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组织的资本市场在不断发展,这种市场上的资本一般都用来扩建和新建企业。
每项大“事业”(undertaking)都需要有宏大的”事业心”(enter-prise)。这两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有所不同,但词源却很接近。在需要使用大量耐久性设备的企业中,熟悉各种机器的日常运转情况固然很重要,但这种企业若要不断发展,即使仅仅就赚钱这一点而言,一般也还需要有少数富于想象力的人和许多勤于做日常琐细工作的人的领导。因为大发展只有靠果敢和勇气才能获得,要干大事业而想平平稳稳地过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不冒大风险,就不会有大发展。①
①《工业与贸易》一书的第一编讨论了现代某些经济问题的起因,该编第三和第四章提到了大规模制造方法所需要的条件和大规模制造方法所带来的新条件。
在象英国那样老早就具有雄心壮志的国家里,人们已习惯于冒大风险了。正象孩子们比赛,看谁能从沙滩上抢得那株最好的海草,而又能躲避滚滚而来的潮水那样,甚至生性谨慎的企业家在初看到灾难来临时,也总是不肯放弃令人兴奋的投机活动。在信用瓦解前的若干年,不,在信用瓦解前的若干月,精明的金融家常常能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高的利润,他们能巧妙地夺取横财,而又及时避开危险。人们说得很对,“商业情况显然是在一个确定的圆形轨道上旋转。最初它处于静止的状态,随后便是商情好转——信用高涨——繁荣——兴奋——贸易过分扩大——震动——紧张——萧条——灾难——最后又处于静止状态”。①
①引自1837年欧弗斯顿勋爵著,1857年由麦克库洛赫主编并重印的《论金融市场紧张的原因和后果》。欧弗斯顿勋爵在要求严格控制纸币发行量的运动中起了主导作用,该运动导致颁布了1844年的法令。
就近代信用波动的情况来看,其具体细节是多种多样的,但大的轮廓却很一致。在信用上升阶段,信贷发放得有点随便,甚至那些尚未证明有经营能力的人也可以得到信贷。因为在这个时候,只要做生意,就可以赚钱,即使是对做主意一窍不通的人也可以赚到钱。他的成功会诱使其他与他的能力相等的人也做投机买卖。如果他急流勇退,他可能赚到钱。但他的投机活动会促使物价下跌,这是不可避免的。虽然最初下跌的幅度较小,但每一次下跌都有损于那种曾使物价上涨而现在仍维持着物价的信心。在挤满了人的戏院里,一根点燃的火柴落在冒烟的东西上,往往会引起一片混乱,造成极大的损失。
2.工商业波动影响的范围一直在扩大,而且还将扩大。
虽然信用波动影响的范围在扩大,但在预测和防止波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中世纪的行会和贸易公司已开始注意到信用波动问题了,但只是在最近,对信用波动的研究才达到较高的水平。现在许多报社和大企业,在许多大城市都驻有受过良好训练的业务通讯员,他们的任务是通过邮局详尽汇报各地信用的变化情况,遇到他们的上司特别关心的事则发电报,有时甚至发密码电报汇报情况。与此同时,一般报纸和专业报纸利用电报和电话,把搜集详细情报的工作也组织了起来;这样,每种重要商品的生产和分配中心都象以前曼彻斯特、或利兹、或里昂的个别生产者和商人那样,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工商业波动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主要是由以下两个紧密相关的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一般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第二个原因是现代水陆空交通既迅速又便宜。同以前相比,现在生产工具和运输工具的所有权掌握在更多的人手里,尽管从事生产和运输的企业数目与人口比起来较之过去要少得多。现在许多大企业的证券都在证券交易所开价,其价格不仅随着个别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变化,而且还随着一般信用的波动而变化。
信用波动越来越具有国际性这种趋势,很久以前就由于大工商业中心之间的往来不断增加而得到了加强。近来交通工具的改进已在很大程度上把许多国家大企业的利益连成了一体,同时,陆上、海上和空中的电讯往来,使各大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能够极为迅速地得到他们最关心的情报,在这个意义上,整个西方世界正在溶为一个整体。早在蒸汽和电气时代到来以前,这种趋势就已很强大了,近年来这种趋势进一步大大增强了。
