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跃入革命洪流
容闳早年虽然认同和平的改良主义路线,但思想中亦不乏激进主义的因素,这从他第一次回国时冒险前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贡献方略、在美采购机器时毅然赴华盛顿报名当兵可以看得出来。以后,随着他和平改造中国计划的不断碰壁,他思想中激进因素逐渐发展增强。他在1900 年能够积极参加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由和平改良走向武装革命的自立军活动,也说明他至迟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排斥用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以拯救中国的革命方法。事实上,在此之前,他就已经与革命党人有过接触。他曾对人说过,孙中山在1896年伦敦蒙难之后,与他"访谈数日"。①他自香港前往上海参加中国国会开会时所带的助手容开,既是他的小堂弟和作监督时的学生,也是孙中山在日本和欧洲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的亲密随从。容开与孙中山在1891 年就已结识,是兴中会的老会员。②容闳在上海国会上被人当作康、梁和孙中山的双重代表而当选会长正是他与孙、康均有关系的佐证。
自立军起义失败后,容闳对清政府的幻想更趋破灭,思想中的革命倾向也更加明显。 1900 年9 月上旬,他又在逃亡日本途中,于轮船上巧遇从广州出逃日本的孙中山。③这次相遇和会谈最终坚定了容闳投身资产阶级武装革命的信念。他在1901 年曾对青年学生刘成禹说:"孙逸仙宽广诚明有志,予勋以华盛顿、富兰克林之心志。他日见面,汝当助其成功。"④这段充满赞许和倾慕之情的话标志着容闳已经实现了从改良到革命的思想转变。
容闳倾向革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参加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等人策划的"大明顺天国起义"或"洪全福起义"。
洪全福,原名春魁,为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族人,早年曾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政权失败后,逃亡香港。兴中会会员谢缵泰为了联合会党进行反清斗争,推举他为起义的军事领导人,准备于1903 年1 月28 日在广州起义。容闳获悉此事后表示全力支持这次武装起义。他并且提议由他来负责外交方面的工作,以争取国际社会的授助。谢攒泰喜出望外,经过与另一起义策划人李纪堂商量,拟推容闳为起义成功后临时政府的大总统。①1902 年5 月16日,容闳身负革命党人重托,自香港启程赴美,展开对外联络工作。同年9月19 日,容闳收到谢缵泰写于8 月份的来信,该信请求容闳"在美国组织一个秘密政治组织,争取美国朋友和同情者的合作、支持"。9 月21 日,容闳复函谢攒泰,表示"我已准备好在世界此端,尽我最大能力来满足您世界彼端的要求。尽快把暗号或密码转送给我,这是我们通讯必不可少的附属品"。②12 月19 日,容闳收到了谢缵泰的信和密码,12 月22 日,他复信谢缵泰。③①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第115 页。
② 李喜所:《容闳-中国留学生之父》(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年版),第199 页。③ 日本外务省档案:《各国内政关系杂纂》(支那革命党关系),卷一。④ 刘成禹:《世载堂杂忆》,第115 页。
①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四集,第71-72 页。
② 容闳信函收于谢缵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TscTsanTai,TheChineseRepublic:SecretHistoryoftheRevolution),(HongKong,1924.)。
③ 容闳:《1902 年日记》,英文末刊稿,藏美国康涅狄格州图书馆。转见于袁鸿林:《容闳述论》,《近代史研究》1983 年,第3 期。
估计这封复信没有到达香港,起义就因为有人泄密而归于流产了。
此后一段时间,容闳与谢缵泰失去了联系。但他并没有停止反对清王朝的活动。此时,梁启超、康有为先后都在美国有过活动。容闳试图将康梁与革命党人拉在一起进行反清斗争,以壮大革命的声势,因而与康梁都有所接触。他曾与美国军事学家荷马李(Homer Lea)和财界人物布思(CharlesBeachBoothe )联系,帮助康、梁训练维新军。后来,他发现康有为的主张与革命派的主张实在无法凑合在一起,断然与康、梁路线分道扬镳,坚定地站在资产阶级革命派一边。
容闳对保皇党的公开抛弃和对革命党人的明确认同大约始于1908 年。如这一年他在与谢缵泰重新取得了联系后致函表示了他对康有为的严重不满。①在1909 年初写给布思和荷马李的信中,他也多次说到康有为不可信任,谴责康将华侨捐款中饱私囊,认为孙中山才是中外人士最可信赖的革命家,大家应该帮助他实现理想与计划。容闳还提出了一个叫作"红龙一中国"( RedDragon-China)的计划,估计约需500 万美金、10 万支枪和一亿发子弹,才足以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武装革命。②此后,他多次致函正在新加坡活动的孙中山,建议孙与荷马李和布思会面。经过他的穿针引线和精心安排,1909 年2、3 月间孙中山与荷马李和布思在美国洛杉矾举行了多次会谈,这些会谈大致达成了五项协议,即:
