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内闱》一书的译名问题及其他

作者:莉 苇




  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伊沛霞(Patricia Ebrey)的名作The InnerQuarters: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被译为中文,收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5月出版。关于此书的学术贡献,多处评论,兹不讨论。然而在中的错误。其出现密度之大,令我怀疑是否该买这本书。作为一名也经常从事专业文献翻译的人,我觉得从提高学术和文化交流的准确性、避免因转译错误而造成误解这个角度而言,有必要指出我所注意到的一些错误。希望能够引起译者的注意,除了对这份《文献目录》做一些改进,也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正文的翻译,以求呈现给读者一个有更高价值的译本。
  第一眼看去,书的标题就有问题,此书的副标题应译为“宋代妇女的婚姻私生活”,而不是现今中译本所译的“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而且书的封面和扉页所附的英文标题是The Inner Quarters:Marriage and the Lives of ChineseWomen in the Sung Period,书的封三版权页上所出现的英文标题则是The ln-net Quarters:Marriage and Lives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Sung Period,注意,前者在lives之前有定冠词the,后者则没有,在附列原书的标题时都会出现这样的不一致!那么该书的原名究竟是哪个呢?在网上检索了一下,知道应该是thelives,版权页上印的是错误的。
  《西文参考文献目录》中的错误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名翻译的问题,另一类是文献名称翻译的问题。
  
  一、人名翻译
  
  《目录》中涉及的人名有两类,一类是海外华人学者,一类是西方血统的中国研究者,处理这两个群体的中文名字时,译者都出现了不同性质的问题。
  
  1、关于海外华人学者
  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名字,有一类是本可查知其中文名字的。对于这一类,出现明显的翻译错误,多少有些对本人不敬。以下四人的名字就错得离谱(破折号之后为该书译者所给的译名,括号中数字为中译本页码,下一段亦同):陈荣捷(Wing-tsit,Chan)——詹(第278页),秦家懿(Julia Ching)——青(第279页),李敦仁(Dun J.Li)——李(第291页),柳无忌(Wu-chi Liu)——刘(第291页)。译者既然可以写出林语堂(Lin Yutang)、刘子健(James T.C.Liu)、刘广京(Kwang-Ching Liu)(以上三个并见第291页)、杨联陞(Lien-sheng Yang)、杨懋春(Martin C.Yang)(以上两个并见第301页)的名字,对于同样为业内人士熟知的陈荣捷、秦家懿、李敦仁、柳无忌的名字却如此漫不经心,颇有些不可思议。
  中文名肯定写错的还有:陈荔荔(Li-li Chen)一陈丽丽(第279页),方闻(Wen Fong)——冯文(第283、295页),何惠鉴(Wai-kam Ho)——何维凯(第286页),陶晋生(Jing-shen Tao)——陶晋升(第297页),罗郁正(Irving Yucheng lo)——罗(第291页)。而以上几个人名,都可从《美国中国学手册》上查到(孙越生、陈书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但该《手册》中把陶晋生错写为陶京生)。
  另一类是一时无法查到中文原名而以音译的,这种情况按照惯例应在译名后加注“(音)”,让人知道这个译名只是音译而可能不是作者本名,若有读者知道自可补充,同时也为译者留下余地,不失为负责任的态度。但在这份目录中,华人学者的中文名有的只译姓氏,译出全名的后面无一有此标志。这样一来,读者会认为这个译名是准确的,贻笑于知者而贻害于不知者。这些例子目录中随处可见。
  此外,对于早期华人姓名和当代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华人姓名的拼音惯例,译者应有所了解而力求符合,不能杜撰,比如Chung,Ling这个名字中的姓氏Chung一般应对译为“钟”,但译者竟然创造性地译为“憧”(第279页)。类似的还有Chung,Priscilla Ching一名,此名可能表示其人原姓Ching(秦),英文名为:Priscil-la,婚后加夫姓Chung(钟);也可能表示姓Chung名Ching,又附英文名。译者译为“崇青”(第279页),虽说“崇”也是一个姓,但显然更可能是“钟”。还有T'ien Ju-k'ang一名,译为“田居刚”,我怀疑此人应为“田汝康”(复旦大学教授),因为一般Ju相当于汉语拼音的ru。
  在此附带一提,文献目录中出现瞿同祖的著作Law and Society in Tradi-tions China,译为《古代中国的法律和社会》(第279页),仅此一条就包含三处错误。首先,瞿同祖的西文名写为Ch'u T'ung-tsu,而实际上Ch'u应拼为Ch'ǖ;其次,traditions一词是traditional的误拼;第三,将traditional China译为“古代中国”虽然也讲得过去(事实上,ancient China才习惯上译为“古代中国”),但此书实即《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中华书局1981),只是1961年的英译本比1947年的中文初版本有修订和补充,因此直接采用中文本之名更合适。即使直译,也可采用瞿同祖自拟之名《传统中国的法律与社会》。
  这份文献目录中不止一处将韵母拼写为u,比如吕坤的lu拼为lu(第285页),《列女传》的nu拼为nu(第286页)。
  
  2、关于西方血统的中国研究者
  对于西方研究者的名字,译者有的以其中文名相称,有的尽管其人也有中文名,却只是音译,按理在同一篇中应该做到体例统一。而且,在中译本中,对于有中文名且该名也较为人熟悉的,还是用中文名为好,至少应该在直译名旁注明其中文名。就我利用手边的资料所能获知的而言,卡希尔(James Cahill)(第277页)、杜利特尔(Justus Doolittle)(第280页)、弗兰克尔(Hans H.Frankel)(第283页)、甘布尔(Sidney D.Gamble)(第284页)、海托华(James R.Hightower)(第286页)、史密斯(Arthur H.Smith)(第296页)、谢弗(Edward H.Schafer)(第296页)诸人分别有中文名如下:高居翰、卢公明、傅汉斯、甘博、海陶玮、明恩浦、薛爱华。尤其卢公明和明恩浦都是十九世纪美国公理会在华传教士,在中国皆以汉名行世。
  从整体上看,译者音译西人姓名,一般是只译其姓,而略其名。然而却又有几个译了名却不译姓。比如Vivien W.Ng,译为“维维恩”(第293页),但至少也应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