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内政外交的演变

作者:资中筠




  美国总统从第一任华盛顿开始,发表就职演说成为惯例。当然,与一切政治家的宣盲一样,其中免不了虚词浮藻和自我吹嘘,但是大体上还是表达了当时的主要关注点和政策取向。把美国有史以来43位总统的就职演讲集结成书,从头读去,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轨迹就逐步浮现出来。其中既可以看出贯穿始终的,作为美国立国的原则和精神,也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的政治演变。
  
  宪法至高无上的地位
  
  美国建国的独特之处是先有相对独立的各州,然后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联邦。维系一个统一国家的纽带全靠一部宪法。这就确立了宪法在美国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立国之本,也是国家存续的命脉。宪法的制定过程中各方争论激烈,而一旦通过,就神圣不可侵犯。华盛顿的就职演说要言不烦,中心就是要按宪法行事。他坚信这部经过充分讨论,精心制定的宪法能保证维护刚刚建立的自由政府。他预言这样的政府不但会赢得美国人民的拥戴而且将受到全世界尊敬。他所要求于国会的,也是自己许诺执行的,就是根据宪法“坚定不移地”加强“对自由人特有权利的尊重”和促进“对社会和谐的关注”。这两点就是他理解的政府的职责。华盛顿第二任讲话更加简短,只有一句话,就是如果我有违法行为,甘愿受惩处和谴责。他的讲话为历届总统奠定了基础。二百多年来,无论是哪一任总统,不论其具体政策如何,首先都要强调忠于宪法。
  
  保证人民的基本自由权利
  
  在宪法框架下施政的侧重点在不同形势之下有所不同,而永恒不变的是保证人民的基本自由权利。每位总统都以不同的语言表达这一原则,其中针对性较强,意义比较重大的有以下几人的讲话:
  第三任杰斐逊总统是美国开国元勋中的思想家,对丰富和发扬美国的民主自由理论有很大贡献。他的两次就职演说都对自由的原则有较详细的阐述,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新闻自由。杰斐逊在许多著述中倡导新闻自由不余谴力,并把它视为民主的基石。但是他上台时面临政敌利用报纸对他大肆攻击和诽谤,无所不用其极,使他的工作备受干扰,精神很痛苦。应该如何对待?这是对他的信仰的严峻考验。当时有些州现存的法律是可以用来以诽谤罪对报纸加以惩罚的。但是他决心不这样做,仍然坚持“公平而充分地进行实验……不倚仗权势的自由讨论是否就不足以传播和捍卫真理?”在他第一任内进行了这一实验,在第二任内宣称这一实验已经做过,结果证明“真理与理性已经守任阵地以对抗错误的、意见和事实,那么受制于真理的新闻界也就不需要其他法律约束。”杰斐逊作为总统,在被新闻界的诽谤攻击困扰中坚持住了新闻自由的原则,没有“叶公好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作为美国立国初期的奠基者之一,其意义怎样强调也不为过。这对美国以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而且,正如他所说,对这个世界来说也有意义。
  哈里森总统(1841)是到那时为止最具改革思想的总统。他在位时间最短(只有32天),而就职演说是最长的之一。这篇演说对美国宪法和民主制度做了最详尽的阐释,也是针对时弊的一个总结。其中有不少警句。他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保护个人的自由权,一是限制政府权力。他也提出,“新闻自由是个人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堡垒”,“控制新闻舆论是最卑鄙的手段。”在限制政府权力方面,他详细而具体地规定了分立的三个部门各自的权限,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一是反对总统连任,因为“最容易孳生权欲的,莫过于长期身居高位的人”;二是不允许行政官员成为总统的驯服工具;三是总统不应有财权,主张财政部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针对当时党派斗争的弊病,提出“不宽容的党派主义是自曲精神之大敌。”他认为只有制度不够,还要大力培养自由精神,指出历史上充满了以民主之名窃取权力的例子。此外,他注意到富者益富,贫者益贫的现象,提出改革金属货币制度。
  可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死因正是由于他在寒风中坚持发表长篇演说而得了肺炎。他的许多主张都未能付诸实施。在他以后,美国经过了许多改革,但是他所提出的一些根本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对照当前美国的现状,颇能发人深思。这篇演讲不大为人注意,但确实是至今还值得一读的重要文献。
  在美国建国的前期,谈自由、人权和民主制度是正面谈,潜在的对立面可能是英国的王权。到二战后冷战期间,从杜鲁门开始,讲自由、民主就是针对“共产主义”,到小布什,则针对地球上一切“专制”政权。重点从内向转为外向。
  
