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明代诗坛师古之风



  中国诗歌的发展在经历了魏晋风骨、盛唐气象的巅峰之后,宋代人经过孜矻苦求,虽有新变,但已无法企及过去的高峰,于是师法古人蔚成风气。明代文人也步武前朝,以汉魏盛唐诗歌的古法高格为范则,这种思潮在弘治、正德两朝李梦阳、何景明等前七子主盟文坛的时期渐至隆盛。其后王世贞、李攀龙等对前七子有所修正和发展。公安、竟陵虽然标示性灵,但也主张"专① 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引。

  ① 《钧天乐》,《文集》卷十。

  ② 如宋濂:《重建宝婺观诗》、《温州横山仁济庙歌》等。

  ① 《漫成九首》其九,《文集》卷十七。

  ② 《遣兴》,《文集》卷十七。

  其力,壹其思,以达于古人。"①明末陈子龙等人虽目击时艰、忧时托志,但还是走上了复古的老路,因此,终明一代,复古思潮占据着主导地位。虽然七子派形成于弘治未年,一时士大夫"翕然臻向"、"古学遂兴"②,但是明初文学大致也是"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于古"③,因此明代文学的复古源头可追溯至杨维桢、刘基、宋濂、高启等人。杨维桢诗擅一时之雄、诗风奇谲兀奡,自辟町畦,被称为铁崖体。宋濂曰:"(杨维桢)非先秦两汉弗之学,久与俱化。"④他自己也说:"嘻!学诗于晚唐季宋之后,而欲上下陶杜二李,以薄于《骚》、《雅》,亦落落乎其难哉!"⑤宋濂也曾批评师心之说,曰:近来学者,类多自高,操觚未能成章,辄阔视前古为无物。且扬言日:曹、刘、李、杜、苏、黄诸作虽佳,不必师;吾即师,师吾心耳。故其所作,往往猖狂无伦,以扬沙走石为豪,而不复知有纯和冲粹之意,可胜叹哉!可胜叹者!①但由于杨维桢主要生活在元代后期,并且作品后代毁誉不一,"弹射者亦复四起"②,影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宋濂虽为开国文臣之首,但自己也说"濂非能诗者"③而长于文。因此,影响诗坛最甚的当推刘基和高启。

  高启虽然年仅三十九即被腰斩,生活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诗才富健,诗歌艺术成就很高。清人陈田曰:"季迪(高启,字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④但他也是通过拟古而开新的。《四库全书总目》曰:"(高启)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⑤刘基诗歌同样师古以自新,但两人师法的重点略有不同。高启的诗歌如"春阳载熙,群芳竞秀"⑥,"仿佛乎韦、柳、王、岑于数百载之上"⑦,但由于行世太早,殒折太速,因此,高启的诗歌胜在才情。而刘基直接投身到了由元及明的社会变革之中,熔铸了雄健奇崛,沉郁凝重的风格。虽兼融众家,但相对而言,受杜甫、韩愈的影响最为显著。

  杜甫和韩愈分别是盛、中唐的杰出诗人。韩愈对李白、杜甫都推崇备至,而受李白豪放诗风的影响似乎更为明显。韩愈《调张籍》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程学恂曰:"此诗李、杜并重,然其意旨,却著李一边多,细玩当自知之。"①因此,我们分析刘基受韩愈的影响,主要论述其杜、韩不同的风格。概言之,杜诗以"沉郁顿挫"见① [明]谭元春:《诗归序》,《谭友夏合集》卷八,上海国学研究社版。② 李梦阳:《答周子书》,《空同集》卷六十二,四库全书本。

  ③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大全集》提要。

  ④ 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铁崖先生古乐府》卷首,四部丛刊本。⑤ [元]杨维桢:《赵氏诗录序》,《东维子集》卷七,四部丛刊本。

  ① 宋濂:《答章秀才沦诗书》,《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七,四部备要本。②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八《铁崖古乐府》提要。

  ③ 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七,四部备要本。④ 陈田:《明诗纪事》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年12 月版。

  ⑤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九《大全集》提要。

  ⑥ [明]张康:《<槎轩集>序》,载《高青丘集·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第987 页。⑦ [明]吴宽:《<姑苏杂咏>序》,载《高青丘集·附录》。

