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10期

自由市场和普选民主中的民族仇恨

作者:贺 欣




  其实,“九一一”袭击是很难在民主、市场、民族的三元范式下得到解释的。在这个具体运用中缺少本书最为精彩也是最为关键的民族与市场、民族与民主整合的分析。不幸的是,读者只能看到牵强的类比以及对市场和民族等概念不够合理的运用。此书将这个三元范式任用到全球每一个大洲、几十个国家和民族,时间跨度也长达一个半世纪(从美国的南北战争到今天)。如何适当把握一定的范围正是蔡爱眉在应用她的范式时遇到的两难。
  本书是在三篇学术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她关于民族与市场民主之间的关系和范式在一九九八、二○○○年发表的两篇论文中已经成形。而对“为什么他们恨我们”这个问题的讨论显然是在二○○一年“九一一”袭击之后加进去的。可以说,后来加进的这一部分是应景之作,与作者原来的范式有生搬硬套之嫌,而且对“为什么他们恨我们”这个问题的回答本身也是问题多多。这本书商业上的成功与其说是因为作者成功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不如说是因为作者成功地选择了这个问题。
  蔡爱眉是一个出色的作家,文笔颇佳,这本书也极具可读性。她极善于将自身的经历与要建构的范式结合起来,使读者觉得她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促膝谈心。但她生动的叙述并不能掩盖她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回避。比如,她没有回答她的范式中一个相当核心但十分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对某些外来的少数民族有利?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支撑着她三元范式的半边天——民族与自由市场的关系。蔡描述了许多这方面的事实,大致能让读者相信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确实对某些外来少数民族有利。然而她终究没有能够告诉读者为什么会这样、到底什么机制在运作。仅仅在一个段落中,她提到了韦伯所论述的新教伦理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新教伦理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解释东南亚华裔对当地私有经济的控制和俄罗斯犹太人经济寡头的普遍存在?她也提到了“路径依赖”对外来少数民族保持经济上的优越位置的重要性,但“路径依赖”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够解释这些外来少数民族最初的成功?其实,如果她能够将其范式的任用范围做一些适当的限制,这个问题完全是可以解决的。就我所知,社会学家对移民在移入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就有十分深入的研究。比如,外来移民居无定所,更愿意吃苦,勤劳,少花费,多积蓄,于是在经济上更容易成功。而也正因为他们在政治上清高,超然于当地人,有的拒绝同当地人通婚,引发当地人与外来移民的政治冲突。这样看来,为了追求她的范式在各个地区和历史场合的广泛任用,蔡不得不放弃讨论这个重要的题目,从而掉进了一个自设的陷阱中,使得这本书的分析似乎少了一条腿。
  (Amy Chua,World on Fire:How Exporting Free-Market Democracy Breeds Ethnic Hatred & Global Instability,Arrow Books,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