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儒林外史》的翻译与研究




  今知日本最早的《儒林外史》译本,是明治十三年(1880)高田义甫训点的《儒林外史》之第一回和第二回。日本第一个《儒林外史》的全译本,由小田岳夫(1900 年生)译出,1947 年由东方社出版。继小田岳夫之后潜心 研究与翻译《儒林外史》的,当数东京学艺大学教授稻田孝(1915 年生)。 稻田孝所编译的《儒林外史》全译本,列作 1959—1961 年由平凡社出版的三 十三卷本《中国古典文学全集》之 第二十三卷,此全译本 1968 年又出了修订 版,收作六十卷本《中国古典文学大系》的第四十三卷,是日本较为通行的 一种译本。
  在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出版的各种文学史、小说史中,大都有对于《儒林外史》的评论与介绍,故《儒林外史》亦为日本读者所了解。东京帝国大学 的中文系著名教授盐谷温(1878—1963)于本世纪初对中国小说戏曲作了深 入的研究,他被称为东京大学在中国文学研究方面的第一位具有近代学术思 想的学者,他的《中国文学概论讲话》(有孙俍工中译本)在我国曾多次重 印,书中指出《儒林外史》“是暴露那空老科场间的书生气质”的一部小说, 它透辟地剖析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京都派中国学的著名学者 青木正儿教授(1887—1964)对《儒林外史》有更多的关注,他在专著《中 国文学概说》(有郭虚中和隋树森两种中译本)中写道:“可以认为社会小 说者,有清乾隆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五十六回。此书乃描写当时读书阶 级之侧面观,并兼写作者自身及其周围之文人生活者。它是嘲骂为举子业的 龌龊的时文之士,而为文艺之士吐万丈之气的痛快的作品。这部小说,结构 上形成了一种新体,即情节逐一逐一地顺着台面布景转移下去,前后之起伏 照应都没有的,各事件之终局也没有,始终一贯的脉络也没有,这是他独有 的体裁。虽其描写之纤巧与行文之流丽,逊于《金瓶》、《红楼》,结构之博大与笔致之遒劲不及《水浒》,但其嘲世讽俗之真挚味,给读者一种深刻 的印象,书卷之气,盎然浮动,在这点上,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当然应与《红 楼》并列做为小说之双璧吧。”东京大学文学部主任教授前野直彬(1920 年 生)对《儒林外史》也很有研究,他十分重视《儒林外史》的结构。他认为,
  《儒林外史》当中不存在所谓中心人物,小说整体由许多小故事构成,小故 事与小故事之间虽然有某些联系,但并没有设定贯穿全书的主人公与情节。 他同时认为,“《儒林外史》的情节可以说是由特定的空间(舞台大体限定 在江南)展开的,小说描写出了江南各地儒林的种种情态,其中既有历尽艰 难辛苦中举踏上荣华富贵之途的人,也有几次落第的鲁钝之才,还有对应试 死了心的乡绅。不管是哪一个,虽然都是和‘儒林’这庄重的词不相称的小 人物,但往外迈出一步来看,就会明白全都是些焦点出了毛病的、令人感到 可笑的一伙人。不过,这‘往外迈出一步’其实是不容易的,做到了这一点, 恰恰是吴敬梓文学成功的契机。”
  此外,前野直彬及日本著名学者冈村繁等,都曾将《儒林外史》和其他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对《儒林外史》的思想和艺术特 点作了不少中肯的评价。(参见南京大学出版社版《儒林外史辞典》中王晓 平所撰条目)为省篇幅,以下仅列举重要论著选目,以见日本学者历年研究《儒林外史》的概貌:
  1.《作诗法讲话》,森槐南著。文会堂 1911 年出版。书中提到《儒林外 史》时,认为它是研究清代风俗不可或缺的作品。
  2.《读新式标点〈儒林外史〉》,青木正儿著。载《支那学》第 1 卷第
  7 号,弘文堂 1921 年版。
  3.《读〈儒林外史〉》,青木正儿著。收入《中国文学论薮》一书,1927 年京都宏文堂出版。
  4.《〈儒林外史〉小说的形式与内容》,小川环树著。载《支那学》第7 卷第 1 号(1933·5)。
  5.《〈儒林外史〉及其作者》,濑沼三郎著。载《满蒙》杂志第 16 卷第
  5 号(1935)。
