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观念的力量

作者:何怀宏




  中国自十九世纪上半叶与西方大规模接触和冲撞以来,对西方开始还是只注意西人之“利器”和“长技”,继则更注意制度,最后则相当强调观念与思想理论。二十世纪初,尤其是一九○五年废除科举、知识人失去体制依托之后,更是纷纷奔赴国外寻求救国的新知和自己的新出路,哪怕一时不容易去大洋相隔的西岸,也赶到一衣带水的东瀛,故中国人接触的许多西方观念都是通过“日译”的转手。后来则是通过不仅涉及名称、更涉及思想内容的“俄译”。“日译”提供其名,“俄译”提供其实,“日译”阶段尚称多元,“俄译”阶段已趋一元。作为我们先辈的阅读和翻译者常常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动员他人和大众力行。
  “五四”时期,最著名的“观念先生”当推“德先生”(民主,Democracy)、“赛先生”(科学, Science)两位。很快这些观念又被“革命”、“阶级”等观念遮蔽。后来人们又反省还应该有“莫先生”(道德,Moral)、“洛先生”(法律, Law)等等,类似的重要观念还有多少自可商议,而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是,西方观念大举登陆中国已逾百年,深刻地激荡了二十世纪的中国。如果不参照西方的观念,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将不知如何说起。这些观念已经深深地积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制度之中。而与其他一些民族的观念改变世界的变革例证不同,这里的许多观念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舶来的。今天,我们大家对这些观念都已经耳熟能详,有的甚至成为我们响亮的口号,但是,对这些已经在深深影响我们生活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或了解得足够深呢?我们是否真的对这些观念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和反省呢?不断兴起的一代代青年人在享受或忍受这原动力乃至主轴仍是来自西方的“现代性”或“全球化”的过程中,是否也愿意系统地来思考一下打造这些动力和主轴的关键词呢?
  总之,中国在二十世纪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也许可以做一点回顾整理——回首一个多世纪来我们对这些观念的认识和实践。我们必须离得足够远才能对观念的成果或后果看得比较清楚。是故有编辑“西方经典·观念读本”之议,我们想重点选择在中国发生过巨大影响的西方文化核心或重要价值、又为国人文化迄今仍有所缺憾或需重新认识、乃至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主题词编辑成书,首批分为两辑,一共三十种。
  具体来说,“西方经典·观念读本”书系包括的观念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实质价值意义的观念,如平等、自由、宪政、法治、民主等等,它们相对来说是西方特具的观念;一类是指称某一学科、理论的领域或实践、感受的范围的观念,如科学、音乐、婚姻、幸福等,它们自然为各民族所有,但我们这里所关注的是西方人对之特殊的理解;最后还有一类初看不像观念,比如指称某一类人或某一地域的名词,例如哲人、知识分子、欧洲、美国等,这些名词在西方人那里实际也已经形成独特思想的范畴,常常表现为一种自我或他者的镜像。
  另外,这一书系也可视作对一个翻译大国百年成果的回顾和利用。最早的思想作品的系统“中译”我们或可以严复的翻译为代表,称之为“严译”。但可能是受文言的限制,严复的译名虽然“旬月踟蹰”,相当精审,但却大都没能留传下来,而是被“日译”的名称所代替。今天我们不必恢复“严译”的名称与文字,但却可以考虑恢复和发扬颇具远见卓识的本土“严译”的精神。
  我们这套书系的定位是希望为中学程度的读者就能看懂的、主要面向大学生的通识读物,故选文不求文献总汇、学科专精或知识新锐,而只求经典通俗。在一般读者能读的前提下,遴选在西方思想中具有重要性或对社会有影响力的篇章。选文亦不限体裁,包括讲演、对话、书信、论文、论著节选、散文、随笔等,乃至于少量能鲜明体现这一观念的小说、戏剧节选。但即便如此,一种阅读的功夫和努力恐怕还是不可免的。而我们还希望或许可以借此给读者提供一条阅读经典的进路。
  阅读经典有各种方法和进路。我们可以从某个我们喜欢的作者进入;可以围绕着某个领域或时代来读。还可以从观念着手,毕竟,所有的经典都是试图提出、阐述、处理或传达观念的,而我们由观念入手,还可以巡视历史中的观念,察看交相辉映或互相辩驳的观念。
  在某种意义上,当我们说到“经典”,常常就意味着它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考验,拥有比较持久的生命,它是“有历史的典籍”,它还是“作为经纬的典籍”。把一颗石子放到眼前,它甚至可以遮住远处的大山,但它不过是一颗可以掷拾的石子,无法与经久不动的大山相比。经典中总是凝结了时间,时间使它更有味,更醇厚。时间是书的最好试金石,也是它的克星。但经典不害怕时间,它是“陈年老酒”,而不是“明日黄花”。经典要依赖时间来和其他作品分出等级。而经典本身也被时间分出等级。有十年、百年一遇的经典,也有千年一遇的经典。
  经典会被一代代人重读,这样文化、尤其是作为精髓的文化就有了传承。当然有些也是隔代遗传,甚至经过世纪尘封。有些经典的命运非常孤独,有些好得多。经典是时间的造物。在时间中它又有了自己的历史,一些读者会把自己的生命又加入进来。经典不怎么时髦,经典是安静的,经典等待着。它必须等到一个好的读者才能复活,这个读者有多好,它就能够复活得多好。
  在一个快速变化、追新骛奇的时代,我们自然而然也关心切近的事,我们的本性也有喜欢轻松的一面。但我们也还要努力“摸高”,要通过这样一种更高的经验获得一种鉴别力和鉴赏力。就像歌德所说:“趣味是靠杰作来培养的。……如果你通过阅读这些杰作打好了基础,你对其他作品也就会有一个标准。”
  这套“西方经典·观念读本”毕竟只是一个编选,但我们深信,它一定能够开启、而不是堵塞好学深思的读者进一步阅读完整的经典、系统把握那些伟大而深邃的思想的道路。
  (“西方经典·观念读本”书系,现易名为《大家西学》,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