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我对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作者:张 平




  谢谢《长篇小说选刊》给了我这个同大家交流的机会。
  《凶犯》是十几年前的一部作品。1992年在山西北岳出版社出版后,只电影的改编权就先后转让过四次,唯有2005年由几家民营公司改编为电影《天狗》,才算真正拍成了电影。
  也就是说,《凶犯》自发表出版以来,它的影响一直在延续着。2004年被一个偶然的机会翻译到日本等一些国家后,它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只在日本,截至2005年底的销售量是八万八千册。
  《凶犯》被拍成电影《天狗》,再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已经连拿了今年多项电影界大奖。电影《天狗》的拍摄,又再次带动了小说的销售,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后,不到一个月,已经发行了五万册。
  《凶犯》是一部十几万字的小长篇,这次再版,除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外,并没有太大的改动,更多的地方,只是一些语气、个别字句上和标点上的更正。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炫耀和表白什么,更不是想辩解和证明什么。
  说实在的,《凶犯》是一部并不成熟的作品,里面受当时一些文学潮流影响的痕迹十分明显。比如有好多大段对白里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这次出版又把标点符号恢复加上了。还有一些人物的处理,现在看也有些情绪化和简单化。但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连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么多年了,居然会一直产生着这样和那样的影响。甚至影响竟然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广。
  小说出版以后,人们说得最多的,认为《凶犯》是一部最早回归的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天狗》之后,评论最多的,依然还是这样的一句话:中国当代电影现实主义的回归之作。
  然而现实主义创作,在当今却是最具争议,最难定论的一种文艺创作。什么才算是现实主义?在评论家那里,好像有无数种说法。在作家们这里,好像谁都认为只有自己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然而更多的时候,现实主义让一些作家讳莫如深,噤若寒蝉。稍不留神,就会让你深陷泥沼,无以自拔。
  这里,我也只是想谈谈对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些看法和感想。
  前不久有位中文系毕业的朋友对我说,这些年在基层工作,我觉得该向你们呼吁呼吁了。你们作家写东西能不能把我们中国人和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写好点?看看你们的一些小说里,还有一些电影电视里,把中国人包括中国文化包括我们的民族精神都糟害成什么了?正面形象很少看得到,能留下点印象的就更少了。你们许多作家、编剧好像对写坏人都上瘾,写起中国人的坏来,简直是穷凶极恶,阴暗残暴,寡廉鲜耻,猥琐下贱,比如那些汉奸佞臣太监啊,杀人犯强奸犯贪污犯啊,一招一式,一言一行,真是绘声绘色,入木三分。中国人简直成了天下腐恶的集大成者。而且在把这些写得如此丑陋之后,还非要写出他们这种丑陋后面的无辜和无奈,甚至要写出他们的合理性和社会性。一言以蔽之,这些人这么坏,最终还是民族自身的问题,整个社会的问题,文化内涵文化背景和文化因子的问题。一副博大精深的口气和模样,深沉而严肃。但理论起正面的东西来,立刻又会换了另外一副口气,认为凡是写到宏扬民族精神,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就是表扬的现实主义,模范的现实主义,好人好事的现实主义,自欺欺人迎合某种需要的光明的伪现实主义。甚至还说这是一个无英雄的时代,所谓的英雄都是虚假的骗人的……把中国都写成这样了,还是不准提正面的东西,一提就是这么一串高帽子。你们当代的一些只会让外国人喝彩的作家都写了些什么?就只会这么糟蹋自己的国家和国人吗?中国就是再不好,再落后,在你们的作品里也不能连一个好人也没有吧。说实话,看了你们一些作家写的东西,连我也觉得脸上发烧。假如我是一个不了解不熟悉中国的外国人,要是常看你们中国作家写的这些作品,肯定就把你们中国和中国人看扁了。像你们作品里面的中国和中国人,怎么打也不过分。因为像你们这样的民族和国家,早该被消灭被取缔了。而且像这种人渣似的中国人,永远也赢不了我们……
