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汉译世界学术名著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附录八 关于报酬递加的静态假设的运用的局限性



  第一节 严格的供给表的假设会导致多重均衡(稳定和不稳定的)位置的可能性。但是这一假设,就报酬遞加来说,与现实相距是如此之远,以致它只能在狭隘的范围内加以尝试性的运用。因此,在使用正常供给价格一词时,须加小心。

②见本书下卷第141页。

  我们已经暗示了那些遵守报酬递增规律的商品的均衡理论所遭遇的困难。这些暗示现在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发挥。

  关键就在于,“生产边际”一词,在长期内就生产成本随着产量逐渐增加而减少的那些商起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而报酬递增的趋势在短期内一般是不存在的;因此,当我们讨论遵守报酬递增趋势的那些商品的价值的特殊条件时,“边际”一词应该避而不用。就需求上的短暂变动而论,它当然可以用于这些商品,像用于所有其他商品一样;因为适应这些变动的那些商品和其他商品的生产,遵守的是报酬递减而不是报酬递增规律。但是,在报酬递增趋势起有效作用的那些问题中,是不能给边际产品下明确的定义的。在这些问题上,我们不得不选择较大的单位,我们必须考虑的是“代表性”企业而不是某个别企业的情况。尤其我们必须考虑的是整个生产过程的成本,无须把单个商品如一支来福枪或一码布的成本从中分出来。的确,如某工业部门几乎全部操于少数大企业的手中,则其中没有一个企业堪称为“代表性”企业。如果这些企业融合而成一个托拉斯,甚或彼此密切地联合起来,则“正常生产费”一词就没有精确的意义。如在下一本书中将充分论证的那样,表面上它必须被看成是一种垄断;而它的进程必须根据第五篇第十四章中的原则加以分析;虽然十九世纪末期和二十世纪初期表明,即使在这种场合下,竞争仍有大得多的作用,“正常”一词的使用不如原来似乎可能的那样不相宜。

  第二节 续前 。

  我们再回到这个例子上,即因时髦运动而造成对无液气压表需求的增加,不久之后,它导致组织的改善,并使供给价格降低。①当最后时髦力量消失时,气压表的需求又只建立在它们的实际效用的基础上;这个价格可能大于或小于相应生产规模的正常需求价格。在前一场合,资本和劳动对该业抱有戒心,在那些已经成立的企业中,有的也许继续营业,虽然所得纯利比它们所希望的要少些;而有的却渐渐转入某些比较兴盛的相近的生产部门。由于旧厂衰落,新厂起而代替者寥寥无几,生产规模也有所缩减;旧有的均衡位置也许显得相当稳定,而不易破坏。

①见第5篇,第7章,第1页。

  但是,现在让我们考虑另一种场合,在这种场合下,已增产量的长期供给价格下降得如此厉害,以致需求价格仍居于它之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们展望着从事该业的某厂的寿命,考虑它成功和失败的机会,折算它的未来支出和未来收入,最后也许断定收入大大超过支出。资本和劳动迅速流入该业;而在需求价格的下降和长期供给价格的下降相等,并发现稳定的均衡位置以前,生产也许增加了十倍。

  因为虽然在第三章说明供给和需求围绕一个均衡位置摆动中,的确像普通所暗示的那样,我们暗示了在一个市场内只能有一个稳定的均衡位置,但实际上在某些可以想像的、虽然极其罕见的情况下,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真正供求均衡位置,其中任何一个均衡位置和该市场的一般情况同样是一致的,其中任何一个均衡位置一经确立,直到某种大的干扰出现,将会是稳定的。①

①除了稳定均衡位置之外,从理论上讲至少还有一些不稳定均衡位置;它们是两个稳定均衡位置之间的分界线,宛如划分两个流域的分水岭一样,价格有从它们流向每一方的趋势。

  当供给与需求处于不稳定均衡状态时,那末,如果生产规模曾受到扰乱,以致多少离开它的稳定均衡位置,则它将迅速移向它的稳定均衡位置之一;像一个直立的鸡蛋稍受摇动,就倒卧一样。一个鸡蛋平衡直立,在理论上是可能的,而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同样,生产规模在不稳定均衡中保持均衡,在理论上也是可能的,而在实际上却是不可能的。例如,在第38图中,诸曲线相交几次,ox上的箭头表示R有沿着ox移向原位的趋势,这就表示,如果位于H或L之R向左右稍离原位,一俟干扰因素消失,则将复归其所离开之均衡位置。但是如果R位于K,并离向右方,那末,甚至在干扰因素停止以后,它也将继续向右方移动,直到L为丘,而如果离向左方,则它将继续向左方移动,直到H为丘。这就是说,H与L为稳定均衡点,K为不稳定均衡点,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应于供求曲线交点的供求的均衡,是稳定均衡或不稳定均衡,依需求曲线正在该点左方位于供给曲线之上,或位于供给曲线之下而定;又依需求曲线正在该点右方位于供给曲线之下,或位于供给曲线之上而定。

