著了"九十五首"策论,"约万余言"。①在以后的30 年间,他于诗赋、文论,无所不工、无所不著,从未间断,故写就了大量的著作。

  李觏的著作,前人已编辑出版《盱江文集》,或称《直讲李先生文集》,或称《李泰伯先生文集》等,1981 年8 月,中华书局收集整理出版的《李觏集》,是一本包括李觏著作及有关历史资料的较完整的集子。本书所引李觏著作的出处及页码,均以该书为准。

  有关李觏的著作,在前节《李觏传略》有所论及,为了说明李觏著作的基本概况和思想要旨,现择其主要论著,作些概论性的分析。

  《潜书》著于宋仁宗灭圣九年(公元1031 年),李觏是年23 岁。著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揭露弊政,改革弊端,警宪邦国,康国济民,李觏说:"泰伯闲居,有书十五篇,愤吊世故,警宪邦国,遐探切喻,辞不柔伏。噫!道未行,速谤何也,姑待知者而出之乎!乃命曰《潜书》。"②李觏在《上孙寺丞书》中,也说到他二十三岁时,诵孔、孟之书,"纂成文章,以康国济民为意"之事,即指著《潜书》而言。

  《潜书》中阐发了李觏的政治思想主张和忧世济民救国意识。他在申明民为国本、民贵君轻的同时,指斥暴君、污吏之危国,浮屠、卜筮之为害,平土均田之重要,以及品评人物之失当,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张,标准,以此警世救民。

  《礼论》著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 年),李觏是年24 岁。李觏在《礼论序》中说:他在24 岁时,经过深思熟虑,带病作《礼论》七篇。通过探索、考察"礼"的产生、实质、范围、作用等,从而达到推其本以见其未,正其名以责其实,即以经世致用、改变鄙风、改革弊政为目的。余靖在读了《礼论》七篇后,在给李觏的信中,谈到《礼论》一书的重要意义,称赞李觏对于"礼"的重要贡献。余靖说:"李君秀才??所示《礼论》七篇,推进《礼经》,准的世教。派仁义,赞刑政,正其本于礼,成一家之言。工古人之未工,导明王之要道。岂止独步江表,校声名于后俊者哉!开益蒙蔽,不胜降叹。"①李觏对于"礼"的见解是深刻的,其贡献是突出的。他以《礼论》为核心,而建立了他的整个思想体系。因此,他十分重视礼的问题。《明堂定制图序》著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 年),李觏是年28岁。这本是一系列图案的《序》,《李觏集》没有收刊图案,只有《序》文。由于周朝距李觏己千余载,周礼废绝,学者各是己见,竞牵师习。李觏根据《周礼》、《大戴礼》,《吕氏春秋》等书所述,经过长期思考、反复究省,而把周朝时一些房间的正确位置描绘在这些图案上。这些房间统称为明堂,周朝的君王曾在明堂里举行各种重要的仪式,即"明堂者,古圣王之大务也。所以事上帝,严先祖,班时令,令诸侯。朝廷之仪,莫盛于此。"②李觏对此① 《上余监丞书》,《李觏集》卷二十七,第296 页。

  ② 《潜书》十五篇并《序》,《李觏集》卷二十,第214 页。

  ① 《余侍郎三书》,《李觏外集》卷二,第474 页。

  ② 《明堂定制图序》,《李觏集》卷十五,第122 页。

  《图》和《序》一生都很重视,并期望有朝一日能够付诸实施。因此,在临终前还拉着弟子陈次公的手"'以《明堂定制图》为托"。

  《平土书》亦著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 年),李觏在五年前著《潜书》时,就想到"并地之法"和"生民之权衡"等问题,五年后,经过精思,得井田之意,扩充成二十章为《平土书》。他希望周朝的井田制度能够在宋朝恢复,以实现其平土均田的主张。

  《广潜书》著于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 年),李觏是年30 岁。这是他七年前所著《潜书》的扩充和延续,再一次申明《潜书》的有关思想主张,旨在止险救世,去弊救民。

  《富国策》。《强兵策》、《安民策》著于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李觏是年31 岁,这是全面系统论述他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的著作,旨在富国强兵,安民救弊,于中可见其良苦用心。

  《庆历民言》著于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 年),李觏是年35 岁。

  李觏由于前一年进京应试,二次落第,而对科举仕进心灰意冷,故屏居乡里,以教书为业。但医国济民之志未消,故作《庆历民言》,以备朝廷之用,有补于世。祖无择在给李觏的信中赞道:"《庆历民吉》皆极当时之病,真医国之书耳。使今相天子宰天下者闻其言而行之,何忧乎獯粥?何患乎拓跋氏邪?"①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左赞在请修李觏墓的奏状中说:"《庆历民言》三十篇,论时政之得失。"②同年,李觏出于同一目的,还著了《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他自己申明著此书,不是为了"解经",而是为了述"天下之理",明"为政之本",讲"先王之制",通"古今之义",以"利用原生",使"圣人君于知其有为言之也。"①左赞说:"《周礼致太平论》皆足以羽翼圣经,发明治体。"②可见这两部著作是有感而发,切中时弊的。

  《易论》究竟作于何年,李觏及弟子们始终没有标明,《年谱》中亦未言明。可以肯定的是:此书著于庆历七年(公元1047 年)之前,李觏于是年著《删定易图序论》中说:"觏尝著《易论》十三篇,援辅嗣之注以解义,盖急乎天下国家之用。"③虽未标明著于哪年,但却是在此之前,经过长期深思熟虑,精心撰著而成。李觏在27 岁时,给苏舜钦的信中说:"觏??年二十七矣。??谓《易》者,三圣之所以教人,因时动静,而终之以德义,《五经》特是为深矣。古今解者,唯王辅嗣尤得其旨,然亦未免缺误。况此经变动无常,学者不能知所准的。觏常撮其交卦,各有部分,仍辨辅嗣之失,因欲作《易论》十篇。然非汰思虑,旬月间不可以措笔。"④虽然不能确定《易论》的写作年月,但从李觏著作中提到《易论》之处,可以肯定是在27 岁到39 岁的十多年中,经过长期研读、思考而撰著的。

  《易论》主要是阐发李觏的哲学思想、辩证法观点、无神论思想,旨在"急乎天下国家之用"和"修人事而明王道",故亦表现了他的政治观点。

  李觏一生写了许许多多文论、诗词,他从23-24 岁写《潜书》、《礼论》① 《祖学士五书》,《李觏外集》卷二,第478 页。

  ② 《乞修李觏墓状》,《李觏外集》卷三,第490 页。

  ① 《周礼致太平论序》,《李觏集》卷五,第67 页。

  ② 《乞修李觏墓状》,《李觏外集》卷三,第490 页。

  ③ 《李觏集》卷四,第52 页。

  ④ 《上苏祠部书》,《李觏集》卷二十七,第298-299 页。

  起,便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和政治主张,随着他攻读愈勤、社会积弊愈险,他的医国救民之心愈切,而言愈多,论愈精。本章中我们只对他的主要文论作初步评介,下面我们将具体分析论述他的整个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