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
萧条异代不同时
作者:刘绪义
天下皆忧得不忧?梧桐暗认一痕秋。
历历四更山吐月,悠悠残夜水明楼。
大家看,这不是异代诗人千秋印心么?王夫之在诗中完全袭用了杜诗,把那句被东坡先生誉之为古今绝唱的两句直接引入诗中。这难道不能说明王船山对杜诗的喜爱么?
既然如此,船山为什么又要以近乎诛心似的攻击杜甫呢?在我看来,原因有二。第一,忧国在眉与忧国在心。船山攻杜,与船山的哲学思想有关。船山攻击杜甫的人格,源于船山躬行实践,强调知行统一的哲学主张。应该说,杜甫所处的是安史之乱的混乱时局,而船山所处的则是明亡清兴这一民族生死存亡之转折关头,二者有很多的相近性,但船山所处的时局有过之而无不及。船山以为,在安史之乱那样的时代,杜甫既然作为一个有着满腔报国热忱的诗人,就不能只说不做,而应该化为实际行动,去拯救盛唐文明免遭毁灭。而杜甫恰恰只是把他的那种爱国热情化入诗中,故而船山判定杜甫是一个虚声满纸,空话连篇,只知呼穷叫苦,不知忧国忧民的人,他的忧国是忧在眉上而未忧在心头。仅仅把满腔忧愤洒于纸上,这样的忧国谁不会呢?船山先生自己则恰恰是一个知行合一者。事实上,也只有像船山先生经历过那样的时势、那样的痛苦的人,方才懂得忧国在眉与忧国在心的区别,这也就是常人无法理解船山先生批杜的根本原因。
第二,崇尚风雅与别有寄托。船山攻杜诗则与船山的文字思想与政治主张有关。船山讥评杜诗,认为李白优于杜甫,源于他文学思想主张特别是他的风雅观。船山一贯以为,“三国以降,风雅几于坠地”。因而,船山推崇秦汉而贬抑唐宋,他的文学思想是典型的厚古薄今的。他崇尚本色,而对杜甫诗中那种过于沉郁的风格非常不满。这一点与后世的毛泽东的看法完全一致。
另一方面船山的政治思想主张是“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也就是他的褒贬不掺杂个人私人感情,而是着眼于天下。因此,他与杜甫,虽然在爱国情感上感同身受,但他更强调知行合一,要把爱国情感转化成具体实践。可以说,船山是在借评杜攻杜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这也是导致他对杜甫几近诛心式的攻击的一个原因。
因此,结合上述两大原因,我们不难理解船山对杜甫的责难实是异代萧条不同时。事实上,正是有了王夫之,湖湘文化中那种浸透千年的悲情才得以爆发,冲决于纸上,外化为知行合一。从此开始,肇启了湖湘士子经世致用的崭新风气。在王船山的身体力行和教化下,湖湘文化中那郁积多年的悲情开始慢慢地消融于洞庭烟波之中。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