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
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作者:陶文鹏
在李清照前后,都有词人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例如秦观《如梦令》的“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程垓《摊破江城子》的“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但这些句子都不及清照这三句传诵广远,事实上它们也远不如这三句精彩感人。什么原因呢?前文提到的陆德夫说“三句绝佳”而不是说只有“人似黄花瘦”一句绝佳,可以说他给我们品味这三句词指明了路径。明代茅暎《词的》卷一评云:“但知传诵结语,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唐圭璋先生《唐宋词简释》也说:“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其实,还不应当忽略“帘卷西风”句的作用。这三句蝉联而下,一气呵成,紧密结合,才共同创造出一个人花互怜的凄清寂寥意境。分而赏之,“莫道不消魂”句,吴战垒、吴蓓先生说:“这破空而来的‘莫道不消魂’,一语道破了前面那多少还是含而不露的感情,是词人再也无法压抑的一次情感的总爆发。江淹《别赋》:‘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消魂’二字,点破这极度愁苦的情感正由离别而引起。这句提挈性的话,振起末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双重否定的语气仿佛不是出自词中女主人公之口,而是来自为之动情伤感的第三者的所见所感。……好像是旁人眼中的客观,这种自我反观的写法,把愁苦的情思对象化,加以观照和吟味,比直接抒情更深沉,更夺人心魄,真个是不消魂也得消魂。”(陈祖美主编《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我认为,他们分析得细致、精妙。可惜,他们没有接下去赏析“帘卷西风”四字。这个四字句由抒情换笔写景,为“人似黄花瘦”作时令、环境气氛的烘托并直接引出该句。这突如其来的一股西风把帘儿卷起,于是风中摇颤的清瘦黄菊映入词人的眼帘,并在她的心中触引出一种同病相怜之感,从而使结拍句如水到渠成,自然流出。此外,因要适应平仄格律规定将“西风卷帘”倒置成“帘卷西风”,这一句式也给人新鲜奇特的美感。
结拍句“人似黄花瘦”,多种选本都作“人比黄花瘦”。吴战垒、吴蓓先生说:“‘似’是相似,程度相等;‘比’则胜‘似’,要超过几分,意味更胜。”(出处同上)陈祖美先生认为以“似”字为胜。她说:“一、现存清照词最早而又较好的版本《乐府雅词》卷下作‘似’;二、‘比’虽更进一层,但所谓黄花比瘦并非比程度,而是一种‘类比’,即作者推想,离愁之于人,犹如风霜对黄花的侵袭,伉俪睽违给年轻主人公带来的体损神伤,就像东篱初开的黄花将在肃杀的秋风中枯萎一样。这样一来,作品所要表达的悲愁和离愁的主题,既深然划一,不露痕迹,又不落窠臼,具有新意。”(《中国诗苑精华•李清照卷》)我完全赞同。我之所以把这三句同以上咏梅、咏桂花的句子放到一起来欣赏,正是觉得这后三句完全可以看作咏菊兼咏人的名句。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似梅,又比梅多一层坚守晚节的象征意味。李清照爱梅,也如陶渊明一样爱菊。她在佳节冷落中把酒赏菊,就是表明她有秋菊一样高洁胸襟、坚贞品格与孤傲脱俗情趣。西风卷帘,使她在一瞬间感觉到她与菊一样,也将在愈益萧瑟寒冷的深秋中消瘦、憔悴,于是对菊兴叹,怜菊亦是自怜。菊与女词人境遇相同,命运相类,“人似黄花瘦”形象地表现了人菊融为一体的意蕴,令人读之黯然消魂。如果作“人比黄花瘦”,黄菊仅仅是作为句中简单的喻象出现,失去了主体性和生命感,又与下片的整体形象、情调与气氛脱节,诗情画意就淡薄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