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法]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2.穆罕默德·昔班尼和河中的昔班尼汗国

   



阿布海儿之子沙·布达克与其父同年去世(1468年)。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汗羽奴思曾前来援助过吉尔吉斯-哈萨克人反乌兹别克人,他在塔什干和突厥斯坦之间的卡拉森吉尔角袭击并砍下 了沙·布达克的头,沙·布达克之子、17岁的穆罕默德·昔班尼以一个士兵的命运开始了他的生涯。在一切都被剥夺光之后,他为当时在塔什干进行统治的西蒙兀儿斯坦的察合台汗马合木效劳。马合木对他的服务很满意,把突厥斯坦城作为封地踢给他(1487年至1493年间)。仍然是在马合木汗的帮助下以(《拉失德史》严厉斥责马合木在自己的怀中抚育了一条毒蛇),昔班尼很快强盛起来,足以干涉河中事务。上面已经提到过,在那里,最后一批帖木儿朝后王们之间的争吵使河中敞开了大门,任人入侵。他抓住时机,于1500年夏进入不花刺,在那里地区纠纷使它未能作出任何抵抗。接着,正如上面所提到的,他出现在撒麻耳干城下。该城当时在位的帖木儿朝统治者阿里轻率地出城与之会谈。昔班尼处死了他,宣布帖木儿朝灭亡,登上了河中的王位(1500年)。

    不久,昔班尼又把呼罗珊帖木儿朝王的属地花刺子模,或者说希瓦的土地,并入他的新王国内。1505至1506年,他围攻希瓦,该地由一位名叫胡赛因·苏菲的总督驻守。经10个月的围攻之后该城被占领。接着轮到了呼罗珊,或者说赫拉特王国,该地的忽辛·拜哈拉刚去世,伊朗的末代帖木儿朝王、无能的巴迪·匝曼已经取代了原王。昔班尼以围攻巴里黑开始了他对呼罗珊的征服,1506至1507年巴里黑投降,三天之后,最后一个帖木儿王朝都城赫拉特也投降(1507年5月27日),昔班尼优待该城居民。这位被巴布宇和《拉失德史》描写成半野蛮冒险家的宗王,看来已经成为非常杰出的人物,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出他深刻地意识到其种族的伟大和复兴成吉思汗汗国的重要性。帖木儿王朝统治下在撒麻耳干和赫拉特已开始的灿烂的突厥-波斯文艺复兴,在复兴的成吉思汗汗国统治下继续繁荣。格纳德说:“昔班尼尽管是一个乌兹别克人,但是,他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精通阿拉伯和波斯语,可以用突厥文写相当好的诗,他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慷慨资助人。”

    另一个成吉思汗王朝是蒙兀儿斯坦(伊犁和塔什干)的察合台诸汗的王朝,当时是以在塔什干的马哈木汗(1487-1508年在位)为代表,它曾支持昔班尼的崛起。但是,昔班尼不久就成为河中的统治者,此时他厌倦了他的从属地位,并进攻塔什干。马哈木汗求助于其兄弟、统治着阿克苏和畏兀儿地区的阿黑麻(1487-1503年在位)。但是,1503年6月发生在费尔干纳、浩罕东北和安集延西北的阿赫昔的战役中,昔班尼打败并俘虏了这两位汗王。昔班尼以礼相待,不久释放了他们。他说,他感激他们的错误,由于这些错误使他交了好运,但是,他占有了塔什干和赛拉木城。此外,他为其子向马哈木的女儿求婚,这一联姻为他的子孙们取得了两个幸存的成吉思汗家族,即术赤支和察合台支的权力。1508年至1509年间,当马哈木再次落入昔班尼的控制之下时,昔班尼在忽毡附近处死了他,昔班尼认为,一个政治家可以表示一次仁慈,但是,只有傻瓜才犯两次错误。”

