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6期

《辛瑞那》:西方良知背后的东方主义凝视

作者:孟 迁




  中东的沙漠,浩瀚而安宁。一列车队停靠在公路的一侧。然而,坐在这些轿车里的乘客们想不到的是,透过监控设备,美军的技术人员早已将他们的位置掌握得一清二楚。随着兵士们的沉静的声音——“四英里”、“二英里”,一枚导弹落在排在第四位的银色轿车上。车内乘客无一幸免,连路面也被炸出一个大坑。这是美国影片《辛瑞那》(Syfiana)结尾处的场景。《辛瑞那》拍摄于2005年,是一部以石油问题为主题的影片。虽然就绝大多数好莱坞影片而言,临近尾声的爆炸往往是恶有恶报的象征,是鼓舞人心的环节,而《辛瑞那》里的这场爆炸却令人扼腕叹息。
  美军所要谋杀的,是影片虚构的一个盛产石油的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王子Nasir。事实上,爆炸发生时,Nasir王子正在前往皇宫的途中。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发动一场政变:就在不久以前,国王作出决定,本应属于Nasir王子的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Nasir王子曾在牛津大学读书,还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阿拉伯世界的皇室成员中,是比较有才华有抱负的一位。Nasir王子计划自己当上国王后,就对国家进行一番改革。事实上,这个国家虽然通过石油贸易,赚取了不少财富,但是,作为传统的阿拉伯国家,在这里,商业遭到抑制,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持异议人士被投入监狱甚至处死。Nasir王子希望将他的祖国改造成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建立议会和独立的司法机构,并且给予妇女选举权。Nasir王子的思想虽然与西方的观念相近,但是,对于美国方面而言,他却是一个麻烦的人物——Nasir王子反对美国在他的国家驻扎军队,在石油贸易上,也不愿受美国方面的钳制。不过,在Nasir看来,那些美国的石油公司与其说是到中东的产油国寻求合作,倒不如说是来榨取这片土地下的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而且,在石油资源正在一天天地趋于枯竭的情况下,已经探明的剩余的石油资源中,有百分之九十储藏在中东地区。Nasir王子没有与美国的石油财团Connex公司合作,而是把一个庞大的天然气开发合同交给了中国的企业。
  Nasir王子的弟弟是当今中东国家统治阶层的缩影,他虽然也曾经在牛津大学受教育,却是一个只懂得声色犬马的公子哥,至于治国的能力,则是半点也无——用Nasir的话说,他是个连妓院也不会管理的人。可是,对于美国方面来说,这位二王子拥有不可忽视的优点:他不反对美国政府在其国境内驻军,也愿意与美国的石油公司合作,简而言之,是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的合适人选。因此,美国方面给该国的国王施加压力,迫使他将Nasir的弟弟定为王位继承人。国王虽然支持Nasir在石油贸易上摆脱美国石油公司的控制的努力,而另一方面,这位年事已高,且每天在轮椅上度日的国王已经没有开罪西方人的斗志了。与承担作为国王的责任相比,他似乎更加向往去欧洲安度晚年。Nasir王子无法接受其父亲的决定,准备通过政变来夺取王位。至于美国方面的有关势力,则在以政治手段压制Nasir王子失败的情况下,索性向Nasir的座驾发射了一枚精确制导导弹,将其置于死地。
  值得一提的是,当Nasir表示不肯接受国王关于王位继承人的决定而转身离去时,他的弟弟非但没有显示出焦虑,反而露出一丝微笑,可见对于美军的刺杀计划,他其实是心中有数的。对于片中那个阿拉伯国家的民众而言,Nasir王子本是他们改善生存状态的希望,然而,Nasir的弟弟——这位事实上的继任者——不仅昏唐无能,而日心思狠毒,可想而知,该国民众的生活恐怕会越来越黯淡。
  与Nasir王子一同被炸死的人中,有一个名叫Bob的美国人。Bob从美国赶赴中东,就是为了提醒Nasir王子,他可能会遭到刺杀,却不幸刚好遇上了这场爆炸。Bob曾经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工,在中东地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事实上,就在前不久,Bob曾依照来自上级的指示,前往黎巴嫩行刺Nasir王子。当时,Bob的上级告诉他,Nasir王子是一名恐怖分子,与基地组织有来往,在经济上对后者给予支持。由于中央情报局在伊朗的线人Mussawi叛变,Bob的刺杀行动不但没有成功,就连刺杀计划本身也被Mussawi公布于众。为了逃脱罪名,Bob的上级竟宣称Bob的行动早已不在其控制之下,把刺杀Nasir王子的责任推到了Bob个人头上。Bob在调查后发现,事实上,刺杀Nasir王子的计划并非来自中央情报局官方,而是由一个名叫Dean Whiting的人在幕后策划的。影片虽然没有直接指明此人的身份,却暗示他是美国某个大律师事务所的所有者,在华盛顿颇有影响力,而上文提到的Connex石油公司就是Whiting的事务所的客户。而且,DeanWhiting也曾经与Nasir的弟弟接触,表示愿意帮助他夺取王位。作为中央情报局的特工,Bob效忠的对象是美国政府,而非大型石油公司的商业利益,因此他决定支持Nasir王子。
  爆炸发生时,现场的另一名美国人——Nasir王子的首席经济顾问BryanWoodman——侥幸地躲过了致命的爆炸。Bryan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深信Nasir王子计划中的变革将会成功,而Nasir会像伊朗的前国王一样,在这个阿拉伯国家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Bryan甚至希望Nasir建立的民主国家将会对整个中东地区产生良好的影响。事实上,在结识Nasir王子之前,Bryan本是一名能源市场分析师,在日内瓦的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当时,Bryan携家人参加了Nasir王子在西班牙举办了一个招待会。而就是在这个招待会上,Bryan六岁大的儿子死于触电事故。Bryan之子的死亡虽属意外,但或许也隐喻着,在中东的土地上,美国式的纯真理想也许注定逃脱不了夭折的命运。
  事实上,本片的片名“辛瑞那”是华盛顿的智囊团对他们理想中的中东地区的称呼,即石油和财富的代名词。然而,真实的中东,远远不是美国石油公司的“辛瑞那”。Nasir王子去世后,他的弟弟登上了王位,而Connex公司也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在波斯湾开采天然气的巨额合同。然而就在Connex公司为此庆功之际,巴基斯坦青年Wasim驾驶载有爆炸物的渔船,向Connex公司的天然气运载基地发动了自杀式袭击。Wasim是一名失业的石油工人,原本在Connex公司位于波斯湾的工厂工作,是国际能源市场资本运作的牺牲品。Wasim失业后,他通过Connex公司申请的签证也即将作废。由于不会讲阿拉伯语,Wasim找不到新的工作,而他在移民局门前排队时又仅仅因为说话即遭到殴打。生活无着的Wasim进入了一所伊斯兰激进组织所属的学校,在那里,Wasim不仅没有被看作处于社会边缘的外籍劳工,反而得到了兄弟般的关爱。对于Wasim这样的底层打工者而言,他们的希望似乎在于以极端的,却又似乎是符合他们的伊斯兰信仰的,同时也是纯洁而虔诚的方式去毁灭这个现存的社会,并让自己的灵魂进入天堂。然而,另一方面,Wasim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一份工作”,“让母亲过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