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1期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作者:张书克




  杨绛在回忆录《我们仨》中这样说道:“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句诗包含了无限的人生感慨,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
  这句诗的最早出处也许是白居易的“简简吟”。全诗如下:“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玲珑云髻生菜样,飘摇风袖蔷薇香。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里面除了对美丽少女夭折的无限痛惜外,还含有“色即是空”的感触,以及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
  不知从何人开始,白诗被改成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并且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流传。元人高明(高则诚)的杂剧《琵琶记》第四出中,就出现了这句诗。明清人写的小说中,这句诗出现的频率极高,几乎成了陈词滥调。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金瓶梅》第二十六回“来旺儿递解徐州,宋蕙莲含羞自缢”,潘金莲挑唆孙雪娥羞辱宋蕙莲,宋蕙莲含羞自缢后,作者感慨道:“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对那个美丽而又不幸的灵魂充满了同情。
  其实,这种“好景不长”的意思不仅中国古诗中有,外国现代诗歌中也有。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诗Nothing Gold Can Stay(这首诗的题目用“世间好物不坚牢”来翻译是最恰当不过了)很值得一提: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But only so an hour.
  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
  So Eden sank to grief,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
  这首诗的意象和音节实在是太美了,虽然它很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味,却很难翻译成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