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五章 “劳歌已作楚人吟”
光绪十五年(1889年)七月十二日,张之洞调补湖广总督,迈入人生旅途的重要阶段。
这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张之洞交卸两广总督篆,二十七日乘船启程,经香港、上海,于十一月二十五日抵达湖北省城武昌,次日即接篆视事。自此,直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晋京人参军机,除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十八年(1902年)二度暂署两江,驻节江宁外,张之洞一直总督湖广。这在封疆大吏调动频仍的清代堪称罕见。之洞督鄂近二十年,正值五十二至七十岁之间,是成熟而又精力尚充沛的时段。他以湖北为舞台,倾其一生主要心力于此,确乎成就了一番事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适逢之洞七十大寿(虚岁),柯逊庵中丞赋诗为贺,之洞奉答二首,其一云:
不辞霜鬓与灰心,庙略坚强挽陆沉。
雄峻直辕通日月,困穷筚路启山林。
醯鸡久笑江神劣,精卫安知海水深。
方悟离乡庄舄老,劳歌已作楚人吟。①
张之洞以湖北为第二故乡,自命”楚人”,在江汉间筚路蓝缕,宵衣旰食,辛劳备至,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情状,用“精卫填海”相比拟实不谓过。
张之洞以洋务实绩垂名青史,今人念念不忘者,多在于此。而其洋务事业,抚晋不过萌其芽,督粤也只是小试其端,湖北才是收实功之地。经张之洞督鄂近二十年的惨淡经营,湖北由一个深居腹地、经济文化均处中等发达程度的省份,一跃而为晚清全国最重要的机器工业中心之一,某些门类(如钢铁工业、军火工业)在当时的东亚也占据领先地位;新式学堂的创办、游学生的派遣、洋操洋械新军的组训,也居全国各省前列。就清末洋务事业的综合发展水平而论,湖北驾乎天津而直追上海后尘。湖北的崛起,固然与清廷的总体性部署并调动全国财力支持有关,但同张之洞的上下呼吁,左右罗掘,励精图治也大有干系。正因为如此,张之洞的影响一旦削弱以至消失,湖北的近代化事业便一度低落衰颓。这种过分依赖当政者个人作为的近代化模式,必然是“人存政兴”,“人亡政熄”。而这正是凭藉政权力量、铁腕人物自上而下推动起来的、社会经济原动力并未充分启动的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之一。张之洞洋务事业(以在湖北为主)的成败得失也恰恰系于此间。
①《全集》,卷二百二十七,诗集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