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政治体制:天王专制和等级制的官僚体系



  起义前期,洪秀全尽管倡导平均平等观念,描绘了"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蓝图。可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制约着太平天国领袖们的政治取向、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考察,他们受二重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其一,受制于传统,接受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观念和体制;其二,洪秀全等人处于残酷的战争环境,强制推行拜上帝教的文化,在主观上力图摆脱旧王朝的"凡间歪例",刻意追求新朝的创制,标榜建设"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这两大环境层面的交互作用,使天国政治出现复杂矛盾的表象。太平天国领袖们,除洪仁玕接受一些西学影响外,都属于农业社会中的下层知识分子、农民和游民,无力超越传统环境和文化,更难超越自身的观念、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定势。他们不可能选择非传统的政治取向和体制。尽管天国创制了名目多样的官制兵制,甚至反孔非儒,否定中国民间宗教迷信和祖先崇拜,建立各种新的政治、文化、风俗和宗教规范。可是,归根结底,这些规范毕竟是上层建筑的部件,它们仍然根植于传统的农业和宗法社会,结果只能是表象和形式上的革新,而不可能导向新的社会形态。

  首先,洪秀全在创制拜上帝教时,就在基本教义中突出了上帝的万能和权威,使他成为高踞于众生之上的独裁者。洪秀全指出,只有上帝才是名副其实的"皇帝",子女对上帝必须绝对服从,按上帝旨意立身行事。他还借上帝之名,把人分成四类,他说:"皇上帝天下凡间大共之父也,君长是其能子,善正是其肖子,庶民是其愚子,强暴是其顽子。"①看来,在洪秀全眼里,人人平等的上帝子女应该根据其素质、能力、品性划分等级。这就给他在政治体制中推行等级制提供理论依据。洪秀全宣扬的平等是不彻底的,其实是在等级制前提下的平等。而且,他在不同情势和时期,突出不同的观念。当他要动员群众走上战场,参加推翻清朝的战斗时,就较多地强调平等平均;当他要维护自己的特权、利益和统治时,就转而强调尊卑贵贱。所以,在他登上天王宝座时,就极力树立天王的绝对权威地位,强调总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建立一整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封建等级制度。

  天王权力涵括了太平天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洪秀全宣称:"普天之下通是爷哥朕土"②"天下万郭人民归朕管,天下钱粮归朕食",所有臣民的衣食住行,甚至视听能力"都是朕界的"①。"凡天下之田,皆天王之田",农民对土地只不过享有使用权。②这里,我们看不到多少平等平均观念,却渗透着传统的皇权主义积淀。

  洪秀全还极力宣扬封建伦理纲常,作为维系君主专制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天朝的"朝纲"是:"天朝严肃地,咫尺禀天威,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此外,又规定了"君道"、"臣道"、乃至"妻道"。③其认知标准为:"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婶错无哥错,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君错。"④传统规范成了新朝道德伦理架构的重要层面,继续发挥强大的政治和社会效益,为洪氏王朝的长治久安提供精神力量。

  -----------------------------------------------------------

  ① 《天条书》,《太平天国》(一),页73。

  ② 《洪秀全集》,页199。

  ① 《太平天国印书》(下),页711。

  ② 《太平天国史料》,页481。

  ③ 《太平天国》(一),页232。

  ④ 《太平天国》(二),页484。

  -----------------------------------------------------------

  洪秀全为确保其绝对的、至高无上的权力,进一步完善了先期即已开始建构的一整套等级制的官僚体制,虽然其职官、爵秩上溯《周礼》,与清朝官爵名目区别鲜明,但体制上并无实质差别。

