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7期

域外书情

作者:佚名




  特约主持:沈宁
  《坎南之畔》(At Canaan's Edge),泰勒布兰克,(Taylor Branch),Simon&Schuster出版,零售价:35美元
  
  同许多中国读者一样,有些美国读者也希望领袖人物的形象单一化,不过原因不同。美国读者这么想,是为了便于领会和记忆领袖人物,而中国读者则会认为,太复杂有损领袖人物的伟大形象。而且对于美国人来说,如果领袖人物的死亡具有戏剧性的话,比如被谋杀等等,更会引起他们对领袖人物的兴趣,甚至崇拜;这也是中国人不大愿意同意的,中国人更愿意自己的领袖人物寿终正寝。
  美国的林肯总统、肯尼迪总统,都因暗杀而死,关于他们的故事讲了千千万,仍然远没有满足美国广大读者的愿望。还有一个美国英雄人物,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先生也属此类。这些领袖本来都是思想、性格极为复杂的人。其实,思想、性格简单的人做不了领袖,只不过有些人更愿意相信一些编造的神话。
  对于希望了解领袖人物复杂生命历程的人来说,最近出版的(坎南之畔)(AtCanaan's Edge)是不会让他们失望的。美国作家泰勒·布朗克Craylor Braheh致力于研究美国民权运动历史,出版一套三卷巨著(金年代的美国1954~1968)(America in theKing Year 1954~1968)。这本《坎南之畔》是此一系列的第三本,也就是最后一本,详细记录了马丁·路德·金领导争取自由的进军至他被暗杀的那段历史,描绘了马丁·路德·金和其他许多民权运动的领导者。
  历史记录是必须真实的。作者布朗克在新作里写了马丁·路德·金在民权运动中与其他领导人之间的严重分歧和激烈争执以及他的婚外情生活。马丁·路德·金的婚外情,在一千多页的书中只有一页,其影响却不容低估。有人甚至认为这种个人生活问题,严重贬损了他作为民权运动领袖的形象。
  书中详尽地描述、分析了马丁·路德·金在民权运动中与其他领导人之间的分歧和争执。事实上,马丁·路·德金始终努力于民权运动内部的团结。那是一个艰难的时代,艰难的社会。马丁·路德·金和他领导的民权运动必须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从种族分离政策,到反对越战,到争取黑人的选举权等等。最后马丁·路德·金成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象征,吸引了无数的青年投身于这场运动。他的名言:“我有一个梦想”,至今仍被经常引用。但同时,他所采取的手段也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比如当时的美国非暴力学生协调委员会(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 Commlttee)就指责马丁·路德·金“从他们的牺牲中窃取公众荣誉。”
  通过三卷历史著作,布朗克不仅记录了民权运动的历史,也记录了整个美国在二战之后所走过的艰难道路,经验和教训并存,具有非常宝贵的现实和借鉴价值。作者布朗克在书中没有对历史做出自己的结论,他举出历史事实让公众来思索:我们究竟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回避或者篡改和抹杀历史,特别是那些不光荣的历史,无益于今天的进步,只会导致错误的重犯。
  书的开头用了二百页篇幅描述从小城塞尔玛(Selma)到密西西比州首府蒙哥马利(Mentgomery)的进军(march)。那次进军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争取自由的进军。事实上,进军分为三次,发生在1965年3月。第一次刚从塞尔玛出发不久便遭到当地警察和州警察的拦截,参加者被逮捕和毒打,最后被驱散。塞尔玛当地的一个黑人牧师后来甚至遭到暗杀。
  游行示威者遭军警毒打,牧师被杀等景象通过电视和报纸的报道,极大地震惊了全美国的民众。借着这股民间浪潮,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1965年推动通过了选举权利法案。约翰逊总统对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曾经有过几次,历史与命运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相交,构成一个转折点,重新开始人类对于自由的永无终止的追求。这种转折,曾发生在Lean,on和Concord。这种转折,一个世纪前发生在Appomatox。这个转折,上个星期发生在阿拉巴马州的塞尔玛。
  该演讲与那三个月时间,是约翰逊总统生涯的亮点,也是他的暗点:使他成为最成功的为美国民众争取更多公民权的总统;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下令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发动进攻,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越战历史。如同作者布兰克所说:本来约翰逊总统和马丁·路德·金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但是越战把他们两个分开到对立的阵营。
  第二次塞尔玛进军由马丁·路德·金亲自领头,但是很快就结束了。因为马丁·路德,金决定遵守法庭的裁决,认为那项裁决有利于民权运动的发展。其后不久,第三次自由进军就开始了,而且从塞尔玛出发,进军到州首府蒙哥马利市。这次进军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至今仍然是难以估计的。作者布兰克说:那次进军的影响,可以在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感觉到,小到卧室,大至奥运会。可以说是阿拉巴马那股非暴力运动思潮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布兰克的新著,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档案文件以及美国总统的记录资料,是纪实作品。可是其中许多事件的发展,读起来就像是惊险小说的情节,离奇曲折,出人意料。特别是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年轻一代,读来简直不敢相信当年的美国居然曾经发生过那样的事。但是作者所写翔实无误,栩栩如生,令人不由不信。
  书中记录马丁·路德·金带领他的追随者们移师芝加哥,把自己的民权运动和非暴力主义,扩大为全国性的运动,告诉美国人民,种族主义并不仅仅存在于美国南部。不幸的是,本来比较泛义的民权运动,慢慢变成了一种单一黑人权利运动,甚至出现了激进的暴力活动。 马丁,路德·金生命的最后几年,最头疼的问题是如何对越南战争表态。就个人而言,他从一开始就激烈地反对越战,但是他如果经常地公开表态反对越战,就伤害了与约翰逊总统的关系,而约翰逊总统是马丁·路德·金民权运动的最重要的支持者。直到1967年,他才在纽约发表一篇公开演讲,要求尽快结束越战。那篇讲话跟后来的许多反战言论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是他因此遭到许多媒体的攻击,也被民权运动内部的许多人批评。其后不到一年,马丁,路德·金就被暗杀了。
  布兰克描写马丁,路德·金的被刺身亡,几乎是使用了诗一般的语言,非常地温和静穆,让人读了心头止不住颤抖。他写道:马丁·路德·金一生坚持非暴力的斗争,让他在自己的运动内部都显得孤立。而他对于自由的呼唤,给他的祖国的人民留下无比辉煌的遗产,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将会永远的留存在人们心中。
  《莫扎特的女人们:他的家庭,他的朋友,他的音乐》(Mozart's Women:HisFamily,His Friends,His Music)金恩·格洛夫尔(Jane Glover)著,哈波·科林斯(Hatp-er Collins)2006年1月3日出版,416页,27.95美元
  如果看到书名,以为这本书属于“秘史”一类,拿莫扎特开涮,那就大错特错,最好走远,不要来碰本书的边,以免亵渎莫扎特。美国的主流出版界,至今保持着严格的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