  我们已经知道,需求曲线是全部向下倾斜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供给曲线正在任何交点的右方位于需求曲线之上;那末,如果我们沿着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则我们势必使需求曲线位于供给曲线之上,直到第二个交点为止。这就是说,在稳定均衡点右方的第二个均衡点必然是不稳定均衡点。同样可以证明,在左方相邻的交点也是不稳定均衡点。换句话说,在供求曲线相交一次以上的那些场合下,稳定均衡点与不稳定均衡点是交替着的。如我们向右移动,则最后的交点也必然是稳定均衡点。因为如果产量无限增加,它的销售价格势必降到几乎等于零的程度;但是补偿其生产费用所需要的价格不会如此下降。因此,如果把供给曲线充分向右延长,则该曲线最后必然位于需求曲线之上。

  第三节 续前 。

  但是,必须承认,这个理论是和现实生活脱节的,只要它所假定的是,如果某商品的正常生产增加,继而又减至原有的产量,则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格又回到它们在该产量上的原来位置。①

①见第5篇,第3章,第6节。

  不论某商品遵守的是报酬递减规律,或报酬递加规律,价格下降只能使消费逐渐增加。②此外,某商品价格低时一旦形成使用它的那种习惯,当它的价格复涨时,是不能很快放弃的。因此,如果在供给逐渐增加之后,它的某些来源阻塞,或任何其他原因出现,从而使该商品稀少,则许多消费者将不愿放弃旧习。例如,美国战争时期棉花的价格很高,如果以前的低价格没有使棉花共同用来满足那些由于低价格所产生的需要,则它的价格也许不会那样高的。因此,对某商品生产的前进运动有效的需求价格表,很少适用于它的倒退运动,但一般将需要加以提高。③

②见第3篇,第4章,第6节。

③这就是说,对于销售量的任何倒退运动来说,需求曲线的左端也许有必要加以提高,以便使它代表新的需求情况。

  此外,供给价格表也许颇能代表供给正在增加时所出现的商品供给价格的实际下降;但是,如果需求减少,或如果由于任何其他原因供给必须减少,则供给价格不会沿着原道后退,而会采取较低的路径。对前进运动有效的供给价格表,不适用于后退运动,而必须以较低的供给价格表来代替。不论商品生产所遵守的是报酬递减规律或报酬递增规律,这都是真的。但在报酬递增的场合下,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生产遵守这一规律的事实,证明它的增加导致组织上的大加改善。

  因为当任何偶然的干扰使某商品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增加,从而,导致大规模经济的引用时,这些经济是不易丧失的。机械工具,劳动分工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以及各种组织上的改进,一旦被利用之后,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资本和劳动一旦从事于某特定工业部门,如果对它们所生产的商品的需求减我们从左向右所得出的第一个交点,可以是稳定均衡点,也可以是不稳定均衡点。如系不稳定均衡点,则这就表明所述商品的小规模生产将对生产者无利可图;因此,除非一时的事件暂时引起了该商品的迫切需求,或暂时降低了它的生产费用,或一个大展宏图的厂准备运用大量资本来克服生产上的初期困难,并按行将保证巨额销量的价格来生产这种商品,就决不会开始生产它的。

  少,则它们的确可以贬值,但它们不能迅速转向其他职业;它们的竞争在短时间内将使已减少的需求不能提高商品的价格。①

①例如,第38图中的供给曲线的形状意味着,如果所述商品每年是按OV的规模生产的,则它的生产中所出现的经济大得足以使它按TV的价格销售。如果这些大规模生产经济一旦实现之后,则曲线SS的形状也许不再能确切地代表供给情况。例如,产量OU的生产费用在比例上也许不再比产量OV的生产费用大得多。因此,为了使这一曲线还可以代表供给情况,就有必要作一条较低的曲线,如图中的虚曲线。布洛克教授(《经济学季刊》,1902年,8月,第508页)认为,达条虚曲线不应从T向上倾斜(哪怕是很小的倾斜),而应向下倾斜,以表示生产缩减将“通过挤掉弱小生产者”而降低边际成本,因此,边际成本将来就是那些比现在更加胜任的生产者的边际成本了。这种结果是可能的。但是决不应该忘记,最弱小的生产者的边际成本并不决定价值,而只是表明决定价值的那些因素的作用。如大规模生产经济是“内部”经济,亦即属于各个别厂的内部组织的经济,则各弱小厂必然迅速为强大厂所驱逐。各弱小厂的继续存在是强大厂不能无限增加其产量的明证;其所以不能无限增加产量,部分原因是由于扩大市场的困难,而部分原因是由于一个厂的力量并不能长期保持。今日强大的厂在过去一个时期也许由于年青而弱小;而在未来一个时期却由于衰老而虚弱。产量虽然减少,仍有一些处于边际的弱小厂;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也许比保持过去总产量时将有所削弱,外部经济也将有所减少。换句话说,代表性企业的规模也许将较小,力量较弱,所拥有的外部经济较少。见福拉克斯教授在《经济学季刊》(1904年,2月)上所发表的论文。