一、暂停长江流域及华南地区准备不足的起义,集中人力财力发动大规模的起义;
二、以孙中山名义委任布思为中国革命党人驻国外全权财务代办,办理向纽约财团借款事宜;
三、在美国训练军官若干,以充实军事力量;
四、借款总额为350 万美金,分四次支付;
五、筹建临时政府。
③对达成这些协议,容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双方的"信用人"。
至于孙中山此时在美国的活动和提议,也多依据容闳建议而为之。
布思的借款计划后来并没有获得实际的成功。但这些会谈看来还是影响了后来孙中山的斗争策略。如他改变了过去起义遍地开花而又旋起旋散的做法,集中力量于1911 年4 月在广州发动了黄花岗起义。
容闳是在80 岁左右投身于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他在人生末年所进行的拯救中国的最后一次努力终于在1911 年结出了果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当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美国时,83 岁高龄的容阂已经春蚕丝尽,卧床不起了。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容闳也没能停止对革命事业的关怀。他于1911年12 月在病榻之上给国内的革命者写了一封长信,此信反映了容闳临终前的思想状况,概要如下:上天呼唤你们来领导这次了不起的大革命,它已经在短短的期间内,使满清政府不得不跪下求饶。
一方面,你们一直为遭受压迫和抑制将近三百年的四亿五千万中国人着想,呼求一个共和国,给他们自由和独立,以作慰藉。现在,你们已经把满洲人推翻,不管那些政治骑墙派的言辞可能多么漂亮,好象多么有理,也不能让他们把你们诱离自己本来追求一个共和国的坚定目① TseTsanTai,TheChineseRepublic:secretHistoryoftheRevolu-Tion.② CharlesBeachBOothePapers。该文书藏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此据袁鸿林:《容闳述论》,《近代史研究》1983 年,第3 期。
③ 参见《孙中山年谱》(1980 年,中华书局版),第106-107 页。
标。他们会对你们说:君主立宪和你们国家的过去情况更为一致,和你们的民族传统和习惯观念比较协调;有了君主立宪,同时设立一个枢密院,由袁世凯这样的人当内阁总理来领导它,这样,保证你们在政治上会得到一切可靠的希望。
一点儿也不要相信他们这套。一点儿也不要相信袁世凯通过他的喉舌唐绍仪对你们说的话。他们全是野心勃勃的。袁世凯是个什么人?难道他在1898 年不是背叛了他的主人光绪皇帝吗?他是最受驻京外交家赏识的人。他乘机利用满清皇帝的崩溃,被着形形色色的巧妙伪装进行抢掠。他想支撑住可恶的满清机器,再来接管中国,并由他来当司机,任其操纵。难道可以信任这样一个大阴谋家吗?不,必须把他和满洲人一起撵走。
中国人民正处于自己主权的最高峰,他们一直呼吁成立一个共和国,而你们,他们的领导者,也一向支持这个呼声。民声即天声;听从这种声音,你们就对了。
但是,在我心里还有另一个微小的声音,那就是:你们互相间应当比亲兄弟还要密切,紧密团结起来,这是绝对必要的。在任何情况和理由下,你们都不应该陷入内部争执和内战的深渊。
我无需向你们描述无政府状态和混乱的悲惨后果。你们自己知道它们是怎样的。自相残杀的战争肯定会导致外国干涉,这就意味着瓜分这个美好的国家,而英明的上帝本来把她留给中华民族,以建立一个模范共和国。想想你们的革命给你们和子孙后代开辟了一番多么壮丽的事业!在辉煌的胜利背后看到潜伏的危机,于战争尘埃未落定之前指出中国革命应该前行的方向,容闳的信文几乎全切中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现实。这不仅表明容闳始终在大洋彼岸关怀、注视、研究着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表明83 岁高龄、体弱多病的容闳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不同凡响的政治洞察力。他所提到的袁世凯的狡滑阴险、革命党人的分裂与争夺以及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破坏等三个因素正是后来辛亥革命走向失败的三重原因。象容闳这种在人生晚年仍能保持对进步事业的热情并且保持犀利眼光的思想家或政治家,中国近代历史上极为罕见。
1911 年12 月25 日,孙中山回到上海,着手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容闳得知消息后,感到非常振奋。他致函老朋友谢缵泰,请他寄一份"完整的内阁名单",并代向孙中山表示他的"衷心的祝贺"。他还告诉谢缵泰,他的"健康情况逐渐好转,或许会到中国来参观这个新共和国"。①在另一封写于逝世前一月的致友人书信中,他甚至还在表示要为编纂一部中华民国宪法而尽心竭力。②对革命的忠诚、对共和国的热爱浸透这一时期容闳的所有书信。革命党人没有忘记大洋彼岸他这位"本党老同志"。早在1899 年,孙中山就曾有过推举容闳为中国资产阶级各派联合组织总会长的提议,认为容闳是中国"众望所归的领袖"。③在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后,孙中山又郑重致函容闳,请他归国担任要职,信中写道:"容闳老先生伟鉴:当此革命垂成,战争将终,及仆生平所达之目的将达之际,逖闻太平洋对岸有老同志,大发欢悦之声,斯诚令人闻之起舞。然揆先生其所以羁留至此之源,想亦因谋覆满清之专制,而建伟大之事业,以还吾人自由平等之幸福,致有此逃之异域,①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第324-325 页。