  天王以下便是中央政府。建都前,职官自军师至两司马共12 级,兼理文武。建都以后,政权机构与军队分开,政权机构为中央与地方两级。中央政府官员的品级次序为:王、侯、军师、丞相、检点、指挥、将军等。天王以外,东、北、翼各王均有王府,各王府均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名义上,杨秀清的地位仅次于天王,但他掌握军政大权。东王府设置了庞大的办事机构,总理军政,形成实际上的中央政府。天王府则成了形式上最高权力的象征。地方政权机构共分省、郡、县三级,省设"主将"、"佐将"等官,郡设总制,县设监军。他们既是地方行政长官,也有武装守土之责,为之"守土官"。县以下为基层政权,设各级乡官管理。守土官多由上级任命太平军中级军官担任,乡官多由地方保举产生。从法律上规定,一切官员都由天王派任,实际上前期均由杨秀清"专决之",后期则由地方统帅保封,洪秀全下诏认可。各级官员都必须遵守条命,向上级负责,其权力不受人民监督。而且,他们都有自己衙门,配置一套办事班底,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关。广大军民除了生产、交粮纳税和征战疆场,并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主权利。由此可见,太平天国实质上沿袭着历代封建统治政权的官僚体制,把天王专制的中央政府的军令、政令层层输出到统治区的城镇乡村。同时,洪秀全为维护其至尊地位,制定了繁苛的礼仪和森严的等级。这里仅列举一二:朝仪:东王有事见天王,经天王批定日时,届时,东王率百官毕集宫外。天朝门洞开,外立引赞官传呼各官进。惟东、北、翼诸王得进见,侯爵以次俱排列于大门内,引赞官呼跪,则皆跪。通赞官高呼:"天王有诏:诏众官员珠贯而入,各肃班联,趋跄起跪,不得嚣喧,三呼万岁,听旨传宣,朝觐已毕,站立两边。"读讫,百官如仪起立。东王白事出,则转身向内而立,百官皆跪其后,又三呼万岁,然后掩门而散。①宫殿:天王宫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兽环;东王府亦糊黄缎,并用铜环,彩画只一龙一凤;南、北、翼、燕、豫五王则画一龙一虎。

  -----------------------------------------------------------

  ① 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上),页133。

  -----------------------------------------------------------

  朝帽:天王冠为圆规络帽式,上绣双龙双凤;东、北、翼王朝帽均为古制兜鍪式,上绣双龙单凤,但东王帽上单凤栖于云中,北王单凤栖于山冈,翼王单凤栖于牡丹花上。

  袍式:天王与诸王均穿黄缎袍,天王黄缎袍绣龙9 条,东王绣龙8 条,北王7 条,翼王6 条,燕、豫二王5 条。

  文书:天王文书为"诏旨",东王文书称"诰谕",北王文书曰"诫谕",翼王为"训谕",燕、豫称"诲谕",侯以下均谓之"札谕"。

  称谓:天王为万岁,东王九千岁,西、南、北、翼诸王依次递减一千岁。到天京后封燕、豫两王,则只称"千岁"。

  就天王与诸王的权位来源而言,《天情道理书》说:天父"差天王下凡

  为天下万郭太平真主救援天下人民"。《英杰归真》说:"天王盖谓系王于天,所以大一统也","君主天王实天父专命封为天王也"。这就是说,天王是上帝所封,他的地位与权力来自上帝,东王与诸王是天王所封,他们的地位、权力是天王所赏赐的。

  尽管洪秀全在权力结构中受到排挤,但他的天子地位一直得到保持。首先,天王与诸王是君臣关系。洪秀全称"天下万国朕无二"①,只有他才是"万民之主",把军师杨秀清说成是自己的辅臣。杨秀清也说天父"命真主以救世,复遣辅佐以辅王","报效天王,即是诚心敬天父与天兄也。为忠臣者,皆要称辅相之任;??辅王者,皆要知君臣礼仪。"②认为洪秀全是"真主",把自己置于"辅臣"地位。承认"天王"是君,"军师"为臣,天王宰治天下,军师"襄赞朝纲",其君臣关系是明确的。虽然杨秀清自恃功高,一切专擅,常"倡天父之言,藉传于东王金口,兵机要政,皆由天定,人莫得违",而逐渐"众权独揽"。①杨甚至每每挟天父以令君王,借天父下凡,"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但"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②如1853年12 月,杨借天父下凡,怒责洪秀全,事后又率领诸王上朝,好言劝慰,表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洪秀全也夸赞杨为直言无隐的"骨鲠之臣"③。这些事实表明,尽管洪每每受杨挟制,但其君臣关系是无庸置疑的。其次,在权力运作上,杨秀清也对天王府表示形式上的尊崇。"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所。"④后来,即使洪秀全诏示"勤理天事,便是朝见",杨仍"每数日必朝洪秀全所"。事无巨细,都先要奏请天王,诸如盖造天王宫殿、明定朝帽、制定服饰、派夏官正丞相周胜坤出师庐州、地官副丞相黄再兴赴湖北、照旧交粮纳税、处决鸦片烟犯周亚九等等,都由东王上奏,得到天王"旨准"方行。洪秀全还亲自下诏删改六经,至于官吏铨选,亦是"列名具禀",层层上达,奏于天王,以取其旨。天王形式上拥有处理军国大事的最后决定权。

