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文集版本考述
(一) 分集类
1.《郁离子》。
关于《郁离子》的早期记载有:吴从善《〈郁离子〉序》云:先生(刘基)尝自任以天下之重,于经纶之道,开物成务之学,素所畜有,曾以其概翊当今之运,辅大明之业,昭昭矣存诸方册者。故御史中丞龙泉章公虽已刊置乡塾,然未盛行于世。先生之子仲璟与其兄之子廌谋重刻以传。①徐一夔《〈郁离子〉序》云:① 郭沫若《十批判书》,《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2 年版,第4 页。① 《文集》卷六。
一夔早尝受教于公,后谒公金陵官寺,出是书以见教,一夔骇所未见,愧未能悉其要领。今公已薨,其子仲璟惧其散轶,以一夔与公有相从之好,俾为之序。①黄伯生《行状》云:公??遗文《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四卷,长子琏又集所遗文稿名曰《犁眉公集》。②其中,有明确记载年月的是徐序,作于洪武十九年(1386)。序中虽述及"出是书以见教"一事,但其书是稿本还是刻本并未说明,即《郁离子》是否已刊行还不得而知。黄伯生《行状》作于洪武十六年(1383),但同样没有说明《郁离子》是否刊行。吴序未注明年月,但明确记载了"御史中丞龙泉章公虽已刊置乡塾"这一事实。吴从善虽未记载章溢刊刻的内容,但记于《〈郁离子〉序》中,《郁离子》定在其列。据《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二记载:"洪武二年(1369)五月辛酉,御史中丞章溢卒。"可见《郁离子》在洪武二年(1369)之前,即刘基生前已刊世。这是今见最早的关于《郁离子》的刊行记载。《郁离子》版本甚多,卷次也几次变动。早期版本已很难见到。笔者所见到的最早版本是戴用、张僖成化年间刻《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本。
2.《覆瓿集》。
丁丙云:"基??所著有《翊运录》一卷,《覆瓿集》十四卷、《郁离子》四卷、《写情集》二卷、《犁眉公集》二卷、《春秋明经》二卷,刻于永乐初年,翰林学士王景为序。"①今存王景序是为《翊运录》而作,序中并未提及其它诸集的刊刻情况,丁丙之说,不知何据?今录于此,聊备一说。今见《〈覆瓿集〉序》是罗汝敬宣德五年(1430)为刘貊刻《覆瓿集》所作。宣德本今存,详情如次:全集二十四卷,半叶十二行二十四字,黑口左右双边。现存北京图书馆。由数套残卷组成。其中一套残卷(l-10 卷)前有傅增湘题跋。傅氏云:"??密行细字,笔致婉秀,雕工精雅,犹具元代风范,当为洪武刊本。"其中另一套残卷(1-6 卷、19-24 卷)前有宣德五年(1430)罗汝敬序。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述及的"宝应刘启瑞氏藏"《覆瓿集》也是存卷1-6、卷19-24,并明确标注"前有宣德五年罗汝敬序。"宣德本《覆瓿集》举世罕见,存卷完全一样,疑"刘启瑞氏藏"本即今北京图书馆藏本。笔者曾将傅氏题跋本与宣德本中的1-6 卷重复之处对照,发现两者的版面、字迹完全一样,故傅氏题跋本也是宣德本,"洪武刊本"之说,当为误判。因为傅氏藏本无序,仅据版式风格判断,难免有误。虽然傅增湘在庚申(1920 年)夏曾亲见刘氏藏本,但题跋作于庚辰(1940 年),时隔二十载,未能将两本详细对照,致误亦在情理之中。
傅氏题跋又云:"尝取兹本与隆庆本参校,如卷十,七言古诗中《题钟馗役鬼移家图》一首,隆庆本乃失载,知汇编各集时不免有所遗失矣。"今以此本与隆庆本参校,比隆庆本还多出《夏中病疟戏作呈石末公》、《上云乐》。除傅氏题跋的一至六卷之外,现存宣德本《覆瓿集》其它诸卷还比隆庆本多出《若上人文集序》、《赠宣使王民则诗序》。宣德本的内容和排列顺序与成化年间刊刻的《诚意伯刘先生文集·覆瓿集》完全相同(仅无"覆① 《文集》卷首。
② 《文集》卷首。
① [清]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
瓿集拾遗"部分)。
3.《写情集》。
《写情集》刊刻的最早记载见于洪武十三年(1380)叶蕃《〈写情集〉序》,序云:"今先生既薨,其子仲璟与其长孙廌谋以是编锓梓垂远,以蕃于先生辱平昔之好,命为之序。"《写情集》的早期刻本今不可见,最早的也见于成化年间戴用、张僖《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中。
4.《犁眉公集》。