① 《1911 年12 月29 日容闳致谢缵泰函》,附载于TseTsanTai,TheChineseRepublic:SecretHistoryoftheRevolution.② 《1912 年3 月23 日容闳致某友人函》,原信为英文,译文刊于《太平洋报》1912 年8 月1 日,此据袁鸿林:《容闳述论》,《近代史研究》.1983 年.第3 期。
③ 《孙中山全集》(1981 年,中华书局版),第一卷,第198 页。
同病相怜,非仅为先生已也,即仆等亦尝饱受此苦。乃今差幸天心眷汉,胡运将终,汉族之锦秀河山,得重见于光天化日之下,仆何幸之!虽然,吾人蜷伏于专制政体之下,迄今已二百六十余年矣,而教育颓败,人民之蒙敝,恐一旦闻此平等自由之说,得勿惊愕咋舌耶!以是之故,况当此破坏之后,民国建设,在在需才。素仰盛名,播震寰字,加以才智学识,练达过人。用敢备极欢迎,恳请先生归国,而在此中华民国创立一完全之政府,以巩固我幼稚之共和。倘俯允所请,则他日吾人得安享自由平等之福,悉自先生所赐矣。先生久离乡井,祖国索怀,谅亦不致掉头而弃我也。"①可是,信到之日,容闳已经再也没有力气从病榻上站起来了。 1912 年4 月21 日,容闳走完了他的人生之旅,溘然长逝。享年84 岁。
回顾容闳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结论:第一,容闳的一生,是为中国的富强与民主不断奋斗、不断奉献的一生。从他第一次归国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进步事业联在了一起。他与太平天国领导人谈过新国家的设想,为中国购进第一批西方的先进机器,办理过中国近代第一批出洋留学生事务,作过创办现代银行和铁路的尝试,参与过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活动和革命斗争。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没有一个人具有象他这样的丰富多采且充满历史感的人生履历。爱国和富有创造性是他的特征:他终身不渝地保持着对祖国的浓厚爱情,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热望;他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断地为历史提供新意。在这之中,他也不断地超越自己,克服缺陷,思想由洋务进至改良、再由改良进至革命。他的追求和探索呈现出一种不断前进、不断升华的上升路线。其为建设国家振兴中国而不屈不挠、甚至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显示出他具备爱国志士的高尚品格。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晚节,更是近代其他思想家或政治家不可企及的高风亮节。
第二、容闳虽然以其新颖主张和创造性的实践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颇具特色的一席之地,但其成就和影响却远不及王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思想家或政治活动家。容闳从小就读教会英文学校,青年时留学外洋,后来又长期移居美国,娶了美籍妻子,这种特殊的经历竟使他不能熟练地运用中文。他刚从美国回国时,连"沙滩"这类简单的汉语词汇也讲不出来,受到同行的中外人士的笑弄。后来,他居然以一个土著的中国人跑到广州跟随一位外国传教士学习了半年的汉语。经过努力,他基本上讲说自由,但写作依然没有过关。以至他办事情、写条呈、做翻译都不得不带一个中国助手。这就大大抑制了他的活动能量,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他没有王韬那样的言词犀利的政论,没有康、梁那种系统性的理论著作,也没有严复那种具有振动社会效果的译作。他的"汉文未深"还造成了中国官员对他的轻蔑和民众对他的隔陌,官民中有不少人把他视为"准洋人"。这是他上呈或建议的方案往往遭到猜忌、排拒而最终搁浅的心理障碍。
第三、容闳的救国救民方案具有相当程度的"西比"和空想特征。容闳的经历使他对中国的国情缺乏深刻的了解。他所提出的主张往往与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距离。他敢于领风气之先,直接将西方的理论或章程或模式搬进中国,固然有其历史的进步性和突破困境的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性,不能满足中国近代社会现实实践活动的需① 《孙中山全集》(1982 年,中华书局版),第二卷,第143-144 页。要,如他对太平天国所提出的七条方策、对张之洞提出的改造中国政府的计划以及对清政府提出的招集洋股开办银行和铁路的方案都明显地具有超越中国当时的社会条件而无法实施的毛病。有些依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援助才能实现的条款甚至具有危害性,一旦真的实施可能导致西方列强对中国渗透与控制的加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