当然,一个国家(A)从另一个国家(B)的输入很少正好等于其对B的输出。每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一部分债务,总要用其他国家开的汇票来清偿。但假设A是一个旧国家,它的大部分自然资源已得到充分开发,而B是(象澳大利亚那样的)新国家,其自然资源大于其人口,或是象俄国和印度那样的旧国家,其资源大于其所支配的资本。在这种情况下,A很可能同意B用证券交易所证券偿付其从A的大部分输入,这些证券中有些是B国政府发行的公债,另一些是私人贸易公司发行的债券。同时,许多银行,特别是那些在新老国家都设有办事处的银行,会把在旧国家汇集的资金贷给新国家。通过这种或类似的方法,世界上几乎全部自由资本都可用来开发世界上最丰富的自然资源。
3.商业信用波动的一般过程。①
①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取自本书作者及其妻于1879年出版的《工业经济学》一书。
信用的改善可能发端于战后国外市场的开放,或发端于粮食的大丰收,或发端于其他情况的变化。但大半发端于旧的不信任因素的消除。人们具有不信任情绪,是以前的一些灾难或经营不善造成的。不管发端于什么原因,信用一旦好转,就会愈来愈好。银行家们发放的信用贷款比以前多了,如果他们发行钞票的话,他们还会增加钞票的发行量。商人们乐于相信他们的顾客们了,汇票增加了,新的企业办起来了,营造商和制造商收到了新的定货单,购买新机器设备的定货单不断增加。起初,这一切也许不那么明显,但其势头越来越大。
生产者们发现,对他们商品的需求正在增加。他们希望生产出更多的东西获利,因而愿意为所需要的原料付高价。雇主相互竞争以获得劳动力,于是工资提高了。雇工在花工资的过程中增加了对各种商品的需求。为了利用这一大好机会,新的国营公司和私营公司建立起来了。人们越来越想购买东西,也越来越愿意付高价,信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银行家和其他人更为慷慨地发放贷款,信用票据成倍增加,物价、工资和利润不断提高。商人的收入越来越多,他们随便花钱,增加了对商品的需求,更抬高了物价。许多投机商看到物价上涨,认为物价还会继续上涨,于是囤积商品以期卖出时获利。在这个时候,那些只有几百英镑的人,常能从银行家或其他人那里借到钱购买几千英镑的货物,因而每一个作为买者这样进入市场的人,都会促使物价上升,不管他是用自己的钱还是用借来的钱购买货物。
这一切将进行一段时间,直到最后人们用信贷或用借来的钱从事巨额交易时为止。旧的商号借钱来扩大业务,新的商号借钱来开张,投机商借钱来购买和囤积商品。工商业处于危险状态。以放贷为职业的人往往最先察觉时代的趋势,开始想到压缩贷款。但他们这样做必将给工商业带来极大的混乱。如果他们当初较为慎重地放款,某些新企业就根本不会建立起来。企业一旦开办,再歇业就不能不损失许多已经投入的资本。各种各样的贸易公司已经借了巨款来开矿、建码头、造船、制铁和办厂。由于物价高,虽然已经花了很多钱,各项工程仍未竣工。尽管他们不准备从其投资中立即获利,但却不得不到市场上去借更多的资本。贷放者想压缩放款,而对贷款的需求却在增加,于是贷款利率陡涨。在这种情况下,不信任情绪开始增长,那些已经放出款的人急于保护自己,拒绝以宽厚的条件延长偿还期,或根本拒绝展期。一些投机商不得不出售货物来还债,这样就阻止了物价的上涨。物价停止上涨会使所有其他投机商惶恐不安,竞相抛售囤积的货物。因为,即使某些货物的价格不变,借入有息贷款购买这些货物的人,如果囤积的时间很长也可能破产。如果其价格下跌还囤积,那他就一定会破产。一个大投机商破产,会使借钱给他的人也破产,这些人的破产又引起另一些人的破产。许多破产的人也许实际上是“有偿付能力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资产超过负债。但是,尽管一个人有偿付能力,但某种不幸事件,例如欠他钱的人的破产,会使他的债权人对他产生怀疑。他的债权人可能要求他立即还债,而他却不能立即收回他放出去的债。这样就使市场紊乱了,人们不再信任他,他不能再借到钱,于是就破产了。正如信用一旦好转,就会越来越好那样,当不信任代替了信任的时候,破产和恐慌本身会造成更多的破产和恐慌。这种商业暴风雨往往横扫一切,破坏性极大。暴风雨过后,是一片寂静,寂静得叫人透不过气来。那些幸免于难的人,无意再冒险了。前途未卜的公司停业了,新的公司又建立不起来。煤炭、钢、铁和其他源料的价格以不亚于从前上涨的速度急速下跌。