  部分地由于这种原因,即使有关的商人能确定市场的全部实情,两个稳定均衡位置同时并存,作为可能更替的场合是不多的。但是,当某工业部门处于这样的情况时,即如果生产规模有某种巨大的增加,则供给价格迅速下降,那末,使该商品需求由以增加的那种短暂的干扰,可能使稳定均衡价格大大下降;此后,生产一个数量上比以前多得多的商品按比以前低得多的价格出售。如果我们把供求价格表向前推得很远,发现它们十分接近的话,这总是可能的。①因为如果那些激增产量的供给价格略居于相应的需求价格之上,需求的适度增加,或稍微新的发明,或其他使生产低廉的方法,就可以使供求价格相遇,造成新的均衡。这种变动在某些方面类似从一个稳定均衡位置移向另一个均衡位置,但和后者有所区别,这种区别就在于除正常需求或正常供给的情况有了某些变动时,它是不能出现的。

①这就是说,当在均衡点右方很远的时候,供给曲线仅稍位于需求曲线之上。

  上述种种结果之难如人意,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还没有完善的分析方法,由于我们科学机器的逐渐改进,日后它的减少是可以设想的。如果我们能把正常需求价格和正常供给价格表现为正常生产量和该产量成为正常产量的时间的函数,我们就大大地迈进了一步。②

②有一种困难源于这一事实,即对增加一次生产规模所引出的经济而留有的适当时间,对另一次较大的增加是不够长的,因此,我们必须事先选定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这种时间多半为当前的特殊问题所提示,并使所有的供给价格与之相适应。

  如果我们可以用较复杂的例解,我们就能进一步摸清问题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许多曲线,其中第一条曲线计及一年内生产规模增加所引起的经济,第二条曲线计及两年内生产规模增加所引起的经济,第三条曲线计及三年内生产规模增加所引起的经济,等等。从纸板上把它们剪下,并把它们并排立起,我们就有了一个平面,它的长宽厚分别代表产量、价格与时间。如果我们在各条曲线上画出相应于那一产量的点,这一产量,就预料所及,似乎多半是与此曲线相关的那一年的正常产量,则这些点就会在平面上形成一条曲线,而这条曲线就是遵守报酬递加规律的那种商品的真正长期正常供给曲线。参阅肯宁安在《经济学杂志》(1892年)上所发表的论文。

  第四节 续前 。

  其次,让我们重申平均价值和正常价值之间的区别。①在静态中,因为各生产工具所得的收入可事先加以准确的预计,所以,它是使该工具出现所需要的劳作与牺牲的正常尺度。

①见以上第5篇,第3章,第6节;第五章,第4节;与第九章,第6节。

  边际费用乘商品的单位数量,或把商品各部分的实际生产费相加起来,再加生产上的差异优势所得的全部地租,就求出生产费用总额。生产费用总额既由这种种方法所决定,则平均费用等于生产费用总额除以商品数量;结果就是长期或短期的正常供给价格。

  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平均”生产费一词有些令人不解,因为制造某商品的大多数生产工具(物资的和人力的)很早就存在了的。因此,它们的价值多半不恰是生产者原来所期望的价值。它们的价值有的较大,有的较小。它们现在所赚取的收入,是由它们产品的一般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它们的价值是这些收入的资本还原。因此,当我们作正常供给价格表时,它和正常需求价格表连接起来就是决定正常价值的均衡位置,如认为这些生产工具的价值已定,我们就不能不陷入循环论。

  这种警戒,就有报酬递增趋势的那些工业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可用静态中也只是在静态中可能的那些供求关系的图解加以强调。在那里,各种特定的东西在一般成本中都负担它应有的份额;生产者除按总成本(其中包括建立典型厂的商业往来和外部组织的酬劳)的价格也许不值得接受某特定订货的。这个图解没有积极的价值,它仅仅防止在抽象推理中可能犯的错误。①