  ① (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版。长,韩诗以"奇崛排奡"称著。

  对于刘基诗歌步骤杜、韩的痕迹,前人已有明察。如,何稗孝评其诗曰:"精者学韩退之"②,魏源评其七古"步骤杜韩"③, 近人钱基博在《明代文学》中曰:"(刘基传)锐意摹古,独标高格,力追杜韩,而出以沉郁顿挫,遂开明三百年风气。"以上所论都基本概括了刘基摹古自新、师杜追韩的诗歌风格特征。

  (一)追杜

  刘基《题陆放翁<湖上>诗后》曰:"甚欲赋诗追杜子,也能纵酒学陶公。"既是写陆游,又是诗人自况。以"追杜子"与"学陶公"形成反对,显然,刘基追慕杜诗的首先是其现实主义精神。杜诗的人民性早有定评,刘基也具有"用民作手足,爱抚勿害伤"④的爱民之心,有对战祸扰掠的愤懑和悲愁,有对恣肆朘剥百姓的官吏的切齿痛恨,以至"恨不斩官头,剔骨取肉尝"。①刘基师法社甫的首先在于具有相似的襟怀。正如魏源所说:"公(刘基)与杜韩相近者在性情,非但笔力也。"②如长篇排律《彭泽阻风》描写了"万国锄犁俱剑戟,八陵松柏让戈矛"的神州陆沉景象,气势沉雄苍古、妥贴排奡,真力弥满。这些与杜诗轩轾难分的诗作,具有与杜诗相似的痛国忧时、关心黎民的内容。

  刘基师法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质朴自然,以赋为主,少见比兴。杜诗虽有比兴,但以赋见长,用语通俗。正如元稹论其诗曰:"怜渠直道当时语,不著心源傍古人。"③刘基的叙事诗也很少用比兴而往往用白描的表现手法,直陈其事。如:编竹为篱更栽刺,高门大写畦桑字。县官要备六事忙,材村巷巷催畦桑。桑畦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为计点。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君不见古人桑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④与其游仙访道的诗作截然不同,全诗无一生冷之词,描绘了一幅桑农苦寒的典型画面。诗人的满腔郁愤以质朴无华的文字化出,浑然无迹。全诗格调深沉凝重,尤其是卒句"茅屋苦寒中夜啼"表达了诗人愤世悯农的深沉情感,读之令人荡气回肠。

  一是含蓄委婉的艺术风格。社甫对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深有体悟。

  即使如"'三吏"、"三别"这样作者感情十分强烈的诗作,表达方式则相当含蓄隽永。诗人并未淋漓尽致地渲泻情感,而是将其倾注于叙事的字里行间。刘基虽然注重诗歌美刺讽谏的经世作用,但仍然依凭于一定的艺术规律,其直接反映现实的诗歌往往含蓄蕴藉。如上首诗,诗人对官府层层盘剥的憎恶感情蓄而不发,而是留下了这样的矛盾,给人们以广阔的解读空间。一是② 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引。

  ③ 《刘文成公诗钞》评语,清夜斋抄本。

  ④ 《赠周宗道六十四韵》,《文集》卷十三。

  ① 《赠周宗道六十四韵》,《文集》卷十三。

  ② 《刘文成公诗钞》评语,清夜斋抄本。

  ③ [唐]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其二,《元氏长庆集》卷一八,四部丛刊本。"古人树桑在墙下,五十衣帛无冻者"①与"今日路傍桑满畦、茅屋苦寒中夜啼"的矛盾。二是"县官要备六事忙"②,"准备上司来计点",官吏如此"勤恤"百姓与桑农苦寒的矛盾。这一切自然使我们想到敛桑者是"县官"之"上司",想到帝王贵胄、宫廷命妇身上的绸缎绫罗。虽然刘基对师古也仅有过对当时"为诗者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现象的不满,师杜之论更为罕见。但诗歌创作中明显的师杜倾向对明代的诗风、诗论都有直接的影响。杜诗自中唐以迄宋代,都被后人作为顶礼膜拜的诗学典范,江西诗派则举起了以杜为诗家圭臬的大旗。相对而言,元代的诗风较为靡弱,诗歌反映社会现实的内容比较贫乏,师杜之风不及宋代。但明代复古运动蔚成大观,虽然师法的对象稍有不同,但都诗称盛唐,尤推李、杜。如稍后于刘基的高启便认为杜诗卓绝一世,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能相兼也"。①明代诗坛的复古倾向与刘基等明初文人创作中的师古取向具有一定的关系。

