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期
感受唐风宋韵
作者:徐志伟
本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精神和中学审美教育的需要,结合篇幅、时代、作者等诸多因素,精选了31首唐诗、32首宋词其中39首精读,24首自读,分为“风神初震”的初唐诗、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创新求变的中唐诗、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等12个专题编写。
每个专题由[专题名]、[导言]、[正文]、[注释]、[品读与探讨]、[积累与应用]六部分组成。其中,[导言]是从诗歌史的角度,以优美的语言点出本专题的意蕴或鉴赏重点,调动学生的欣赏情绪。如“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的导言: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高昂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之音成为诗歌的主流。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序》称:唐诗至此“声律风骨始备矣”。高適、岑参的边塞诗,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开拓了唐诗的题材。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他们的诗歌充满了蓬勃的朝气,青春的旋律,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想像,闪耀着诗意人生的光辉。
[正文]选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文本,文后附绘画、书法、篆刻等名家精品,力争图文并茂。[注释]重点是解释语典、事典和古今意义差别较大、学生容易望文生义的字词。原则上力求简练,不引古人原文。[品读与探讨]着重设计鉴赏话动,让学生通过诵读涵泳,感受作品的内涵,体验情感品质,产生心灵共鸣,并初步掌握从创意、构思、意境、意象、语言等角度来欣赏唐诗宋词的基本技巧。或直接针对诗词文本作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或利用古代诗话、词话以及现代名家的重要而生动的赏析、评论作活动体验、问题探讨。强化个性化阅读、多元化鉴赏,力争创新解读鉴赏。其中,有的侧重鉴赏诗歌语言,如:
炼字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焕然生色的效果。诵读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想一想,为什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是一首深挚感人的伤别之词,词人将个人的人生体验,上升到了人类的生命共感。请反复诵读作品,谈谈“无奈”和‘自是’这两组虚词在上下片中的作用。
有的侧重鉴赏意象、意境,如:
月亮是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结合你读过的李白有关月亮的诗歌,说说这些诗中月亮意象的不同意蕴。
诵读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仔细体会“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的优美意境。想一想,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的呢?
有的则侧重鉴赏艺术手法,如:
诗歌抒发情感,可以含蓄地象征暗示,也可以直率地抒写胸臆。请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和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谈谈不同的抒情方式形成的不同艺术效果。
运用典故是古代诗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引用以往典籍中的原话或据原话稍作修改的,叫做语典;引用某件史实而高度概括的,叫做事典。请从《永遇乐》千古江山和《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中各找出一个语典和事典,说说它们在抒情言志上的作用。
[积累与应用]是在提出各专题诵读积累要求的基础上,或将课内的阅读鉴赏向课外拓展,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性活动,或进行想像文、鉴赏文、评论文等文体的写作实践。如:
在本专题中,我们学习了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赵嘏的《长安晚秋》等诗,作者或登楼远眺,或登高怀古,其情感基调总给人以“落日余晖”之感。请选取其中一首或几首与以前学过的初、盛、中唐诗中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诵读,体会其中不同的艺术境界和情感特征。
晏幾道的200多首词,几乎全是以梦境写恋情的。其中,直接点出“梦’字的就有53首,占全部词作的五分之一。有条件的同学请选择部分晏幾道词作进行探究性阅读鉴赏,并以“浅谈恋情与梦境交织的《小山词》”为话题和同学交流。
比较阅读杜甫《石壕吏》与《兵车行》,体会诗人同情人民苦难的情怀,并根据《兵车行》的内容,以纪实报道的形式,用杜甫的口吻写一篇时事报道。
二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十分重视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必修本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设计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着眼于学习过程的结构方式,明确提出了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建议。在选修课教学中,这三种以探究为核心、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教学方式和学习万式,依然可以迁移运用。
——“文本研习”提供经典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侧重于提高学生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如“‘风神初震’的初唐诗”专题针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文本研习”的设计是:
诵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请结合你对本诗的理解,圈出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并说说它的妙处。
——“问题探讨”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进入专题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如初唐诗专题针对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问题探讨”的设计是: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离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围绕专题人文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如初唐诗专题针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活动体验”的设计是:
诵读有条件的话可配琴曲《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体会诗中深沉、寥廓、宁静、惆怅的艺术境界,并和同学交流。
侧重点不同,但又是彼此交叉互相交融的,往往“探讨”、“活动”中有“研习”,“研习”中有“探讨”、“活动”,而“探讨”是核心,“研习”是基础,贯穿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
从单篇作品具体的教学过程来看,我们认为应该以“读”为核心,从参读到诵读,到美读,到比读,到议读,再到研读,根据教学要求,选择不同“读”法一种或数种,力求每“读”一次,对作品的赏析便每进一层。
——参读,就是教学生学会查阅与选读、鉴赏诗歌有关的各种资料,以便正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好基础。如苏轼词专题,我们要求学生以“我看宋词中的‘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我们对学生作出了参读建议:
可参看专著如刘扬忠的《唐宋词流派史》,论文如詹安泰《宋词散论》或《詹安泰词学论文集》中的《宋词风格流派略谈》,吴世昌《诗词论丛》或《吴世昌全集》中的《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文史知识》1984年第2期施议对的《宋词研究概述》;也可登陆“国学网•苏轼研究”网址是http://www.guoxuecom/sushiyanjiu/ssyj-1htm,收集信息。注意:从网上下载资料后一定要核对权威的纸质文本。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