  -----------------------------------------------------------

  ①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页41。

  ② 《太平天国印书》(上),页141-142。

  ① 《太平天国》(四),页702-703。

  ②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45。

  ③ 《太平天国印书》(下),页479。

  ④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171。

  -----------------------------------------------------------

  在这种体制下,不但天王与诸王有着严格的君臣之别,就是诸王之间也是不平等的,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差异。诸王之中,东王地位最高。早在1851年,太平军在茶地时,洪秀全就规定"行营、坐营铺排","今宜听东王(时封中军主将--引者)将令"①。永安封王时,又规定西王以下,"俱受东王节制"②。这就把军政全权交给了杨秀清,加上起义之前,杨就已取得了代天父传言的宗教大权。因此,杨的地位仅次于天王,在其他诸王之上。定都以后,一般军政事务都在东王府处理,北王、翼王虽也可参与其事,但主要由东王裁决,并上奏天王取旨。北王为二等王,翼王是三等王。1853 年4 月,文翰访问天京时,翻译官麦多士曾与北、翼二王谈话,他在其叙话录中写道:"北王阶级高于翼王,故后者只注视恭听,不与吾直接谈话。北王向其注视

  或交谈时始开口,然亦不过寥寥一两句耳。"③可见,北、翼二王地位是不平等的。至于1854 年加封的燕王、豫王更次之,位在四等。王以下有侯,侯以下又是朝内官、守土官、军中官等等。上至天王,下至两司马,都有着森严的等级。无论朝仪、称谓、冠服、旗帜、仪仗、文体等,无不体现尊卑贵贱的等级区别。如玺印,天王玺印8 寸见方,东王印长6 寸6 分,宽3 寸3 分,以下依次递减,至两司马印长2 寸5 分,宽1 寸2 分半。旗帜:天王旗约长方一丈内外,以下依次递小,至两司马旗帜长宽2 尺5 寸。弁夫:天王64人,东王48 人,??下至两司马4 人。如此等等。这种等级规范,必须严格遵守,如有冒犯,则"斩首不留"。

  -----------------------------------------------------------

  ① 《洪秀全集》,页178。

  ② 《洪秀全集》,页182。

  ③ 《太平天国》(六),页902。

  -----------------------------------------------------------

  官僚体制的底层,便是士兵、农民、妇女与其他平民百姓。起初,这些上帝子女还被看成是"兄弟姐妹",但后来,他们却变为"小民"了。杨秀清就时常告诫:"尔等小民,弗违弗忘,如敢逆天,即为蚩顽,戮拿汝等,家破人亡。"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官兵之间"寝食必俱,情同骨肉","无参拜揖让之仪",体现了起义官兵生死与共、患难相分的平等精神。但是,建都以后,随着职官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建立,官兵之间亲密、平等的关系被尊卑上下的各项礼仪所代替。界限逐渐严格,以至下级官兵动辄冒犯,立遭杀身之祸。天朝明文规定:东、北、翼王及各王驾出,侯、丞相轿出,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兵士及百姓,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凡辱骂官长者,斩首不留","凡备尊官自外入,卑小官必须起身奉茶,不得怠慢。"②对士兵"毛细之过,答且不足,辄律以斩首。"③官兵之间平等意识不断淡化,渐至生成一道道森严的等级制鸿沟。

  -----------------------------------------------------------

  ① 《太平救世歌》,《太平天国印书》(上),页144。

  ②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230。

  ③ 《贼情汇纂》,《太平天国》(三),页181。

  -----------------------------------------------------------

  在太平天国统治区域,农民多少不等地得到一些土地,负担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但他们的身份、地位并无多大改变,仍处于社会底层。《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了农民的职责:"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上。"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除生活必需外,其余皆上交国库,过着平均而又寡欲的生活。尽管如此,农民仍必须"力耕",否则,"情农者有罚"。农民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只有服从,没有自主自由。正因如此,《制度》动辄把一些违背天朝法纪的官员"黜为农":"官或违犯十款天条及逆命及受贿弄弊者则为奸,由高贬至卑,黜为农";"凡滥保举人者,黜为农";"凡滥奏贬人者,黜为农";"凡在上保升奏贬在下,诬则黜为农";如果奏准贬官"或贬下一等,或贬下二等,或黜为农";每礼拜日,诸官须依职份虔诚地做礼拜,讲圣书,颂上帝,"有敢怠慢者黜为农"。到太平天国后期,太平天国地方政权从允许地主收租,到保护地主收租,甚至派兵镇压农民抗租。这些都表明,农民仍然处在卑贱的社会地位。

