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待乱入朝:董卓屯兵城外




  何进与宦官斗,因缓而败,董卓应诏入朝,因缓而其篡政阴谋得逞。同是缓,其不同如此。
  “倒特干戈,授人以柄”。
  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矛盾极其尖锐,或为立嗣,或为争权,彼此搏斗不已。何进与十常侍内讧便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灵帝病笃,欲立皇子协继位,听中常侍蹇硕之计,拟先召大将军何进入宫杀之。何进知其谋,拒不入宫,即先扶立其妹何后之子——太子辨即皇蒂位,派袁绍入宫收蹇硕。蹇硕被杀,何进听从袁绍之言,欲乘势尽杀宦官。宦官张让等闻讯,贿赂何进之弟何苗说情,何后便出面表示不同意何进所为。何进犹豫不决。袁绍建议:“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进说:
  “此计大妙!”主簿陈琳反对“外檄大臣入京”,认为这是“倒持干戈,授 人以柄,必致祸乱”。何进轻蔑他说:“此迂夫之见也。”便发檄至各镇,召赴京师。西凉刺史董卓得诏,即提兵望洛阳进发。谋士李儒说:“今虽奉诏,中间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顺,大事可图。”卓大喜,即上表。表略说:“窃闻天下所以乱逆不止者,皆由黄门常侍张让等侮慢天常之故。臣闻扬汤止沸,不如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养毒。臣敢鸣钟鼓入洛阳,清除让等。社稷幸甚!天下幸甚!”何进得表,便派人迎董卓于渑池。董卓却按兵不动。张让等知外兵到,乃密谋:请何太后召何进入宫,伏甲士杀之。
  袁绍等得悉何进被杀,乃带兵入宫杀尽宦官。朝内大乱。这时,董卓始整兵入朝,趁势掌握了朝政,成为汉廷的实际统治者。
  不速不容,致乱之由
  为何董卓以缓而阴谋得逞?何进以缓而遭杀身之祸?“奸在君侧,除之贵速贵密。”何进不懂此理,却不速不密。本来,尽杀宦官并非明智之策,但既决意杀之,即要迅速行事,使其措手不及;而何进因何后一再阻挠而犹豫不决,及召外兵入朝,其谋更加暴露无遗。因其缓,使宦官有时间得以反扑;因其谋泄,宦官与之势不两立,不杀何进必将被何进所杀。何进应密而不密,应急而不急,这便是其致死之由。董卓奉诏入朝除奸却不密不速,同是缓,却与何进的缓有所不同。何进是暗发密诏召卓,为何董卓偏上表把除张让之事公布于天下?既然声言要“鸣钟鼓入洛阳,清除让等。”为何又在渑池按兵不动?其中大有阴谋,他上表使除张让等之事公开,意在告知让等,使其有所准备,对何迸进行反扑,促使宦官与外戚内江,他在渑池按兵不动,实是“坐山观虎斗”,然后乘乱入朝,操纵朝政,为所欲为。这便是董卓以缓而其阴谋得逞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