  6.《〈儒林外史〉杂话》,野村正雄著。载《同仁》第 10 卷第 4 号(1936)。
  7.《科举》,宫崎市定著。1946 年秋田屋出版(旧版)。
  8.《〈儒林外史〉作者的佚诗》,小川环树著。载《支那学》第 12 卷第5 号(1947.8)。
  9.《官僚批判的文学》,小野忍著。载《中国文学》102 期(1947·12)。 这篇文章是对《儒林外史》、《老残遊记》、《官场现形记》三部著作的比 较研究。
  10.《中国的〈死灵魂〉——〈儒林外史〉注释》。载《中国语杂志》5—1(1950)。
  11.《〈儒林外史〉中所见人性之探讨》,仓光卯平著。载《西南学院大 学论集》4—1(1952)。
  12.《〈儒林外史〉奠定了讽刺文学的基础》,饭田吉郎著。载《汉文学 会会报》第 14 号,东京文理科大学出版(1953·6)。
  13.《〈儒林外史〉钞注》,木下彪著。载《冈山大学法文学部学术纪要》 三(1954)。
  14.《关于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冢本照和著。载《东洋学》创刊号,东北大学出版(1959·5)。
  15.《儒林外史》,平冈武夫著。载《中国的名著》(1960)。
  16.《关于〈儒林外史〉中所谓肯定人物》,稻田孝著。载《研究报告》, 东京学芸大学 1962 年出版。
  17.《科举》,宫崎市定著。中公新书 1963 年出版(新版)。
  18.《〈儒林外史〉梗概》,冈本隆三著。收入《中国的八大小说》,大 阪市立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编,平凡社 1965 年出版。
  19.《〈儒林外史〉的作者与时代,稻田孝著。收入《中国的八大小说》。
  20.《〈儒林外史〉的文学》,柳沢三郎著。收入《中国的八大小说》。
  21.《〈儒林外史〉的语言》,铃木直治著。收入《中国的八大小说》。
  22.《〈儒林外史〉的研究与资料》,饭田吉郎著。收入《中国的八大小 说》。
  23.《〈儒林外史〉中的次要人物》,斋藤喜代子著。载《城南汉学》12《户田浩晓教授退职纪念号》(1970)。
  24.《〈儒林外史〉语汇索引》,香阪顺一编。明清文学研究会(大阪)、 采华书店(名古屋)出版(1971)。
  25.《日本与中国研究〈儒林外史〉要览稿补遗》(一),冢本照和著。 载《中文研究》12(1972)。
  26.《〈儒林外史〉时代背景试论》(二),冢本照和著。载《文学研究》13(1972)。
  27.《〈儒林外史〉的形式试论》(三),冢本照和著。载《中文研究》14(1973)。
  28.《〈儒林外史〉称谓索引》,冢本照和著。载《天理大学学报》(学 术研究会志)85(泽田瑞穗教授还历纪念特集)(1973)。
  29.《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从小说的世界谈起》,中野美代子著。1974年东京平凡社出版。书中第一章题为《儒林外史和教养小说:关于认识的并 列性》;第三章题为《儒林外史及其评价:关于讽刺精神的欠缺》。此书对《儒林外史》有颇多的负面评价。现任北海道大学文学部教授的中野美代子(1933 年生)自称有“杂学癖”,常把注意力投向空间而不是时间。她常常 借助文化人类学、地理学、比较文学等横向研究方法来作文学的探讨,她标 新立异地认为“吴敬梓写出了与现实主义全然无缘的造作的滑稽文学”。
  30.《〈儒林外史〉的语言》,宫田一郎著。载《人文研究》28—4(中国语·中国文学)(1976)。
  31.《〈儒林外史〉的人物:周进与范进的情况》,冢本照和著。载《中 文研究》15(1975)。
  32.书评:《冈本隆三译〈儒林外史〉上卷(二十七回)》,秋谷著。载《斯文》26 编 11·12 合并号。
  33.《中国小说史考》,前野直彬著。1975 年秋山书店出版。书中有关 于《儒林外史》的考论。
  34.《〈儒林外史〉论(上):有关方面》,须藤洋一著。载《论集》(札 晃商科大学)(人文篇)27(1980)。
  35.《〈儒林外史〉的内部构造》,大岛晃著。发表于《北海道大学中国 文学谈话会》第 100 回(1987.2.28)。
  36.《中国文学与儒·侠的关系》,冈村繁著。载《中国文学论集》第 19号(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