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谁破译了《达.芬奇密码》?

作者:叶舒宪




  在大多数中国读者心目中,哈佛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尖。多少家长把送孩子上哈佛作为终极理想,多少学生把哈佛作为自己的人生梦境。这种超常的向往,从《哈佛女孩刘亦婷》能狂销一百二十万册,成为全国最畅销书,可见一斑。可是,丹·布朗表现的哈佛大学呢,却是普及新时代信仰与相关异教知识的场所。难道作者在开玩笑吗?
  只要大致了解上个世纪末以来,新时代人的思想如何迅猛地席卷美国知识界,就可以肯定这里的哈佛课堂情况并不是凭空虚构的游戏笔墨。早在丹·布朗之前,哈佛大学出版社就出版过人类学家克里福德的《文化的困境:二十世纪的人类学、文学与艺术》(The Predicament of culture,1988)一书,讨论到新时代人的原始主义给作家、艺术家的重要影响。杜克大学英语系主任玛丽娜·托戈尼克根据自己的新时代体验撰写的专著《原始的激情》(Marianna Torgovnick,Primitive Passions,New York:Alfred Knopf,1997)也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引来一场原始主义文化热潮。如此看来,丹·布朗让非主流文化登上哈佛课堂,就不足为奇了。
  在兰登教授的讲述中,PHI既是上帝造物的大小比例,也是一个异教组织——大地母亲教的核心。兰登给学生们播放了米开朗基罗、阿尔布莱希特·丢勒、达·芬奇和许多其他艺术家作品的幻灯片,这些艺术家在设计创作其作品时都有意识地、严格地遵循了黄金分割比率。兰登还如数家珍地讲到希腊巴特农神殿、埃及金字塔甚至纽约联合国大楼在建筑设计中所运用的黄金分割率,并兼及莫扎特的奏鸣曲、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以及巴托克、德彪西、舒伯特等音乐家的创作。他讲课,不光把西方艺术史上各种佳话生动展现出来,还通过性别政治的视角,把五角星解释为黄金分割的首要代表,作为美丽与完美的象征,与女神和神圣的女性联系在一起。难怪在他的课堂上,男生们大受启发的同时,“班上的女生都满脸笑容”。这里确实有女性主义视角对艺术史、宗教史和社会思想史的重要发现。
  如此神奇丰富的内容,如此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式,难怪大部分无缘到哈佛大学学习深造的读者们要深深为之所动,从小说模拟的课堂中获得极大的心理补偿呢!
  其实,丹·布朗自己是比兰登教授更加精深的象征学专家,你看他别具一格地解析达·芬奇杰作,从《蒙娜丽莎》到《维特鲁威人》和《最后的晚餐》,居然都是潜藏女神崇拜信息的图形密码。这些密码的破译自然指向历史上那场旷日持久的没有硝烟的大战——性别之间的战争。它告诉今人:历史,是男人书写的;而“男人的欺骗是多么黑暗”。如同兰登所解释的:“隐修会认为,君士坦丁大帝和他的男性继位者们通过将女性神灵邪恶化的宣传活动,成功地将基督教转变为男性统治的宗教,将女神的地位从现代宗教中抹去了。”这些理论性的描述不是正好呼应着女性主义的历史批判,以及把“历史(history)=他的(his)故事(story)”的男性偏见公式改换为“她的故事(herstory)”那种激进要求吗?
  新时代人为了告别父权制基督教的统治,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和再启蒙铺垫。现在,轮到丹·布朗在新世纪开端做出全面的清算了。第二十八章的下面一段,可以说是书中分量最重的血泪控诉:“由天主教裁判所发行的《巫婆之锤》无疑堪称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出版物。它向人们灌输‘自由思考的女人们给世界带来威胁’的思想,并教导神职人员如何去识别、折磨并消灭她们。……在追捕女巫的三百年中,被教会绑在柱子上烧死的女性多达五百万。”读过《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读者,一定还记得主人公哈利·波特曾在魔法学校撰写论文,题目是《十四世纪焚烧女巫的做法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这看似漫不经意的少年戏笔,实际上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新时代思想倾向。罗琳在作品中不讲基督教的那一套,也不去表现西方文学中常见的上帝、教堂与圣经。却以一位少年男巫为主人公,让他出面为历史上被基督教教会迫害烧死的数百万女巫翻案昭雪。
  原来这些顶级畅销书的作者在性别政治立场上如此一致!尽管他们在生理性别上有男女之分。罗琳于二○○四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但还不能算学院派学者。卡斯塔尼达本人在加州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是典型的学院知识分子。而丹·布朗让美国最古老的高校哈佛大学的学者也走入了民间异端宗教复兴运动的核心位置。其言外之意是深远的:作为西方现代性的教育、知识、科学之标志的最高学府的教授,兰登在课堂上讲的是什么呢?能够从黄金分割、五角星、十字架中解读出女神象征意义的他,充分表明部分学院派的知识分子对新时代的认同。
  新时代人为什么要恢复女神的信念?小说中也有所暗示。如第二十八章的另一段,讲到上古女神时代结束,大地母亲已经变成了男人的世界,毁灭之神和战争正在夺去无数人的生命。男性时代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而没有受到女性的阻挠。郇山隐修会认为,正是由于女性的神圣地位在现代生活中的被剥夺才造成了“生活的不平衡”——即霍皮族印第安人所说的“koyanisquatsi”。这种状态是由睾丸激素诱发的,人们对于大地母亲也愈发不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彻底失衡,可以说是人类群体性的忘本的恶果。恢复女神信念则带有精神拯救和文化治疗的性质。
  由男性的睾丸激素直接诱发暴力和战争,这样的判断在学理上能否成立,肯定会有好一番争论,我们暂且存而不论。而这种对和平的强烈呼吁,对平衡的渴望和追求,也许就是在世人对战争和杀戮已经司空见惯,人体炸弹和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今天,新时代人的女神文化理想的积极意义所在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