    穆罕默德·昔班尼成了西突厥斯坦、河中地区、费尔干纳和呼罗珊的主人,他使乌兹别克帝国成了中亚的主要强国。接着,他与波斯发生冲突,波斯在经历了臣服于许多突厥和蒙古族君主的四个半世纪(1055一1502年)之后,刚刚恢复了它的独立。本民族的萨菲王朝(1502—1736年)在推翻了土库曼人的白羊朝之后取得了王位,现在的目标是从乌兹别克人手中夺回呼罗珊,以实现伊朗的重新统一。事实上,萨菲王朝与乌兹别克人在各个方面都是对立的,他们分别代表了伊朗人和蒙古-突厥人,分别代表了激烈的十叶派和坚定的逊尼派。正像常常发生的那样,种族战争带有宗教战争的特征。昔班尼以他逊尼派拥护者和成吉思汗后裔的双重身份命令萨菲朝沙赫伊斯迈尔放弃十叶派“邪说”,并屈服,否则,乌兹别克人将到阿哲儿拜占,“用剑使他改宗”。乌兹别克君主为暗示萨菲王朝的起源(出自一个十叶派谢克之家),送给波斯沙赫一个德尔维希(托钵僧)的乞讨钵,并请他重操祖业,把世俗权力留给这位成吉思汗的孙子。据说伊斯迈尔对此侮辱回答说,因为他是一个托钵僧,他将率军来呼罗珊腹地麦什德,朝拜伊玛目拜札的圣地。

    波斯沙赫实现了他的誓言。当时昔班尼在后方已经遭到吉尔吉斯人的攻击,他们已经把灾难带给了他的儿子穆罕默德·帖木儿。伊斯迈尔利用昔班尼受到这一牵制的机会,入侵呼罗珊,正像他的诺言那样,他进入了麦什德。昔班尼已在莫夫等待他,1510年12月2日在莫夫城附近昔班尼兵败被杀。

    这次胜利在东方产生了相当大的反应。这位伊朗独立的恢复者竟然处死了突厥-蒙古政权的复辟者,即伟大的萨珊王朝诸王的这位后裔竟然打败和杀死了成吉思汗的孙子,这是一个标志,它表明时代变了;它表明,定居民族在耐心地忍受了许多世纪的入侵之后,开始向游牧民进行报复;它表明耕地战胜了草原。按突厥的传统,作为报复的标志,这位波斯君主让人用昔班尼的头盖骨做成一个饮器;作为一次新的挑衅,他派人把稻草填满的昔班尼的头皮送给另一个突厥君主、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二世。

    昔班王朝和乌兹别克王国似乎是消失了。帖木儿王朝的继承人、印度未来的皇帝巴布尔自从被驱逐河中之后,在喀布尔建立了一个小王国,现在他率领伊斯迈尔借给他的军队匆忙赶回河中,胜利地进入了撤麻耳干城(1511年10月)。继撒麻耳干之后,不花刺又向他敞开了大门,而乌兹别克人退到塔什干。以伊朗人在呼罗珊的胜利为支柱,帖木儿王朝在河中的复辟似乎是完成了。但是,现在巴布尔开始碰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他曾求助过的、并接受其宗主权的波斯人是十叶派穆斯林。不花刺和撒麻耳干居民信奉的是逊尼派,他们斥责他与异端邪说者谈判,并与他断绝关系,他们的宗教热情比他们对帖木儿朝诸王的忠诚更加强烈。由于受到这些宗教骚乱的鼓动,乌兹别克人又卷土重来。波斯将军纳吉姆·沙尼和巴布尔在不花刺以北的加贾湾发生的一场大战中与他们交锋,这次被他们打败了(1512年12月12日)。纳吉姆被杀。巴布尔放弃了对河中的所有企图,退回到他的喀布尔王国,七年以后,他从喀布尔出发,前往征服印度。

