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期

感谢读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又忙了一年。
  忙到最后,忙的是读者问卷。截止12月18日止,总共收到读者寄回的问卷3990份。阅读并整理如雪花般飞来的问卷,编辑部全体同志,都禁不住感慨万千。我们不仅对自《当代》创刊号就阅读至今的老读者心存敬意;对离休退休后才新加盟的新读者,对阅读于紧张的功课缝隙中的在校生,我们也都心存敬意,对所有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过的新老读者,我们都心存敬意。借此新年之际,我们向所有支持关心过《当代》的人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阅读问卷,感受颇深。我们在“个人月收入”一项中,设立了四个档,回答“1千元及以下”的1676份,回答“1千至2千元”的1682份,两档相加,占84%。而回答“2千至3千元”和“3千元以上”两档,不足16%。也就是说,《当代》的读者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收入群体,经济都不宽裕。文坛曾有《当代》是平民刊物的说法,终于得到问卷映证,再一次提醒我们:尽管新生代、新新人类等人群的层出,尽管责任感道德感和忧患意识大在面积淡化,我们还必须一如既往地关注大多数民众情感命运,坚持以文学忧国忧民《当代》传统。因为每本10元、每年60元定价的《当代》每期近十万的印数,靠的是“平民”的厚爱!
  问卷中有“您最喜欢的栏目”,选择长篇小说的读者有69%。再看“您最喜欢的篇目”,排行前七位全是长篇小说。在“您希望增加哪种文体的版面”一栏,回答最多的也是长篇。说明绝大多数读者对《当代》所登长篇的认可。
  同时,不少读者对长篇的删节提出了批评。我们对长篇的删节,本意是希望能利用有限的篇幅展现更多精华和提供更多篇目,在不得已的删节之后,标明“此处有删节”,是从尊重作家劳动、避免误解的愿望出发,并没有将精华删节以利图书销售(图书销售与《当代》无关)的企图。依然引起读者批评,说明我们做得不好,和读者沟通也不够。
  减少删节,乃至避免删节,不仅是读者的愿望,也是作家的愿望,更是我们编辑的愿望。读者的批评提醒我们注意保留作家的原创风貌,这不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是作家和读者的权益问题,我们会加倍警惕,努力为之。
  关于拉力赛,近70%的读者表示“关心”“成功”和“公开公平公正”。说明我们的辛苦和投资都有了回报。有30%的读者表示“不关心”“没印象”和“无所谓”,说明拉力赛还有很大空间,我们仍需加倍努力。同时我们相信,即使表示“不关心”“无所谓”的读者,也一定希望拉力赛成功吸引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提升《当代》品质。
  在“您希望《当代》拉力赛的评委组成是”一栏,评论家占34%,作家占30%,读者评委占53%,文化记者占13%(因为有读者同时选择多项,所以各项之和大于100%)。对2003年拉力赛的评委组成,我们再三研究,还是考虑聘任读者评委。
  我们选择评委的标准,一是公正,二是尽可能代表《当代》多数读者的审美情趣。我们和读者一样尊敬专家评委,只是体谅他们身在文学圈,处于人情是非的包围之中,即便公正,也会让人疑惑。选择同文坛无关,谁都不认识的读者评委,是以为他们更能够随心所欲发表意见,他们的选择也更可能最大程度接近《当代》最大多数读者的意愿(本年度正刊获分站赛冠军的六部作品,在读者最喜欢的面目中,有五部都排名前十,大致说明接近程度)。
  有读者建议由读者直接投票,我们也想这样尝试,只是关系到一些具体操作问题,还必须等待时机成熟。
  答卷中,读者最不喜欢的栏目是“散文诗歌”。但同时,很多读者在回答“您最喜欢的栏目”和“您最喜欢的篇目”以及在给《当代》的“建议”中,都表达了对《直言》栏目和李国文先生文章的喜爱。看来,读者选择文体,既关文体,也不关文体,归根到底还是选择作家性情。借此机会,我们向李国文先生和其他支持《直言》栏目的作家表达由衷的感谢。
  很多读者给我们提出了很宝贵的批评和建议,有的读者甚至洋洋洒洒数千言。情之真,爱之切,都让我们感动。涌泉之恩,难以为报。我们只能在抽奖之外,向部分优秀读者特别赠送全年《当代》,并将他们的优秀见解陆续刊登在《当代》各期,以鼓励读者给我们来信,鞭策我们全心全意地办好《当代》。以后凡我们选登的读者来信,我们都将赠送该读者下一年全年的《当代》。
  关于问卷的问题设置,尽管我们颇费心机,也出现不少问题。比如“教育程度”一栏,缺少中专、大专。又比如“您最喜欢的作家”,缺少时间和空间界定,读者不知“作家”概念是指今年或近年在《当代》发表作品的作家,还是全国所有现在作家。在此我们深表歉意。
  再次向所有已填写问卷和所有没填写问卷的读者表示感谢。
  借此机会,向所有支持《当代》的作家和各界人士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