  但明初的师古倾向与其后的复古运动又有一定的区别。

  首先,明初师法古人,往往并没有系统明确的师古理论。元末明初的文人都经历了干戈抢攘的世事,虽然这与杜甫所经历的安史之乱性质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乱离之世,百姓的颠沛流离、官吏的贪纵、豪右的暴虐并无区别。举凡关注现实的作家,生活于万方多难的时代,都会将忧社稷、济苍生的浓厚情感流注于笔端,他们虽然没有大多的师古宏论,但其作品往往具有与杜甫等人的诗歌依稀仿佛的基调、风格。而七子派处在明代中叶以后,在明王朝衰颓之前的承平之时,文人们的创作视野不如此前的作家开阔。同时,明王朝建立后,文狱迭兴,文人们只能在形式上追慕"古法高格"以反对台阁体典雅华赡、平庸冗弱的诗风。他们虽然具有较系统的理论,但往往"铸形宿镆","独守尺寸"。②因此,同样主张法古的李梦阳、何景明之间仅因追求雄浑沉厚还是清俊响亮这两种不同的风格而"同室操戈"。明代中叶以后,虽然文学思想流派林立,异说纷呈,文人们各树旗帜,坛坫自高,或称高格、或取风神,论家辈出,论著叠涌,理论批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创作成就始终难以超迈明初。而明初文人追慕古人,除宋濂、刘基、高启等人外"其他胜代遗逸,风流标映、不可指数,盖蔚然称盛已"①,形成了诗坛繁盛的局面。

  其次,明初的师古之风,是与复兴程朱理学相伴而盛的。诗人们对程朱的性理之论兴趣不大,而是将朱熹的"明道"、"立教"理论与明初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注重文学的经世作用。刘基等人师古的理论旨归是"有裨于世教"②,他对照玄上人诗歌的推挹,除了其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栖悬崖的诗风颇合刘基之意而外,还由于其诗歌具有"见于言外"的"忧世感时"之情。但是,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有明弘、正之世,于文学则有李、何之复古模拟,于理学则有阳明之师心直觉。二事根本牴牾,竟能齐驱不倍。"①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十三经注疏》本)。② 这"六事"本指"养民"之事。孔颖达在疏解《尚书·大禹谟》中"水火金木谷惟修"一句曰:"政之所为,在于养民,使水火金木土谷此六事,惟当修治之。"① 高启:《独庵集序》,《凫藻集》卷二,《高青丘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版,第885 页。② [明]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何大复先生全集》卷三十二,清咸丰壬子(1852 年)刊本。①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文苑传序》。

  ② 《照玄上人诗集序》,《文集》卷五。

  ③李梦阳为首的文学复古运动虽略早于王阳明所倡的"良知之学",但此前,陈献章早已标立"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旆帜,④他们往往在"格古调逸"与"情以发之"⑤之间寻求契合点。"与龙溪只少一拜"⑥的唐顺之,虽然宗法唐宋,但他所崇仰的"本色"风格为"非洗涤心源,独立物表,具千古只眼者不足与此。"①王世贞与李攀龙切劘为古文辞,也一味以古相高,但又说:"有真我而后有真诗"②。但是复古与内求而不外鹜的心学毕竟难以泯合,因此,他们追慕古代,主要是师法古人的风格、形式。

  (二)慕韩

  除了师法杜甫之外,刘基的另一部分诗作受韩愈奇崛险怪的诗风影响较为显著。

  韩(愈)、孟(郊)诗派是与元(稹)。白(居易)诗派风格迥异的中唐两大诗歌流派。前者以奇险乃至怪诞为特征。这主要是指"钩章棘句"出人意表的构思、奇僻生冷的炼字、好用窄险诗韵诸方面。