①右图中的SSC不是和我们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情况相适应的真正供给曲线;但是它有一些往往为人所误解的性质。我们把它叫做特殊生产费用曲线。如往常一样,ox代表商品的数量,oy代表商品的价格。OH是每年所生产的商品数量。AH是单位商品的均衡价格。第OH单位的生产者被假定是不拥有级差利益的,而第OM单位的生产者却拥有级差利益,这种利益使他能用PM的支出生产一个单位,而如无这种利益时,生产一个单位势必使他用去AH的支出。P点的轨迹就是我们的特殊生产费用曲线;它是这样一条曲线,即在其上任取一点P,并通过P作PM垂直于ox,PM就代表生产第OM单位所用的特殊生产费用。AH与PM之差等于QP,为生产者的剩余或租。为方便起见,拥有级差利益的生产者可以从左到右按下降的次序加以排列;从而,SSC就成为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如在消费者剩余或租的那一场合(第3篇,第6章,第3节)下的作法一样,我们可以把MQ看作是一个薄薄的平行四边形,或一条粗直线。随着M在OH上依次采取的位置,我们就得出由曲线SA分成两段的许多粗直线,各直线的下段代表单位商品的生产费用,而上段则为对租的贡献。所有粗直线的下段连在一起,就成为面积SOHA,它代表产量OH的总生产费用。粗直线的上段连在一起,就成为面积FSA,因此,它代表生产者的剩余,或日常所指的租。在上述修正(第3篇,第6章,第3节)的限制下,DFA代表消费者的剩余,即从OH数量所得的满足超过以货币总额OH×AH所代表的满足的剩余。

  特殊生产费用曲线和正常供给曲线的区别是在于,在前一场合,我们把大规模生产的一般经济始终看作是固定不变的,而在后一场合却不然。特殊生产费用曲线完全是建立在这一假设的基础上面,即总生产量为OH,所有的生产者都拥有属于这个生产规模的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如把这些假设牢记在心,则此曲线可以用来代表任何一业,不论农业或工业的一个特定阶段,但是它们不能用来代表它的一般生产情况。

  只有通过正常供给曲线才能代表该业生产的一般情况,其中PM代表第OM单位的正常生产费用,而根据的假设是,OM单位(而不是任何其他数量,如OH)正在被生产着,现有的大规模生产的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是属于总产量为OM的代表性企业的那些经济。这些经济一般比总产量为较大数量OH时要小些;因此,M既在H之左方,则此供给曲线于M之纵坐标比总产量为OH的特殊生产费用曲线于M之纵坐标要大些。由此可知,在我们现在图中代表总租额的面积SAF,过去所代表的租额势必小于此总租额,如果SS′过去为农产品的正常供给曲线(DD′为正常需求曲线)。因为甚至在农业中生产上的一般经济也是随着总生产规模的增加而增加的。

  不过如果我们为了某特定论证而宁愿忽略这一事实,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宁愿假定,MP是在生产OM单位时;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因此不支付租)所生产的那部分产品的生产费用,它也是甚至在生产OH时,生产第OM单位的生产费用(不包括租);换言之,如果我们假定产量从OM增加至OH并不改变第OM单位的生产费用,那末,即使当SS是正常供给曲线时,我们也可以把SAF看作是总租额的代表。这样做有时也许比较方便,不过要时时注意所作特殊假设的性质。但是对遵守报酬递增规律的商品的供给曲线来说,是不能作这样的假设的。这样做就是自相矛盾。遵守报酬递增规律的商品生产这一事实,意味着总产量大时所提供的一般经济比总产量小时所提供的一般经济是大得如此之多,以致它战胜自然界对该业所利用的原料的增产所提供的日益增加的困难。在特殊生产费用曲线的场合下,MP将总是小于AH(M在H之左方),不论商品遵守的是报酬递加规律,还是报酬递减规律;而相反地,在遵守报酬递增规律的商品的供给曲线的场合下,MP一般地大于AH.

  尚待指出的是,如果我们所讨论的一个问题,其中甚至把人造的那些生产工具在短时期内也必须看作是一个既定量,从而,它们的报酬将具有准租的性质,那末,我们就可以作一特殊生产费用曲线,其中MP代表狭义的不包括这种准租的生产费用;这样,面积SAF就代表租和准租的总额。处理短期正常价值问题的这种方法是吸引人的,也许最后还是有用的,但是需要谨慎从事,因为它所根据的假设是极不可靠的。

 思想者自由

CTJ121©2005-2008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