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3期

精神分析:二十世纪的巫术?

作者:袁 晖

获得任何事实的验证,把这种天方夜谭般的说法作为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的基础是荒唐的。
  
  弗洛伊德欺世盗名?
  
  随着时光的流逝,精神分析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精神分析的时代终于在1990年代结束了。目前在北欧和英国,精神分析学说已经不再在心理学系讲授而是在哲学系讲授,而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已被“嗤之以鼻”。在近3亿人的美国,只有5000人接受精神分析。据说,著名的纽约精神分析协会已难以再发展新的会员了。如今连许多精神分析医生也承认,精神分析的疗效十分有限。但他们又说,虽然不能治病,但精神分析“有助于”生活。无论如何,精神分析是一种人道主义的治疗方法。多少有些心理障碍的人不用担心被关进可怕的精神病院,只要肯花钱就可以在绿树成荫的社区里向精神分析医生“倾诉”,心情愉快地过日子。
  据说,法国和阿根廷是当今世界上最信奉弗洛伊德的国家。目前法国仍有3/4的精神病医生参照精神分析方法进行治疗,而法国大部分心理学院系只向未来的临床医生讲授由弗洛伊德学说派生出的治疗方法。根据国际流行病的资料,有各种精神障碍(抑郁、疯癫、恐慌、焦虑等)的人在人群总数中所占比例在各国大致相似(8%~10%)。但是调查证明,法国是消费精神药物特别是抗抑郁药和镇静药方面的世界冠军。有学者指出,精神分析在法国的绝对统治助长了精神药物的滥用,因为人们难以找到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2004年2月,法国享有盛名的科学研究机构“国立保健及医学研究学院”(INSERM)发表了一份关于几种不同的心理治疗方法的疗效的“评估报告”。此报告宣称,上万次的科学研究和分析证明,精神分析没有重大疗效。这份报告使精神分析派学者和医生感到无比愤怒,坊间一时议论纷纷。十分有趣的是,2005年2月5日,法国卫生部长杜斯拉一布拉齐(P.BOUSTE-BALAZY)向媒体宣布:“人的心理痛苦是无法评估的”。同时他还宣布,那份“评估报告”已从卫生部的网站上撤掉,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卫生部长的话不仅没有使议论平息,反而掀起了轩然大波。有的人认为,卫生部长阐明了一种学术宽容的态度,不同的医疗观点和方法都有存在的权利。有的人则认为,卫生部长的立场是令人惊讶的,它说明法国的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回到了不接受任何科学检验的蒙昧主义。相当多的精神分析医生当然十分高兴,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反正心理痛苦是无法评估的,所以人们对于精神分析疗效的质疑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事件被人们称作“巴黎之争”。
  “巴黎之争”不禁使我们想到基督教历史上有名的“巴利阿多里之争”(con-troverse de Valladolid)。后者发生在16世纪的罗马教廷和西班牙教会之间,双方争论的不是心理痛苦的问题,而是印第安人有没有灵魂的问题。众所周知,当时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发现了并正在征服美洲新大陆。就是在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论中,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以及他们所创造的文明遭到了灭绝性的杀戮和毁坏。
  同样是在2005年,法国一家出版社推出了《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LE LIVRE NOIR DELA PSYCH-ANALYSE),此书成为当年法国的第八大畅销书。这是一本由欧美10个国家的40位专家学者所撰写的批判文集。此书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它是对弗洛伊德学说创立及流行的一个世纪的总结。此书的作者们认为,精神分析不是科学的理论,也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有伪造资料以欺世盗名,贻误患者而不正当牟利之嫌。此书主编卡特琳·梅耶尔(Catherine MEYER)女士的结论是:如果没有弗洛伊德,人们可以更好的生活、思维和发展。给读者呈上的这篇文章,主要是根据此书中译本的部分内容写出。
  (《弗洛伊德批判——精神分析黑皮书》。[法]卡特琳·梅耶尔著。郭庆岚、唐志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68.00元)
  
  (本文编辑:朱 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