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5期
第三讲 怀古咏史词(上)
作者:王兆鹏
“悲恨相续”是说,像这样的事件,在六朝还不止一次呢。六朝,都是短命的王朝,每一代的君主都是如此的昏庸,如此的腐败,想到这段历史,真是令人感慨。所以说“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往事已经尽随流水,想想往日的升沉“荣辱”、历史变迁,只能给人留下一些感慨。往事如水,寒烟迷雾之中,笼罩着丛丛芳草。这些流水、这些芳草曾经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可惜的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到现在呢,歌女们还在唱着《玉树后庭花》。《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唱的一支曲子,有的说是他创作的,视作亡国之音。最后这一句是评论,也是发感慨:现在的商女,还唱着《玉树后庭花》,她们难道不知道《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吗?另一种解释是,歌女的演唱,其实说的是听众,歌女之所以要唱这个后庭遗曲,是因为听众点播的。也就是说,现在的人,已经完全忘记了历史,还跟当年一样继续奢华。王安石对这样一种现实,怀着深深的忧虑。
从词的题材讲,王安石这首词,把人们引向了对历史的思考,也引向了对现实的观照,正如刚才说到的,这在词史上具有开拓的意义。而上一片写景如画,确实是“画图难足”,非常具有画面感,而且是立体的、动态的画面。下片的怀古,剪辑也非常见功力。不露痕迹地运用前人的诗句入词,这对后来周邦彦写词也有些启发。周邦彦的词,就是善于化用前人诗句,而且把它发展成为一种比较完备成熟的艺术技巧,这方面王安石可以说是创始者。
下面我们再来讲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你们在中学时代大概就能够背诵这首词了。这是唐宋词“金曲排行榜”的第一首。几年前,我和研究生一起做过唐宋词一百首的排行榜,《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名列第一。今年我又让一个硕士研究生做硕士论文,做唐宋词三百首的排行榜,而且加了更多的数据和条件,原来只有两个方面的数据,现在加了四个方面的数据,所用的资料和数据多了许多,最终的结果还是这首《念奴娇》高居榜首。它的得分将近300分,比第二名要高出100多分,可以说在唐宋词里头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它的知名度,还是它的影响力。
苏轼这一首词啊,本身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历代都有人给他鼓吹也是使它名扬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候名作容易被埋没,而东坡这首词,从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赞美称道,帮他炒作。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很有名的诗话著作,里面就说了:“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也。”他说是古今绝唱,无与伦比,胡仔是很有眼光又有影响力的批评家,他的话,可是一锤定音哦。他的评价,对后来的评价非常有导向性。还有金代的著名诗人元好问,在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元好问绝对是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第一流大诗人,他的《题闲闲书赤壁词后》说:“词才百馀字,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江山人物尽收眼底,确实是词中的绝唱。“闲闲”,是赵秉文,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坛领袖,赵闲闲很喜欢苏轼的赤壁词,就把它书写下来,元好问在后面题写了这个跋文。两大名流,都给他盖棺定论,说是绝唱,想不出名都不行啊!在词学史上众多的评论中,我觉得晚清黄苏《蓼园词选》对这首词的解读,最到位,深得东坡的用心。他说:“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表面上是怀古,实际上是写心,写自己的人生失意。表面上写周郎,但“周郎是宾,自己是主”,能够发现这一点很不容易。“借宾定主,寓主于宾”,这个话说得很玄乎。“是主是宾,离奇变幻,细思方得其主意处。”慢慢地揣摩,才能领会词人的创作意图和他所要表达的意思。《蓼园词选》是晚清一部很重要的词选,现在有点校本,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的。
说了半天,还是来看这首词吧。咱们一起来高声诵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开篇就非常有气势。关于这首词,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也许你们早就知道了:苏东坡在做翰林学士的时候,曾经问他的一个朋友,说:我的词与柳永词相比如何啊?他的朋友说,柳永词要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要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板,唱“大江东去”。咣咣咣,像是进行曲。读“大江东去”这四个字,我就会联想到黄鹤楼的一副楹联。你们去看过没有?记不记得?“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这副楹联也很有气势,其中的“大江东去”是直接从这首词里借来的。从画面感来说,大家可以联想到《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想像那波涛翻滚的气势!不过,我觉得《三国演义》唱主题曲时那个镜头呢,拍得还不是特别的理想。拍的是近景,只看到浪花在翻滚,却没有展现出大江奔腾的阔大气势,气势没有呈现出来。如果我是导演的话,就给他改一下。借用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才叫有气势。李白真是仙人,他仿佛利用了航拍,李白那个时候就好像知道从天上往下看,两句诗里,从黄河的源头写到黄河的入口处,纵横几千里,那可不是一般的人能想像到、能写出来的,只有谪仙才行啊!“大江东去”这四个字,包含着一股气势,一股力量,包含着阔大的空间感。同时这一句,又暗点了题目。“大江东去”,点赤壁;“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点怀古。写景当中蕴含着他对历史的思考。这滚滚东去的大江,见证着历史的变化,见证着千古风流人物。辽阔的空间、更确切地说是奔腾流动的空间里,寄托着历史的变迁感。画面给我们展现的“浪淘尽”、“大江东去”,都是空间,但“千古”两个字,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