  刘基师习韩诗首先表现为奇幻的想象与奇妙独特的构思。在他的诗歌中,诗人往往"道以五鸾,翼以两虬"③,"服食丹霞浆,嗽嚥甘露津。"④与仙人一起驰骋太虚。这些作品主要以佛道为题材,尤其多见的是道教圣境四天的神妙世界与道家"独与天地往来"、逍遥适性的人生旨趣。这些似乎与排斥佛老的韩愈在诗歌内容方面并无联系,但是,只要剖析一下刘基豪健壮丽诗歌的代表作--《二鬼》,便可以看到刘基诗歌的立意运思、风格技巧都有得于韩愈。

  刘基《二鬼》诗的梗概前已述及。刘基诗中有这样奇特的想象:"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两眼相逐走不歇,天帝愍其劳逸不调生病患,申命守以两鬼,名曰结璘与郁仪。"显然这受到了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与《双鸟诗》的启迪。《月蚀诗效玉川子作》记述了某三更之夜,一轮朗月如同玉盘悬挂东天,但"忽然有物来吃之,不知是何虫?"因此"玉川子①涕泗下,中庭独自行,念此日月者为天之眼睛,此犹不自保,吾道何由行?"于是设法驱除食月的"虾蟆精"。在刘基《二鬼》诗中,天帝在"暂放两鬼人间娱"之后,"筋节解折两眼,不辨妍与媸",宇宙发生了变乱,于是二鬼求医问药,"先去两眼翳",使天帝康复,玉宇澄清。《二鬼》师法《双鸟诗》的痕迹更为明晰。双鸟自海外飞至中州后"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及至二鸟相遇鸣叫后,雷公又告知天③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九一,中华书局1984 年版。

  ④ [明]陈献章:《与林郡博》,《白沙子》卷三,四部丛刊本。

  ⑤ [明]李梦阳:《潜虬山人记》,《空同集》卷四十八。

  ⑥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十六《南中王门·襄文唐荆川先生顺之》。① [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第二书》,《荆川文集》卷七,四部丛刊本。② [明]王世贞;《邹黄州鹪鹩集序》,《弇州山人续稿》卷五十一,四库全书本。③ 《气出唱》,《文集》卷十。

  ④ 《步虚词》其五,《文集》卷十。

  ① 玉川子,唐宪宗元和五年(810)任河南令。见原诗题记。《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影印本第843 页。

  公,于是"天公怪两鸟,各提一处囚。??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二鬼也是在天帝怪罪之后,"养在银丝铁栅内,衣以文采食以麋。"所不同的仅是二鸟经历三千年之后自然会"更起鸣相酬。"而二鬼则需等待"天帝息怒解猜惑,依旧天上作伴同游戏。"除了这种明显的承绪之外,韩诗立意险怪的特征刘基也时有师法。韩诗中,诗人常手揽蛟龙,捕食鲸鹏,气势宏阔,立意奇诡。如《岳阳楼别窦司直》、《陆浑山火》等。而这些诗歌往往借鉴了大赋铺张排比的表现手法。方东树谓之"盖以京都赋体而移之于诗也。"①《南山诗》以五十一个"或"描摹南山尽妍极态。刘基的《题群龙图》、《赠道士蒋玉壶长歌》等显然也具有以赋为诗的特征。诗人也与天帝王母一起交游问答,蒸霞烹玉为饮。这种立意险怪的特征,还表现为韩、刘都有谬悠难解,出人意表的诗作。如韩愈在《孟东野失子》诗里,为了慰藉孟郊夫妇的失子之痛,便虚构了"大灵龟"的传说入诗,曰:"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意思是恶子杀母而后生,不如没有儿子,失子不必痛心。《送文畅师北游》中写久谪归来,竟然是"昨来得京官,照壁喜见蝎。"②刘基《玉阶怨》诗云:"长门灯下泪,滴作玉阶苔。年年傍春雨,一上苑墙来。"以绿苔、春雨描写涟涟相思之泪,立意别致新奇。

