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沙尘 一个初秋的早晨,我从地安门乘公共汽车前去畅游中外扬名的十三陵水库。 水库在北京北郊,距德胜门50公里。车抵十三陵水库管理处后,我沿着大孤山北麓。向拦洪大坝的东头走去,一下坡,雄伟壮观的大坝背水面(即南面),毛主席题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有一组测量队员,正在测量坝坡,其中有三个蹲在“水”字旁边,伸手抚摸着字体。这种动作包含着高尚的情感,它也使人想到,水!在我们这个时代,驯服地听从人们指挥了。我边想边走近坝底,仰望坝坡,看见那五个大字是用白色大理石,镶在紫色的安山岩中间的。据说,这五个字体比原字放大了二万二千五百倍,其中最长的是“库”字,高25米,相当于五六层楼。这样巨大苍劲而又体现着伟大领袖对劳动人民的关怀的字体,谁看了能不激动呢! 我继续往大坝东头走,行至中坡,看见明代“敌楼”石基四周已扎了脚手架,墩台上正在兴建一座陈列馆,展览建设水库的文物。最伟大的劳动者——毛主席,曾在这儿写了“十三陵水库”五个字,在此建陈列馆,当更有意义。 陈列馆的设计具有独特风格,它利用原有花岗岩条筑成的四方形墩台作基础,建筑一座美观大方的“亚”字形三层楼。整个建筑外檐,全部采用剁斧假石面,使它和原墩台的色泽一致。墩台东面,加筑四个花岗石台阶,游人从此步履二十九级台阶,就到一楼陈列大厅。从一楼上二楼,厅西专有楼梯间,二楼也是陈列大厅。三楼是嘹望台,正中覆盖方形屋面,上安银色宝顶和避雷针,游人至此,凭依四周的女儿墙,尽情观赏水库上的万顷晴波和燕北的田野风光。 和陈列馆并立的,是坝东头台地上的一座为纪念水库建设者而立的庄严纪念碑。碑身高8.50米,四面都镇以汉白玉,上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四同志的题字。碑座铭刻郭沫若撰写的概述水库建设始末的纪念文。碑身碑座的四周,装饰向日葵图案浮雕,碑顶竖立一座工农兵塑像。这座连台阶横宽21米多的建筑物,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伟大胜利。我们一走到它的身前,就容易理解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为一个崇高的目的,无保留地投入集体,就能发挥伟大的作用。纪念碑将使这种精神,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中。 当我一登上大坝,立刻被在湖上试航的红底白舷“飞翼”快艇吸引住了。这种船有两个引擎,80匹马力,吃水2米,时速60公里,行驶最快时,船底飘浮水面,只有一个螺旋桨在水中。这种船是北京市人民委员会交通局所属企业在大跃进中承造的新产品,在我国还是第一艘。因为吃水深,目前在北京只有十三陵水库才能航行。 踏着坝顶的沥青马路,由东往西走,看见一小队少先队员,列队站在大坝迎水面(即北面)的护坡上,背向镶在99米高程处毛主席题的“十三陵水库”的镏金字体前摄影留念,然后又向闪着黄澄澄的金光字体行了队礼,他们在宣告,一定要好好学习毛主席和党中央负责同志建设祖国的志气,把祖国壮丽的山河改造和建设得更加美好。 在少先队员一旁,站着几位国际友人。他们凝视着平远浩荡的湖水,像是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希望和信心。从前没有来过这里的人,是难于相信,就在半年多以前,大湖底下全是荒山枯谷,沙石累累。 我到达大坝西头时,劳动大军正在溢洪道上浇灌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以连接大坝和西环湖路。桥头有两只石狮子,日日夜夜不倦地守护着人民的事业。沿着瀑布似的坝坡石级下去,就是供电站,清流从此下泄,流经温榆河,灌溉着燕北的三十万亩农田。坝顶南面已修好一垛1米高的花岗石防浪墙,任凭洪水奔腾呼啸而来,或狂风掀起波涛突袭坝顶,防浪墙不允许一点浪花浸蚀坝顶路面。阳光映照着防浪墙上一行精心设计的铸铁柱灯,闪着耀眼的银光,每根柱灯的云纹柱梁下,有两匹铸铁飞马,象征水库是飞跃的时代中的产物。这一切,把眼前这充满英雄气概的山水打扮得更加美丽。 十三陵水库管理处初步规划,水库风景区共分二十八景。