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专门研究学术时期
开禧三年十二月,叶适离开建康,回到永嘉,住在水心村,专门研究学术。从嘉定元年(公元1208 年)开始奉祠,到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 年)
叶适七十岁时,曾申省状请求致仕,未获准;次年再申省状,获准以宝文阁学士、通议大夫致仕,至此奉祠凡十三年。嘉定十六年(公元1223 年)叶适逝世于永嘉,享年七十四岁,赠光禄大夫,溢"文定"。①在由建康到永嘉途中,叶适在致友人的书信中说:"某一生多难,学为世嗤,誓将去瓯闽之上,凿井筑室,有以自老,于今天下之事无所复置其念矣。"(《寄王正言书》,《水心文集》卷二十七)这是说,二十余年的政治实践从此终结了,此后将过一种新的生活。在这十余年中,叶适进一步研究从年轻时就崇信的永嘉事功之学,并对他二十余年的政治实践加以总结,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永嘉学派的思想,以集其大成。这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集中于他的专著《习学记言序目》之中。
叶适退居水心村时,同辈的著名学者都已去世,来往较多的,只有隐士陈烨,此时年己逾八十;前来问学论事的,大多是一些后辈士人。对当时的生活,他也略有记叙:余久居水心村落,农蓑圃笠,共谈陇亩间。有士人来,多言场屋利害破题工拙而已。周子实数过余,必示以前辈旧闻,每得一二,耳目鲜醒,置于举业丛中,不啻夜光之照敝帚也。(《题周子实所录》,《水心文集》卷二十九)按照此说,叶适俨然为一隐士;其实也不尽然。以叶适这样一个终生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他是不会完全置身于国家民族盛衰兴亡大事之外的。他虽身居水心村,对天下大事如金与蒙古战事及宋金关系等仍有所留意。
叶适居水心,不顺心之事颇多。嘉定四年十二月,终身伴侣高氏夫人去世,享年五十二岁。叶适不胜悲痛,追忆其贤:为余妻,赁舍甚贫,闭一间,终日不闻声。亲馔粥■十余盘,鱼肉鲑菜略具,人或以为难。官视禄上下,月储以奉舅,次伯叔群从,无余。所食者,太湖葱、城东菘芥尔。服饰进止常俨然,见者皆尚其华整,不知其敝故洗刷而然也。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稍垦田,不市■,然自处一如其初。盖其刚简无欲,余所惮;其静密有智,余所服;其多能而易解,缓急中程,识事本末,大抵余所资以为家也。
(《高令人墓志铭》,《水心文集》卷十八)可见叶适一生,得其妻之助甚多。高氏少叶适十岁,不寿而终,因其操劳过度。当时,叶适感到"既老而休,且病且衰,且暮且尽,而高氏迫不余待,遂弃余,以是使余无顺亲和戚而为之扞讬也,是亦不足悲乎!"(同上)
① 《宋史》本传与《宋元学案》皆作"忠定"。1960 年出土的《叶适墓志铭》作"文定"(《文物》1962年第九期),今从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