在一国的信用和工商业活动处于上升阶段时,其市场对于售货来说是好市场,对于购货来说则是坏市场,因而汇兑对它愈来愈不利,直到最后达到硬币输送点,输出贵金属有利时为止。这预示着物价将要下跌;一般人,尤其是银行家开始惶恐不安。每个人都变得很警觉,因为他知道,别人也是如此。债权人催债比以前紧了,而债务人还债却不象以前那么痛快。汇兑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往往既是银根紧缩的预兆,又是造成银根紧缩的原因。如果措施不利,信用退潮就可能聚集力量变成一股洪流。信用涨潮的水愈大,退潮就退得愈猛。
导致商业危机的直接原因,往往是少数企业的破产;如果滥放信贷没有压倒企业的坚实骨架,少数企业破产本来是无足轻重的。导致危机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少数企业的破产,而是许多信贷没有坚实的基础。
4.信用和工业活动的波动愈来愈具有国际性。
在银根紧缩的金融市场,证券交易所证券的价格有下跌的倾向,价格下跌会自然而然地使证券转手,这说明了这样一条规则,即:高利率会使一般人,特别是投机商,减少手中掌握的不急用的所有可出售的东西。例如,在英国,高利率和高贴现率,会增加那些借钱囤积棉花、小麦或铜的英国人所负担的费用,因而使(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英国的棉花、小麦、铜的价格比其他国家低。这可能稍微增加这些商品对别国的输出,并可能用电报通知把没有指定地点或甚至预先决定运到英国的一些船货改运到别国的港口。每一次这种行动都将减少别国对英国开汇票的能力,都将使汇兑对它不象以前那样不利。
同样,贴现率和利率的上升会使英国的投机商不愿持有大量证券交易所证券。结果,这些证券的价格在英国市场上有下跌的倾向,其中国际性的证券会立即通过电报或其他方式在价格还没有下跌的市场上出售。
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只是在预期价格会上涨时,投机商才囤积商品。但证券交易所证券不依赖价格上涨,就可以直接产生收入。因此,人们保有证券只是具有半投机的性质,不象保有自身不产生收入的商品那样,一定指望价格上涨。所以,如果用于其他方面的资金所获得的利润增长幅度很小,继续保有大量证券就比保有大量商品有利。最后,证券可以精确地“分等”,可以精确地加以描述,因此,在最后交货以前,购买者无须亲眼察看。它们的直接运费微乎其微。运输中的损失极少,其中有些甚至遗失了还可以补发,而且对证券的需求很有弹性,外国市场吸收证券的能力极大。
总而言之,银行汇票和其他金融票据作为把资本从一个国家暂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的手段,其重要性相对于商业汇票而言近来已有所增加。通过邮件和电报转让的证券交易所证券,已大大增加。邮递方法的改进,特别是电报的出现,极大地增加了这三种媒介的力量。甚至商业汇票,尽管其数量相对于成交的贸易总额而言有所减少,但由于新通讯设备的出现,虽然其相对作用减少,但其绝对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这些媒介合起来在各个方面能如此迅速地发挥作用,以致尽管现代工商业活动波动得很厉害,但没有一个西方国家,在其他一些国家有现成资本出借,而它又没有失去它们的信任的时候,会长久受到压力。
国际金融市场愈来愈休戚相关。各不同国家的贴现率、证券价格和易于搬运的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愈来愈接近于平均的国际水平,因而汇率很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严重脱离平价,以致引起大量贵金属的无益移动;也就是说,黄金很少会仅仅由于各国间债务的不平衡而移动。因此,英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的贸易,实际上已结合成了一个整体,它并不是单独地与每个国家清算债务,而是与所有国家一同清算债务。举例来说,如果它对新西兰的即期债权,略少于新西兰对他的即期债权,汇兑变得对它稍微不利而对新西兰稍微有利,它就可以立刻动用它对别国的多余的即期债权;有时可以直接利用这种债权去还债,有时则要通过第三个国家,或第四、第五个国家的金融市场间接地还债。所以,除非英国真正缺少对整个世界的债权,否则它与新西兰的汇兑就不会对它很不利。各种突然事件,特别是对商业信用或政治信用的冲击,会使英国与各不同国家的汇兑出现巨大差别。但在平静时期,英国与欧洲大陆上主要金本位国家的汇兑有共同变化的倾向。它与世界上其他金本位国家的汇兑虽然关系不这么密切,但情况大体上也是这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