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读书短札

作者:欧阳红兵




  张培刚先生的第二个学术春天
  
  读了《读书》二○○四年十一期潘维的《高贵的精神》后,深为感动。但我对于文中涉及张培刚先生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有些说法也想提出商榷。
  张培刚先生由于那个时代的原因离开学术和讲台几十年,在学界的确是一大憾事。“文革”以后张先生已经六十五岁,但作者关于“六十五岁的张先生在‘工学院’能做什么呢?一晃又是十五年……”的说法,却未免是有所不知。这十五年及其以后,恰恰是张先生的第二个学术春天。早在一九八一年,原华中工学院即成立了经济研究所,先生任所长。一九八五年该校就设立了专门的经济学系(也不是作者所说的九十年代末),经济研究所是其核心。为继续发展经济学的事业,先生在一九八八年倡导成立了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并任研究中心主任。以此为平台,先生开始总结发展经济学的成果,并推进新型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旨在为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寻求理论支持和解释。很快,一系列著作和论文得以面世,其中包括《发展经济学通论》,《新发展经济学》等。先生一贯致力于人才培养,并在身边积聚了一个优秀的学术团队。有了这一切,后来得到教育部博士点资格,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张培刚先生度过了大半生的华中工学院,是于一九五三年由原武汉大学、 湖南大学、广西大学以及华南工学院的各一部分合并组成,原是一所机电型的工科院校。张先生既为这个学校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也为它从一个工学院转变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做出了贡献。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已拥有包括经济学院在内的十几个学院,实力和整体水平居于全国重点大学前列。目睹这一切,我想张先生是足以自豪和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