  听了这位朋友的话,我良久无语。说实在的,这些年来,在一派繁荣的背后,真正表现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作品,却为什么会越来越稀缺?特别是描写当今广阔社会生活和表现当代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文化产品,又为什么会越来越被漠视?亿万中国人民和改革者用血汗推动历史巨变,创造举世瞩目经济奇迹的奋斗历程,好像在我们主流文化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少,以至于快消失了,看不到了。新时期以来,在表现当代生活的作品里,究竟有多少具有民族精神的正面人物和英雄人物能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我们现今的一些文学作品也表现正面人物,但总要把这些人物刻画得像好莱坞大片里的人物一样。即使是英雄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毛病,粗鲁,狂野,固执,自私,甚至满嘴脏话,好酒好色,蔑视法纪,动辄大打出手,以为写出这样的人物才算是真实的。反过来,描写反面人物时,总要把他写得很无辜,很无奈,即使是罪恶滔天,也有其合理的因素。而你要试图写一个好人好干部,试图表现一个正面形象,即使有真实的原型,也常常不分青红皂白,一句“高大全”、“主旋律”就把你彻底否定了。这种文艺观几乎已经成了一种不能违抗的权威模式,成了一把是否为纯正文学的铁的度量衡,成了中国当代文艺家的一种集体下意识。具有时代特征的正面人物已经成了不好写,不能写,不敢写,不想写的代名词。反过来,把自己的国家和民众刻画得越丑陋越残暴越卑劣反倒越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反倒越是被一些专家认可,越是容易得到一些人的掌声和喝彩。在我们当今的越来越多的文学艺术院校里,凡是表现我们时代精神和改革开放的作品,不是被拒绝展示播映,就是被大喝倒彩。充斥在教材中和必读必看目录中的作品,几乎是清一色的舶来样板和模仿之作。我们并不拒绝外来文化,问题是,当大量的外来文艺作品和文艺观越来越密不透风地包围着我们时,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并可以代表我们自己民族精神的文艺作品又在哪里?又会如何出现?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很大程度是靠文化来发扬光大、靠文艺作品的影响力来代代传承。日本国崇尚的大和民族精神,即使是在国家战败投降之时,也仍然是支撑整个国家的主流文化。想想看,在日本国的文艺作品中,你看到过民族精神的劣根和民族文化的阴暗吗?看到过一个“日奸”吗?看看他们的《阿信》《野麦岭》,还有最近播出的电视剧《白色巨塔》,你就会清楚在文艺作品中他们是如何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合在一起的。再看看他们的《山本五十六》,你就会清楚他们是如何借反思战争来推崇他们的民族精神的。还有,在美国的文艺作品中,你会发现有“汉奸”那样的“美奸”吗?他们会“投降”,但绝不会“出卖”。他们极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他们更珍惜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文艺作品里,就更不用说了。看看他们所表现的“叛徒”和我们所表现的“汉奸”,其用意其内涵其本质其主旨,可谓大相径庭,天悬地殊。在法国,在英国,在意大利,在阿拉伯,在印度,也同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在文学作品里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自虐和践踏到如我们中国这般程度。我们并不排斥对我们文化自身的反省和剖析,问题是,我们不能在泼掉脏水时连婴儿也一起泼掉。当我们把我们的文化和民族性贬得一无是处,全都成了糟粕全都成了劣根时,我们又如何解释延续至今的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如果没有一种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又如何能取得如此巨大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和历史性进步?
  以一些人所认定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就只能是对现实的批判,那么,即使是批判也必须是以牺牲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民族自豪感为代价的吗?如果只有描写腐烂,描写肮脏,描写丑恶,描写黑暗的文学作品,才算是现实主义。试问,在这种标准下,腐恶和丑陋的世界如何体现社会正义?而拒绝崇高又如何体现现实对光明的期待和向往?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古今中外所有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都可能是不合格的,都只能是虚假的和骗人的。这种唯心的,僵硬的,庸俗的文学价值观,其实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社会事实,那就是对当今社会发展和当代受众需求的无视与冷漠。当今中国巨大的历史进步和经济奇迹,如果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民众的支持拥护,是不会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连国外的评论界和媒体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关注这样的观念:中国的改革开放,如果缺少人民的支持,如果没有优秀的文化传承,如果不具有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精神,又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历史进步和经济发展?如果仅从国外一些评论者所推崇的,对自己本土文化极度自残自虐自贱自嘲的文学作品中来看,能得出这样的答案吗?而且,这样的作品,真是中国民众包括中国广大知识分子所欢迎所期待的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