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练兵一事,鄙人身心性命之学”——张之洞的军事谋略
张之洞本一文臣,但他死后,清廷溢以“文襄”。据《钦定大清会典》称:“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咸丰三年(1853年),上谕更明令大臣武功未成者不得谥“襄”。晚清重臣中,以“文襄”谥者仅左宗棠、张之洞二人。①左氏戎马一生,以“文襄”谥,顺理成章。而之洞以一文臣而获此谥,有人曾表疑问。其实,张之洞一生,于国防军事颇多建树,在改革军制、抵御外侮、修整军备、提高军队战斗力等诸多方面实绩彰著,故以“文襄”谥,虽不足全面概括张氏,却也言之有据。
张之洞自道:“弟儒家者流,岂知兵者,特以外任十余年来,防海防江,迫于职守,不能不从多年老兵,他邦客将询防考求”①。可见他是在出任封疆大吏,而又面对外侮日迫的情势下步入研讨军事之途的。如果说在抚晋之前,他于军事尚处外行隔膜之状,那么在督粤参与对法作战之后,他为疆臣职责所迫,极力讲求军事,逐渐登堂入室。他于督粤任内的一份电报中说:“惟疆臣之职,一在用兵力以相慑制,一在结民心以固藩篱,一在考地理以资折辩”②,表明他于军事方面的初步认识。在此以后,张之洞“即以军旅之事,无一仰给于人为志”③,督鄂十七年,编练新军,自制枪炮,建成当时国内一流水准的近代陆军部队,成为全国编练新式军队的楷模。
张之洞晚年曾自白:“练兵一事,鄙人身心性命之学”④。从“岂知兵者”到潜心“身心性命之学”,张之洞由军事外行逐渐成为“知兵”大员,其军事思想相当丰富,留给后人一份可资借鉴的遗产。
①清初及清中叶谥“文襄”者,如洪承畴(1593—1665)、舒赫德(1710—1777)、福康安(?—1796)、明亮(1736—1822)、长龄(1758—1838)均有武功,文臣谥“文襄”的则有靳辅(1633—1692)、于敏中(1714—1779)。
①《全集》,卷二百十九,书札六,致袁慰庭。
②《全集》,卷一百二十八,电牍七,致东兴邓钦差等。
③《张文襄公治鄂记》第25页。
④《全集》,卷一百八十八,电牍六十七,电梁盐道。又见《张文襄公治鄂记》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