据黄伯生《行状》载,《犁眉公集》是刘基去世后由刘琏结集而成。今有明确刊刻年月记载的除上述丁丙所述外,还有宣德五年(1430)十一月李时勉《〈犁眉公集〉序》,但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藏有宣德之前的刻本,详情如次:五卷,分乾坤二册,(1-3 卷为乾册,4、5 两卷为坤册)半叶十二行二十四字,黑口左右双边,缪荃荪有跋。除七处缺页外,其余保存完好,封面尚存。缪氏跋云"此明刘文成公犁眉公集五卷,刻于永乐初年,字迹纸墨与元刻无异,至精之品也。"缪氏所述大致可信。关于该本的刊刻年代另有二据可资参考:一是此本无李时勉序,当刊刻在宣德五年(1430)之前。二是刘廌曾将关于刘基的御书、诏、诰、行状等结集成《翊运录》,而该本中的部分内容(如:《瑞麦颂并序》、《祀方丘颂并序》、《谢恩表》、《平西蜀颂并序》等)在《诚意伯文集》中均列于《翊运录》中,可见该本刻于刘廌集《翊运录》之前。而王景《翊运录序》作于永乐二年(1404),因此,该本当刊刻于永乐二年之前。
5.《翊运录》。
《翊运录》的内容虽不很多,但相当复杂,有诏诰,有行状、墓碑铭,有赵天泽赠刘基之作,还有黄伯生为刘基之子刘琏所作的《<自怡集>序》,虽然间或也有刘基作的表颂,但其主要内容并非刘基所作,仅是与刘基有关的背景材料汇编。
《翊运录》最早的刊刻年代记载见于王景《<翊运录>序》。今存最早的仍见载于成化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中。
6.《春秋明经》。
在刘基诸集中,唯独不见《春秋明经》序文,但并不是说从未有人为《春秋明经》作序,也不能说《春秋明经》在今存成化本之前没有单独刊行,因为罗汝敬在宣德五年作的《<覆瓿集>序》中明确指出:"先生之作有《郁离子》、有《春秋明经》、有《犁眉》、《覆瓿》诸集,寿(筹)诸梓者久矣,惟《覆瓿》一编未有序之者。"可见罗汝敬作序时,其余刘基诸集均已有序,《春秋明经》自莫能外,而宣德之前即已"筹诸梓者久矣",可见《春秋明经》在成化之前即已梓行。清乾隆十一年(1746)刘基裔孙刊《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引言》中也有记载:"家文成公著作等身,若《翊运录》、《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诸篇??明初梓行。"《春秋明经》序文的失落是造成其创作年代、刊刻年代疑问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存最早的《春秋明经》刻本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本,虽然其后嘉靖真定府刊本《诚意伯文集》未列《春秋明经》,但自隆庆本《诚意伯文集》开始,《春秋明经》又被列入。
以上刘基诸集一般刊刻在明代中叶之前,正如傅增湘所说:"文成集自隆庆壬申(1572)陈烈重编刊行后,其各集单行之本世不经见。"①而这种现象还可追溯到成化年间。
(二)总集类
刘基作品的总集,是以上诸集的汇编,一般题为《诚意伯刘先生文集》,《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等。汇编总集肇始于成化年间。(虽然樊献科在《刻诚意伯文集引》中说"诚意伯集旧刻于括苍",但并无确切年月记载。)现将几种早期的版本分述如下:1.成化六年(1470)戴用、张僖刻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现存北京图书馆。二十卷,半叶十一行二十一字,四周双边,黑口。首有杨守陈成化六年(1470)所作《重锓诚意伯文集序》。序云:国初诚意伯刘公伯温尝著《郁离子》五卷、《覆瓿集并拾遗》二十卷、《犁眉公集》五卷、《写情集》暨《春秋明经》各四卷,其孙廌集御书及状序诸作曰《翊运录》,皆锓梓行世,然诸集涣而无统,板画久而寝湮,学者病之,巡逝御史戴君用与其宾薛君谦、杨君琅谋重锓,乃录善本次第诸集而冠以《翊运录》,俾杭郡守张君僖成之??①由序中"然诸集涣而无统板"可知,成化六年(1470)之前"锓梓行世"的诸系是各集单行本,成化本是首次以总集行世的刻本。"重锓"概是就已经锓梓的诚意伯诸集单行本而言的。序中所述诸集的卷数与《诚意伯刘公行状》的记载及《千顷堂书目》等目录著作的著录颇有不同,可见刘基文集曾得到数次刊刻,盖"后人既汇次以其卷帙之繁而约之,其文则仍旧也。"②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即是浙江察院据此本重刊本,仅因《翊运录》为刘廌所编,"开卷乃他人之书,殊乖体例,今移缀是录于末简,以正其讹。余十九卷则悉仍戴本之原次,以存其旧。"③该本的体例是,以《翊运录》、《郁离子》、《覆瓿集》、《犁眉公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的次序排列,各分集之前分别列序。从其体例可明显看出是各单行集初次汇刻,而这一初刻体例恰恰保留了刘基著作的原貌,因此,成化本对于了解已经失传的早期刊刻的刘基著作单行本的原貌有重要的价值。通过作品所属分集的不同,可以判断其大致创作年代,对于了解刘基思想的变化轨迹意义甚大。
