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期
求新与坐冷板凳
作者:徐有富
卞先生在学术研究中硕果累累的另一个原因是甘坐冷板凳。他1996年曾向大学生介绍过范文澜的治学经验,指出:“治学要‘天圆地方’。‘天’指头脑,头脑‘圆’,才灵活,能思考问题,如果‘方’,就呆板,不会思考问题了。‘地’指屁股,屁股‘方’,才坐得住,能认真读书,如果‘圆’,就滑了,坐不住了。”他还用范老的话号召大家下决心坐冷板凳。而在坐冷板凳方面,卞先生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经常能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文科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南大中文系资料室、古典文献研究所资料室、南京图书馆古籍特藏部阅览室见到卞先生的满头白发。也许是出于对卞先生的尊敬,他还获得特许,可以自由地用南大图书馆古籍特藏部的钥匙自己打开书橱取书。西北师范大学的雷恩海还描述了卞先生在家里工作的情况:“1994年夏,我受命追随卞先生处理《中华大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唐文学部三》的稿件,在先生家中展开工作。卞先生告知我,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晨七点半开始,至中午十一时半,下午二时至六时,晚七时半至十时。起初,我以为这样严格的工作时间,是卞先生为我而制定的,等到开始工作才发现,先生在早晨七时半就为我泡好一杯香茗,然后我们对面而坐,共用一张书桌,从早到晚,认真仔细地处理稿件。”我们算了一下,先生每天工作达10个半小时,而当时先生已是古稀老人。
在搜集与利用资料方面,最使人佩服的还在于卞先生心细如发,能够在阅读资料时反复沉潜,仔细研究,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一些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地方发现一些有用的材料。如《唐人小说与政治》的第一讲《“玄武门之变”与〈唐太宗入冥记〉》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在卞先生看来,“敦煌写本《唐太宗入冥记》编造建成、元吉在阴司告状,阎罗王勾太宗生魂入冥对质的故事,实际上是为建成、元吉鸣‘怨’。”但是“胜利者唐太宗,为了维护他的仁孝形象,对先发制人、杀兄诛弟、逼父让位的行为加以涂饰。唐史臣秉承太宗之意,在两朝实录、国史中篡改了‘玄武门之变’前后一连串事实的真相。”那么如何发现可靠的资料来说明问题呢?卞先生的方法是读书得间,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史官们篡改未尽的地方,并利用私家石刻等可靠资料,来揭露史书中自相矛盾之处,以恢复历史的本来面貌。如《旧唐书》卷六十六《杜如晦传》记录了如下一段对话:“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藩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卞先生分析道:“从房玄龄与唐太宗的谈话暴露出:(1)太宗当时是藩王身份,但不甘心终身‘守藩端拱’,‘必欲经营四方’,即志在即皇帝位。(2)必欲称帝的太宗,不能失去杜如晦这样的‘王佐才’——辅助他创业治国的人才。‘《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当日史臣记此事的本意,是为了表彰杜如晦有才,房玄龄荐才,唐太宗识才,无意中却暴露出太宗早有夺嫡的野心。”真如庖丁解牛一般酣畅淋漓,切中要害。
可告慰卞先生母亲在天之灵的是,她的“弥天愿”终于实现了,而且卞先生自学成才的道路与不断求新与甘坐冷板凳的奋斗精神,对我们这些后学还具有巨大的启发与激励作用。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