大坝所在地的东山口,加上各种附属建筑统称一景,依天寿山南麓分布的明代十三个帝陵仍各算一景,而且还要重点整修陵园和丰富内容。如长陵棱恩殿将设明史展览馆;定陵发掘出的地宫,将设明代出土文物展览馆;思陵虽陵殿俱废,因是明代末帝,又以山势雄伟,将重建作明史研究馆;庆陵在十三个帝陵中,独具风格,拟加修整和发展;泰陵也是整修重点。这样不仅保持风景区原有格局,又可增添无限景色。 另外十四景,除小孤山是在水库中央外,其余都与新建35公里长的环湖路紧相联系。小孤山现已加高9米,上面将建筑纪念亭,亭中有碑文记载水库建设者忘我劳动的英雄事迹。游人荡舟前往,登环山石级而上,四顾湖光山色,朗读英雄诗史,幸福豪迈的感情当油然而生。 沿着东环湖路北游,公路随山婉蜒,湖水忽隐忽现,从大坝的走十五分钟,又到一景——三泉。先我到此的是一队骑自行车旅行的中学生,他们正围绕泉池谈笑,也有畅饮泉水的。三泉原是东山口山麓的三股泉水,经过疏浚,筑以亭阁泉池,植荷养鱼,并设茶座,接待来自各个工作岗位的游人,品饮泉茗。 由三泉往北的第一景是三庄。这是三处突出湖面的缓坡地带,站在这儿东望大坝,西看大宫门,北览十三个帝陵全景,视野极为广阔。这三处将分别建筑友谊宾馆、休养所以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用房。湖边要筑码头和游泳池。 在三庄的东北角,原行宫旧址正在兴建社会主义新村,它和西环湖路仙人洞的社会主义新村遥遥相对,构成别具风格的一景。新村现已建成几十幢美观精巧的平房,许多建设者就是附近农业社的社员,是义务来支援的。新村的主人,是从水库区迁移来的农民。 在从景陵去长陵拐弯的地带,有四个青年社员在田间试验一种新肥料。他们用狗肉煮成清汤,浇在白薯地上,据说可以使白薯长到几十斤一个。 抵长陵稍事休息,已是夕阳西斜,一天的游程,真是美不胜收。可是,十三陵水库的二十八景,我才游了一个零头。从此往北还有青龙泉、锥石口、九龙池、德胜口、大宝山等十几景,只好留在以后再去了。 在长陵遇到一个熟识的同志,他邀我乘车从西环湖路回来,车子一直驶到湖中之湖的内湖。一下车就看见一个同志在向一群越南留学生介绍内湖的风景。他站在湖边指着前方的三个小山说:“将来要从半壁山和马鞍山修条长堤连接汉包山,从湖里分出个湖来。内湖湖上和沿岸将设游泳池,修半壁亭,砌九曲桥,筑水榭,植荷种花,栽桃插柳。总体布置要体现中国园林的特有风格。内湖的南面,特筑一防风堤,堤内修浮动码头,以适应各种不同水位变化。体协也打算在此设俱乐部,开展划船、游泳等水上运动。” 他介绍完了,话题又转到水库风景区的绿化工作。他说:“十三陵水库风景区的山岭,本来就是云朵常飘山腰,山尖常露云上,又有一丛一丛的古松古柏,原是很美的了。但是,我们还要使它更美丽,初步计划绿化这片广大地区,既要配合现有的陵园山色,又要做到整体大方。因此将采用成区成片成林的种植方法,山上营造长绿林;平地种植果树、草莓、蔬菜;公路两旁不种行道树,专造丛林,使游人至此,有身临绿荫深处之感。在现有的深绿树木之旁,则多种成色植物,丰富山峰山谷的色彩。” “这儿将来是个大花园,”他越讲越精神焕发,“不仅是绿树成荫,松柏参天,果树成行,桃柳争妍,而且有些平地和山谷,将以树木命名,如杏花村,樱桃园,苹果林,山植路,葡萄沟,玫瑰谷等。并且要考虑树木开花的色彩,注意地区分布。那时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啊!游人到此,从树木的花开叶落,就可看出季节的更换。” “全区绿化要多久?”一个越南留学生问。 “现在已经栽了几十万棵绿油油的松树和肩拍了。在这个步步跃进,时时跃进,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我们的工作会很快。” 听了他的回答,围观倾听的人们都满足地笑了。当夜幕徐徐落下来,我又回到了大坝上。铸铁柱灯上的球形灯罩吐露着金光,和山坡河谷间的电灯,互放光辉。我解开胸襟接待清凉的晚风,此时脑际涌现出两个月前工地上人们干劲冲天的劳动场景。于是,我想着,一切事业只要有了党的领导,我们就更有信心。未来,祖国的未来,不仅会“高峡出平湖”,而且荒谷还会长出更多的水库。社会主义的革命事业正在翻天覆地,人民的巨手万能万岁! 摘自: 《旅行家》1958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