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
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政论家。英国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参加者。他出生在伦敦一个公证人的家庭,曾求学于剑桥大学。当弥尔顿还是大学生时,就开始用拉丁文和英文写诗和哲学论文。这些作品中充满了清教徒的道德,同时也充满了对古代文化、英国文艺复兴和民间创作的传统的热爱。弥尔顿在自己初期的一些抒情诗中,如“愉快的人”、“幽思的人”,就表现出了是一个反对反人民的沙龙文学的独具一格的诗人。
1638年,弥尔顿开始旅行,他访问过法国、意大利和瑞士。英国爆发革命的消息,促使弥尔顿加速返归祖国。自1641年起,弥尔顿献身于反君主政体和主教的斗争,主要是从事写作政论文章、历史著作和宗教著作。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的过程中,弥尔顿接近了独立派,并且支持他们争取共和国的斗争。在克伦威尔摄政时期,弥尔顿担任了国家的重要职务,处理外交文件。他在这一时期所写的名著有“论出版自由”(1644)、“偶象破坏者”(1649)(他在这本书中论证了人民有审判和处死君主的权利)、“为英国人民声辩”(两卷,1650—54),以及其他一些充满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政论文章。弥尔顿在这些著作中支持共和制度,但是他反对把革命进一步深入下去,而且不能理解克伦威尔击溃起义的爱尔兰的反动意义。在革命的后期,弥尔顿开始写作宗教论文“论基督教教义”(1655—60脱稿,1825年出版)。在这一部著作中,他的唯物主义的倾向同他的清教徒观点发生了矛盾。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以前不久,弥尔顿再一次坚决表明了自己深深痛恨封建专制的反动势力的态度(见“建立自由共和国的捷径”一文)。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弥尔顿虽然遭到君主主义者的迫害,但是并没有向君主政体妥协。这时,他过着穷苦困顿的生活,而且双目失明(由于长期患眼疾)。在60年代,他创作了优秀的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悲剧“力士参孙”(1671)。他通过当时英国独树一帜的古典圣经文体,利用旧约和新约的形象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愤慨心情,以及他们对君主政体和各式各样的压迫的仇恨。别林斯基认为长诗“失乐园”是“对打倒权威的起义的颂扬”(别林斯基选集,三卷集,第3卷第792页)。但是,弥尔顿在描画天使们反抗上帝暴政的伟大斗争时,同时在亚当的形象中表现出了清教徒的顺从。在对待革命暴力的矛盾态度上,在关于道德完美和宗教教育的原则上,都表现出了弥尔顿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局限性。不过,在“力士参孙”这部悲剧中,弥尔顿在刻划一个用生命的代价战胜敌人的大力士的形象时,号召人们为反抗复辟的压迫而斗争,为解放英国人民而立功。在写作诗歌的同时,弥尔顿还著作了“英国史”(共6卷,1670年出版)和“莫斯科国史”(1682年出版)。
弥尔顿在发展英国文学进步的传统上,曾起过极其伟大的作用。他为战斗性的政论文章和哲学政治诗歌奠定了基础。革命的浪漫主义者雪莱和英国参加宪章运动的诗人们,都给过弥尔顿很高的评价。现在(20世纪中叶)英国进步史学家和评论家正在为反对反动派伪造弥尔顿的遗著而斗争。
(译自“苏联大百科全书”第47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