  韩愈务求新奇的诗作,后人评价不一。刘基追摹韩愈也得失参半。韩愈为文"刊落陈言"是其特色,但作诗也有争奇斗怪,故为生僻之弊,在其联句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同样,刘基也常搜罗奇僻生冷的辞句入诗,以炫示学识。如:晚浴烝骨毛,蹭蹬张万孔。不虞小人风,堀堁触埲塕。长驱毒暑气,熇若燎发。钻肤入经络,键钥着冲捅。蚩蚩水帝子,鼠伏伺腥。痴琚与狡踬,并出助推挏。天君赫斯怒,六卒躬自董。丹元将爽灵,逆击阚哮唝。主客相批亢,乾坤为摇动。初交且噦噦,再接遂。翛翛螽股切, 翅翪。萧飕叶鸣飔, 辘车转。惊沙走窸窣,落雪旋蠛。凌兢剥床辨,敲琢摇佩琫。玄冰结太阴,河海溢银汞。俄然一阳复,日脚舒嗡矇。微微细泉涌,拂拂轻烟焧。柔枝披婀娜,弱叶散萋菶。如九乌焰,炽烈眜窥。炎炎祝融火,焮的炀。龙奔归大漠,虎逝蛰空。烘惔熟金石,闪烁歊。肆伐殄嚚嚚,止齐安懵懵。岑头释戴压,雨汗涣流滃。黑鄷群丑馘,黄庭百神总。颇怪天地气,去来何倥偬。集如蚁赴羶,散若蜂辞桶。弃置且勿思,宵鼓听鼙。①大量生冷怪僻词汇的运用,对记人咏物不但无所补益,相反,严重影响了诗意的表达,有难以卒读之感。刻意求新猎奇,结果成了刘基的诗歌一病,其程度比韩愈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蛟谿诗》、《题西旅献獒图》、《若耶溪杳郭深居精舍》、《题商学士寒林图》、《寄江西黄伯善兄弟》等诗无不是搜罗奇字,光怪陆离。与刘基另一类反映现实题材,师法杜甫"只如白话"②般的诗歌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同一诗人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并不鲜见,但两类数量、成就相埒,风格迥然不同的诗歌出自同一诗人的笔下,则并不经见。其原因则在于刘基既"赋诗追杜子",又"裁诗慕韩豪"。

  韩愈为了力避浮熟陈言,常用窄险韵。如《病中赠张十八》竟以险韵"江"① [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九,② [唐]韩愈著,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五。

  ① 《夏中病疟戏作呈石未公》,《全明诗》卷五四。

  ② 杨伦:《杜诗镜铨》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年版。

  独用,且不露斧凿痕迹,显示了韩愈工于韵律的才华。正如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谓其"得韵窄则不复旁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韩愈用窄韵以青、微两韵最为多见。刘基诗歌用韵也不避窄险,并且所押韵摄也大致与韩愈相似。详见下表:押窄险韵次数(独用)

  作者微文删青蒸覃盐江佳肴咸合计近体诗总数韩愈① 11 4 5 1 21 164刘基23 7 9 39 561微文韵虽韵字甚少,但颇为常用。青韵,诗人一般慎用,但韩愈、刘基则颇为常用。如韩愈在《答张彻》中叶青韵50 韵,一韵到底,无一出韵。刘基使用青韵也十分娴熟。如《次韵和天童良上人见寄》:不辞尘匣掩青萍,愿见天边陨盗星。白日有时容黑子,紫微终古照玄冥。轻风沦雪归兰汜,细雨涵春入草亭。但得此身强健在,江山相见眼长青。

  全诗无一出韵。"裁诗慕韩豪"于此也可见一斑。

  刘基用韵师韩,走奇险之路,目的也是师古自新,以矫元末诗坛靡弱之风。但是由于窄险韵的韵字毕竟十分有限,以险求新最终必将走入歧途,搜罗奇字勉强成韵,结果使诗意生涩难解,演变成一种雕肝呕肺的文字游戏。总之,刘基师习杜、韩的结果并不相同。师杜所得较多,而追摹韩愈奇崛险怪的诗风则得失参半。纵观明代文学历史,韩文颇受推重,但韩诗除在刘基等人的作品中还有嗣响之外,很少有人承祧。高棅《唐诗品汇》中除了在五古、七言方面将韩愈诗歌列为"正变"一类之外,近体诗则并未入列。而与韩愈同时,声名相埒的柳宗元则被列为"名家"一类。至于其兼得大赋之风的《南山》诸作,便被视为漫敷繁叙、填事委实缺乏透莹意象的代表作品了。仅有孙绪还将其与李、杜并称,曰:"三君子之什,脍炙千载,不俟评议。"而称颂的主要是他们"蠛蠓贵近,做睨强藩,勇犯人主"①的人品气节。刘基师韩的失误,客观上也为明代文人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