    于是,不花刺、撒麻耳干和整个河中地区又转到乌兹别克人手中,阿姆河标明了萨菲朝伊朗和乌兹别克汗国两国的边界,正像它曾经把萨珊朝伊朗与匈奴游牧部落隔开一样。

    这次复国以后,昔班家族从1500年到1599年的整个16世纪一直统治着河中地区。撒麻耳干是汗国的正式都城,尽管不花刺常常是那些其势力并不亚于可汗本人的王室成员们的封地,其中包括了假定继承人。塔什干也有地区昔班王朝统治者。昔班王朝尽管在语言和文化方面已经完全突厥化,但是在种族上是蒙古人,可以说该王朝已陷入几乎与帖木儿朝人曾经历过的那种大分裂局面。然而,与帖木儿朝人不同的是,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该王朝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团结。

    在昔班尼的叔叔速云赤的统治下(1510-1530年在位),乌兹别克人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包括麦什德和阿斯特拉巴德在内的呼罗珊部分地区(1525-1528年)。波斯沙赫塔马斯普于1528年9月26日在麦什德和赫拉特之间的土尔巴特·杰姆附近打败了乌兹别克人,由于这一胜利又夺回这一地区。帖木儿后裔巴布尔从1526年起成了印度皇帝,他想利用乌兹别克人的这次失败,从他们手中重新夺回河中地区。他的儿子胡马云与波斯沙赫塔马斯普联盟,占领了阿姆河北岸的希萨尔,但是,当塔马斯普离开战地前往西方与奥斯曼人作战时(1529年),胡马云不得不撤离希萨尔。速云赤在他去世那年(1529-1530年)已经把波斯人和帖木儿人赶到了阿姆河以南。昔班尼的侄儿奥贝都刺汗(1533-1539年在位)曾和速云赤成功地抵抗了波斯沙赫伊斯迈尔二世的入侵。继昔班尼之后,昔班尼家族成员中最杰出者阿布德·阿拉赫二世重新统一了已经在他的亲属中分配了的家族领土。因此,他分别于1557年、1578年和1582年逐渐统治了不花刺、撒麻耳干和塔什干。他在1560年至1583年间以其父伊斯坎德尔的名义实施统治之后,在1583至1598年才以他自己的名义进行统治。为使河中免受吉尔吉斯-哈萨克人的入侵,他于1582年春发动了一次深入小帐草原的战役,一直远达萨雷河和图尔盖河之间的兀鲁塔山区。他还远征喀什噶尔,在途中,他蹂躏了喀什和叶儿羌城周围的地区。最后,他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包括赫拉特和麦什德城在内的呼罗珊地区,赫拉特是在持续九个月的围攻之后投降的,麦什德城是十叶派穆斯林的圣城,年轻的沙赫阿拔斯未能保住它,乌兹别克人像虔城的逊尼派一样,毫无疏漏地劫掠了该城,屠杀了部分城民。同样,阿布德·阿拉赫二世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尼沙普尔、撒卜兹瓦儿、亦思法拉因和特伯斯,简言之,夺取了呼罗珊境内从赫拉特到阿斯特拉巴德之间的全部要塞。至于巴里黑,早在1582年就已经成为阿布德·阿拉赫之子阿布德·穆明的总督区。

    阿布德·阿拉赫二世晚年很不走运。波斯王沙赫阿拔斯一世于1597年在赫拉特附近赢得了对乌兹别克人的一次巨大胜利,以此而解放了呼罗珊。阿布德·阿拉赫之子穆明起义反叛父亲,吉尔吉斯人趁此机会掠夺塔什干地区。在目睹了毕生的成就被摧毁之后,阿布德·阿拉赫于1598年初去世。穆明继位,不到六个月就被暗杀了。昔班王朝至此结束。

    昔班王朝在河中的统治还不到一个世纪,在此期间,它成功地重建了成吉思汗国对不花刺和撒麻耳干的统治。然而,每次(首先是昔班尼,其次是阿布德·阿拉赫二世的统治之下)当它妄想占有伊朗人的呼罗珊地区时,都被波斯沙赫击溃。在帝国逐渐定形的时候,正像种族上的一致性一样,波斯注定仍是波斯人的,突厥斯坦仍是突厥人的。

 应天故事汇

CTJ121©2005-200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