  中国妇女在历代封建社会中,都处于极低下的地位,在太平天国区域内也不例外。尽管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两广地区许多劳动妇女纷纷投身于革命洪流,和男子一道并肩作战,冲锋陷阵,且"勇健过于男子",使"官军每受其创";太平天国某些政策制度也照顾到妇女的利益,使妇女的地位一度较前有所提高,但远未达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程度。太平天国虽设有女军、女官,但女军"皆伪王亲属",女官不是"功臣忠臣之妻,即是功臣忠臣之母",她们任官"非尽从其功之大小也",劳动妇女因战绩而被提拔为女官的极少。随着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特别是定都天京以后,洪秀全思想逆转和儒家礼教恢复,妇女的地位不断降低。一般妇女要从事修整宫殿、挖池筑城等艰苦繁重的体力劳动,她们仍然受到儒家礼教的束缚。洪秀全批准刊印的《幼学诗》和他亲笔写的《天父诗》中,就充斥着"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封建伦理道德。宣扬"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女道总宜贞",要妇女从一而终,即使丈夫死了,也要受寡守洁。还宣扬"夫道本于刚","河东狮子吼,切莫胆惊慌",提倡对妻子采取刚强的大男子主义。在"子道"里,鼓吹"子道刑于妻","妇言终莫听"。严格按儒家礼教要求内廷宫女,要她们"细声细气配太阳"①。还规定了"十该打":诸如服事(侍)不虔诚,硬顽不听敬,起眼看丈夫,向王不虔诚,躁气不纯静(净),讲话极大声,有喙(嘴)不应声,面情不欢喜,眼左望右望,讲话不悠然等等都在该打之列。又有"四不准":即不准多喙争骂、响气喧哗、讲及男人及"谎邪"。②这些苛刻要求,使后妃宫女的人身与地位形同奴隶。再如手工业工匠按其特长,分别编入诸匠营和百工衙,进行生产,除吃穿之外别无报酬。实际上是为太平天国无偿服劳役,其地位也是很低下的。避讳制度是等级制的另一重要表现。洪秀全钦定刊行的《敬避字样》规定了近百个避讳字词,有"圣讳,庙讳、御讳",有关人名、地名、物名、事件等等都要避讳,还规定"依字义之尊卑或四抬、三抬、二抬、一抬,不得些读。"为了避讳,又新造了"尘"、"洸"、" "等离奇古怪的字。

  其避讳面之广、森严和繁琐,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太平天国还实行职官世袭制。 1851 年颁行的《太平礼制》就明文规定诸王世袭。同年在永安又规定:"凡一概同打江山功勋等臣,大则封丞相检点指挥将军侍卫,至小亦军帅职,累代世袭,龙袍角带在天朝。"③《天朝田亩制度》又明文规定:"功勋等臣,世食天禄。"总之,天朝官员,从最高的天王到最低的两司马,一律世袭。不但男子为官有世袭,女官也有世袭,甚至女可以袭男,如"夫为检点,被官兵所歼,其妻女亦封为检点伪职。"①这种世袭制,就把等级制永远固定下来,为官者,世世为官;为农者,世世为农。

  可见,洪秀全在创建新朝时,基本保留了历代封建王朝政治体制中的主要部件:君主专制、官僚制度、等级制、世袭制。在皇权主义思想主导下,他首先把自己置于主宰一切的独尊地位,破坏了他与官兵、人民之间的平等关系。而且,他又按照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建构了新朝的权力体系,把人分成尊卑贵贱的等级,同时,赋予不同的权力和义务,从而破坏了他一直向往和追求的平均平等的理想社会秩序。随着建都、内讧,洪秀全不断强化皇权和等级制度,各级文武官员也都力图维护和扩展他们的权益,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日益加剧,平等平均思想也就相应趋于淡化。洪秀全的平等平均理想被世俗的权力斗争所隐没。皇权主义与封建主义则是引起这种蜕变的根本原因。

  -----------------------------------------------------------

  ① 《天父诗》,《太平天国)(二),页435-436。

  ② 《天父诗》,《太平天国》(二),页495。

  ③ 《天命诏旨书》,《太平天国》(一),页66。

  ① 张德坚《贼情汇纂》卷3,《太平天国》(三),页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