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5期

侯宝林演话剧

作者:侯 錱




  在先父的《自传》中,有关他组团出演话剧的内容不多,大约只有400字左右。在这半页纸的篇幅里,他将自己为什么要改行演话剧和为什么又中途停止撤出,做了大致的交待。但对演出的剧目、演员、地点、时间和他本人担任过的角色却没有详细告知。其中还有一个错误,就是把他参加话剧演出的1944年错写成了1943年(或为排字错误)。另外,剧目的名称和参演人员的名字也和报纸上的略有出入。唯独他把他领导的北艺剧艺社,说成一个“无名的小剧团”,这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它的存在实在是太短暂了。《侯宝林自传》成书于1982年,将近40年的时间,对于一些细节产生记忆错误也在所难免。对此,我认为还是应该以当时报纸上的节目预告为准。
  谈起“侯宝林演话剧”这一话题,我认为还是应该先从分析“动机”入手。据先父本人讲,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当时的杂耍业正处于低谷;二是因为他看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话剧演员唐槐秋、唐若青、林默予等人的演出,对话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声报》1943年12月报道:“话剧为是年最走红运之一项,中国旅行剧团唐槐秋、若青父女于十月杪来津,竟以两个月长期之公演。于是,北洋戏园极呈蓬勃热烈之气象。一般时代人物咸以一睹‘中旅’为欣快,其势力之澎湃大有压倒京剧之势概,虽豪华一流之‘中国’[指专演京剧的中国大戏院]亦瞠乎其后”)。这一点,用南开大学薛宝琨教授的话说:“至于演话剧,那是‘文化人’的‘文明事’,是‘新文化运动’在世俗生活中开展的结果。里面既有‘德先生’‘塞先生’——民主与科学新思想的宣传,又有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永恒主题’。特别是时兴的‘蓝青官话’在传达‘小资味儿’的同时,更把流行的新观念、新语汇展现得淋漓尽致。”(《侯宝林评传》)因此,像先父这样天然生就有一副对新生事物敏锐触角的人,爱上话剧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后来,又有人补充了一点:认为自相声艺人小蘑菇领导的“兄弟剧团”诞生以来,一直很受欢迎,无疑也是进一步催生侯宝林“话剧情结”的原因。对上述几点,我表示赞同。不过,对于互联网上出现的一段“历史对话”里暴露出侯宝林当时的另外一些“想法”,似乎也应被考虑在内,作为“动机”得到认同——
  侯宝林演话剧的时候,有一次在文燕阁的门口,碰见自己的一个同行。
  他问:“你在哪儿?”
  侯答:“在演话剧。”
  他说:“你那么好的相声为什么不说?”
  侯说:“相声怎么说呀?我们是靠艺术吃饭。我们不偷谁也不抢谁,有人 就是看不起我们,连我们相声演员自个儿在台上都说:‘我们就是您驾前的 欢喜虫,您喜欢养个鸟呀,养个吧狗儿呀,我们也是一样’……”
  侯宝林接着还说:“我为什么要干这个呢?我不能找个别的行当吃饭吗? ……将来要是干不下去,我再回来,我还仍然说相声,但再不说那些乱七八 糟的,我一定把相声搞进艺术圈!”(http://www.sdqy.gov.cn/Article_Print. aso?ArticleID=151)
  很显然,父亲认为他所栖身的杂耍领域不够“艺术”,相声艺人不自重;也从未得到过世人应有的尊重。这一点,始终都是他内心深处一道流血的伤口,就是在他成名以后也不例外。有报道说,1947年侯宝林曾在后台当众赌气发过一个“毒誓”:“如果我侯宝林这辈子再让我儿子说相声,就……”我想,这也是后来他为什么坚决反对我三哥侯耀文学说相声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先父自1940年6月赴津献艺始,到他1945年回北平,几乎没有脱离开“燕乐”杂耍园,而以霍克家、陶露萍为首的奎德新剧社(后改名露克话剧社)是1942年5月与燕乐戏园签约的。因此,在后来的长期合作中,改良文明戏(或称新剧)对先父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下面是1942年6月份奎德社的演出清单:
  1、《上海阔小姐》6月1日
  2、《红霞》头本6月2日
  3、《红霞》二本6月3日
  4、《吴事忙》6月4日
  5、《母女秘密》6月5日
  6、《原来如此》6月6日
  7、《看破红尘》6月8日
  8、《红掌记》6月9日
  9、《慧眼识英雄》6月10日
  10、《情海疑云》6月11日
  11、《藕断丝连》6月13日
  12、《女看护》6月14日
  13、《别鹄离莺》6月15日
  14、《情女痴郎》6月16日
  15、《粽子》6月17日
  16、《粽子》6月18日
  17、《卖花女》6月20日
  18、《阴魂》6月21日
  19、《鸳鸯的血》6月23日
  20、《马介甫》6月24日
  21、《钟情难忘》前本6月25日
  22、《钟情难忘》后本6月26日
  23、《吴事忙》6月27日
  24、《新美人计》6月28日
  25、《新美人计》6月29日
  26、《红霞》6月30日
  1944年8月31日,当时的华北新剧协会天津分会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天津剧团联合竞赛演出”,参加的单位和参赛的剧目有:
  绿宝剧团领导者:田心(甜心)参赛剧目:《王三》(又名《醉了》)
  华北剧社 领导者:李燕生 参赛剧目:《花瓶夫人》
  天明剧团 领导者:郑政 参赛剧目:《幻梦》
  白河剧团 领导者:王焕章 参赛剧目:《最后之爱》
  北艺剧团 领导者:侯宝林 参赛剧目:《结婚前奏曲》
  新中华剧 社领导者:沈异虹 参赛剧目:《安眠药水》
  兄弟剧团 领导者:小蘑菇 参赛剧目:《模特儿》
  北联剧团 领导者:廖英 参赛剧目:《湖上的悲剧》
  据查,除北艺剧团和兄弟剧团外,其他参赛的均为专业话剧团社。其中,绿宝剧团是当时上海一个非常有影响,知名度很高的剧团,他们参演的剧目《王三》(又名《醉了》)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熊佛西(1900 1965)先生独幕剧的代表作。“全剧的背景是清朝末年。主人公王三是一个在衙门当差的刽子手。他是一个生性怯懦的人,贫困潦倒的生活迫使他以杀人为业。王三只能每每在醉酒大哭后,重又操起屠刀。”戏剧理论家马彦祥曾评价说:“在熊氏的作品中,我个人以为最满意的要算是《醉了》,这不仅是熊氏的成功之作,即在近来的剧坛上,也不愧为稀有的剧作。”
  北联剧团参赛的剧目——《湖上的悲剧》,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被称作中国三大名剧(《雷雨》《子见南子》《湖上的悲剧》)之一,是田汉“写出灵肉分裂生活之苦恼的代表之作”。华北剧社则是一个进步剧社,曾经创作过名剧《不要杀他》。白河剧团的《最后的爱》1931年已被拍成电影,想必早已为观众熟知。新中华剧社的《安眠药水》是陈绵根据法国戏剧家白纳的剧本改编而成的一个“完全靠简练紧凑的对话使观众领略一切的动人喜剧。”当时的《模特儿》一剧有两种本子,一是据当时著名女作家赵清阁1936年在《妇女文化》月刊发表的电影文学剧本《模特儿》改编的,另外还有熊佛西的同名话剧《模特儿》。我想,按照兄弟剧团的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