该本与隆庆六年(1572)何镗刻本相比,多出约四十篇,对以后的刻本影响甚大。但该本也间有缺页,其中最明显的是目录卷之九《发绍兴至萧山》之后缺一页。同时,以该本与宣德本《覆瓿集》相比,漏刻之处也有不少,如《题风中水仙花图》、《题小景》、《题梅花小禽图》等。
2.正德十四年(1519)林富刻本《诚意伯刘先生文集》现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图书馆。二十卷,二函十二册,半叶十一行二十一字,四周双边。首为像赞,次列各集序,林富撰《重编诚意伯刘先生文集凡例》曰:是集以《翊运录》为首,见凡先生建立之大,我朝恩遇之隆,其余诸集俱以时之先① 《题〈覆瓿集〉残本》,载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藏《覆瓿集》。
① 《文集》卷首。
② [清]吴焯:《绣谷亭熏习录》,松邻丛书乙编本。
③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九《诚意伯文集》提要。
后为序,故诗文不以类分。先生诸集有为而作,命名亦有深意寓焉,今总汇成书,惟分卷次而名仍其旧者,盖承先生志也。
以该本与成化本相比,除了偶有增补(如:列像赞,补《题风中水仙花图》等四首)和稍事调整外,几乎照摹原样,几未校勘,最明显之处当为成化本《春秋明经》中"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一篇,有此内容而目录漏题,正德本也沿袭其误。但值得注意的是凡例中的"其余诸集俱以时之先后为序"一句。正德本的排列次序是:《翊运录》、《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春秋明经》、《犁眉公集》。明确了《春秋明经》写作于《郁离子》、《覆瓿集》之后,这样,《春秋明经》显然不是刘基早年的作品。这是澄清《春秋明经》创作年代这一历史悬案的重要证据。众所周知,《春秋明经》中"天人感应"的思想相当明显,如果此篇是刘基的成年之作,而不是少时习举业时的作品,就应该成为研究刘基思想时不可回避的重要材料。林富重编文集,显然是依成化本,但次序重编,当是亲见或亲闻某种可信凭的资料,否则自可以和成化本一般,不明确编排次序,因此,这一凡例资料,至为重要。
3.嘉靖三十五年(1556)樊献科真定府刻本《太师诚意伯刘文成公集》现存北京、南京等图书馆。十八卷,半叶十行二十三字,四周双边。该本首为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本《重编诚意伯文集序》,次为樊献科《刻诚意伯文集引》。樊献科曰:《诚意伯集》旧刻于括苍,凡二十卷。首《翊运录》,次《郁离子》、次《覆瓿集》、次《写情集》、次《春秋明经》、次《犁眉公集》,各就篇名统为全体,其间制作杂陈,未可类别。
因此,樊献科在重编时一改成化、正德本"以篇名统为全集"的传统,而是以文体作为编次标准,此后的刻本几乎无一例外地沿袭了这一编次体例。吴焯云:"至丽水何镗再刻,文已编乱,尽削旧序,集名俱不可得见矣。"①这段陈述颇值商榷,何镗本刻于隆庆六年(1572),编次体例基本依循嘉靖本,仅增补《春秋明经》,移各序于总集之前,甚至行款都摹仿嘉靖本。何镗在《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中也说:嘉靖中余友人缙云樊文叔乃类编之刻于真定,今侍御虬峰渊公??乃命郡守建安陈公依真定本翻摹授梓,余为校正若干字。
《绣谷亭熏习录》所述有误,盖因何镗本流传甚广,而未睹嘉靖本所致。《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清代雍正、乾隆、光绪年间曾屡次刊刻,体例同嘉靖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