  维护联邦,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由于美国建国的特点,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权限和利益的分割和调整是一个重要问题。从华盛顿、亚当斯直到林肯,强调联邦的重要,反对地方分裂始终是总统讲话重点之一。每一个时期有不同的针对性。在最初阶段,各州还不习惯于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因此,华盛顿在演说中诉诸代表们的高尚品质,相信“任何地方偏见和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振对立,都不会使我们偏离全局观点和公平观点。”随着逐步拓展新边疆和新的移民不断增加,新加入的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新移民的教育和融人问题,以及新加入州的蓄奴问题与南方各州的矛盾都日益突出,所以仍然需要不断重复美国的基本信仰和自由制度,强调联邦的重要性。
  到后来,蓄奴问题日益尖锐,潜伏着分裂的危机。在这个问题上几任总统都是强调维持联邦的重要性而对奴隶制采取妥协的态度,直到南北战争前夕的布坎南总统仍然反对取消奴隶制,保证维护蓄奴州的权利。
  林肯的名字是以维持国家的统一和解放黑奴载人史册的。其实,林肯一开始只关心维护国家完整,避免内战。他在第一次演讲中反复说明的就是反对分裂,并保证政府不首先使用武力。在奴隶问题上他不但承认南方蓄奴州保持奴隶制的权利,还支持引渡逃亡奴隶,并认为这是合乎宪法的。他甚至表示接受国会通过的修宪:“联邦政府永远不得干涉各州的内部制度,包括对应服劳役者规定的制度”(也就是不得干涉奴隶制),不反对其成为永久的,不可撤销的规定。
  所以,内战是南方分裂主义者挑起的。他们不但要维护在该地区已经存在的奴隶制,而且要加以扩大。另一方面,支持黑奴解放和反对奴隶制的舆论和运动也日益强大。林肯夹在这两股势力中间,妥协不成,被迫接受内战,解放黑奴的宣言是在战争爆发后第二年发表的。在林肯的第二任演说中,他说谁也没有预料冲突的根源(奴隶制)会随着冲突本身而消除,甚至提前消除,这是天意。
  南北战争以后,联邦已经巩固,这个问题不再是总统讲话的议题,最多只涉及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在财政、福利、税收等具体分工负担上的调整。
  
  以不断的调整和改革维护美国制度
  
  坚信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贯穿于历届总统的演说中。如最后一位开国元勋门罗总统把一切成就都归功于美国代议制的优越性,认为美国政府是“一个足以达到社会契约所规定的任何目标的政府。”
  不过,在门罗声称美国已具有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的规模与能力的同时,欧洲国家所有的矛盾和弊病也在美国显现出来。社会的稳定、和谐不能自动永久保持下去。改革开始提上日程。杰克逊总统(1829~1836)首任演讲中承认“公众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并许诺将政治改革明确列入行政任务表。所以通常美国史家谈到改革时,把杰克逊列为第一位改革总统。其后1837年美国爆发第一次严重经济大萧条,因社会矛盾尖锐化而发生动乱,美国的制度经受考验。前面提到威廉,哈里森总统的长篇讲话,就是针对这种形势而提出的初步改革设想。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已经进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前列,社会不公正、两极分化、劳资冲突、政治腐化日益严重,这些也都反映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政府开始对资本采取适当的限制,导致在本杰明·哈里森(1888~1891)任内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
  最重要的改革是在老罗斯福到小罗斯福之间的四十年间完成的。在世纪之交,美国刚好走到十字路口。西奥多·罗斯福(史称老罗斯福)于1901年上任,他的就职演说最典型地表达了美国对自己繁荣强大的信心和对面临的挑战的深刻认识。他把问题概括为“与工业中心巨大财富积累密不可分的烦恼与焦虑”,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实验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我们自己的幸福,而且关系到人类的幸福,倘若我们失败了,全世界自由自治政府的基础就会动摇。”本着这一理念,他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他的演说最短,实施的改革却影响深远,开始了政府介入劳资冲突的仲裁,而且大胆地抑富助贫,把自己的政策汇入当时的“进步主义”潮流。从他开始,政府把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提上日程,通过一系列法案遏制资本的恶性膨胀,保护劳工的权益,实际上逐步超越政府对经济的“不干涉主义”的传统,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小罗斯福)的“新政”做了铺垫。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