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艺术资本主义的实验

作者:朱 其




  
  艺术,还是艺术生产?
  
  艺术市场的火爆使艺术变成了艺术生产,艺术家变成了符号资本家,他的任务就是找一个现成图像改造一下,变成自己的图像符号,将这个符号炒红,再不停地复制和卖这个符号。这种模式直接带来了两大后果:一是艺术的生产化、交易的资本化、展示和评论的营销化;二是艺术水准的平均化、艺术精神的虚无化、艺术图像的模仿化。
  中国不同层次的艺术家正在几年内建立起比同等级别的西方艺术家规模大得多的工作室,并且廉价的劳动力使他们可以雇用不止一个甚至一堆助手和“枪手”;画廊和拍卖的交易价数额从五年前的几千万猛增到数十亿元。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在使用美国“二战”后的艺术语言:波普艺术、观念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外来的观念和形式加上中国的图像内容的一种加工品。
  在语言上,大家都在使用美国后现代艺术的挪用、模仿和拼贴理论作为自己窃取现成图像加以改造变成自己符号的合法借口,每个人从杂志上、网上、艺术史上、老照片上、老广告上、革命宣传画上甚至生物学、医学、民俗学、武器史等非艺术类书上寻找现成的图像,然后在电脑上修改、拼贴变成自己的图像符号。王广义、方力均、张晓刚的个人符号的成功助长了这种跟风,后现代挪用理论成了可以不要图像原创的借口。观念摄影这两年开始卖出高价,像一张摄影照片可以拍卖几万到二十万元不等,一个底片可以复制十张,全部卖完的话就是二百多万元,这实际上就是油画的价格了。现在所有的人都在做表演摄影,像拍电影、电视剧的剧照一样,找几个人表演一个场景,就成了所谓的前卫摄影。当然由于中国投资人莫名其妙地喜欢写实油画,结果只有少数创作者的照片卖得好。同一张照片图像,如果画成油画就能卖,以摄影照片的形式就卖不掉,这就弄得很多写实技术不好的画家将图像丝网直接印刷到画布上,再在上面填色或描色。
  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有着极大的荒诞性,实际上只是局限在写实油画、雕塑和一部分观念摄影上,装置、Video作品也有收藏,但只占收藏品的零头。即使在绘画这一块,实际上抽象油画、表现性油画卖得也不是很好。这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很多艺术投资新贵认为写实油画不可复制——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变相复制,一个头像转一个角度再画一张就是变相复制。另一个原因是写实油画的情节性适合新贵们从社会经验而不是艺术史的角度来理解绘画,这也是抽象绘画不受欢迎的原因——抽象绘画没法根据情节和日常经验来解读。
  每个艺术家尽管都是在搞现成图像模仿,但也要找到不同的图像,这样才能有符号差异性。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图像题材只要有一个人在市场好卖,就一窝蜂地跟进模仿,一个受过美院教育的人所能想到的所有图像都有人挪用过。有些艺术家把自己当做一个符号企业来生产,各种图像题材就像他的符号产品,而且做成绘画、雕塑、摄影、Video各种媒介的产品。
  这最终导致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荒诞循环:艺术家将反叛和痛苦表达成作品,再将这个痛苦卖给资本家,他自己也成为了资本家。资本家消费了他的痛苦,他从此没有了痛苦,变得养尊处优和精神虚无。这一轮循环就宣告结束。下一代艺术家、再下一代艺术家再来一次同样的循环,这样周而复始。再大的痛苦和反叛也最终要变成痛苦的符号和产品出售,并被消费掉,资本家需要艺术图像的痛苦感应来填补空虚,艺术家需要出售痛苦来获得拯救,这就是艺术资本主义!
  为什么这一切成为以资本为轴心的运转,并引发各方的角色篡位?这是由于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来一直没有真正的艺术标准,从来就没有真正说清楚过什么样的艺术才代表中国未来的精神和灵魂,大家关注的是什么样的艺术才能带来中短期的收入和名声效应。这一切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钱。
  艺术资本主义正在从每个毛孔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中国前卫艺术曾经的痛苦和勇敢的反叛,成为达官贵人中外资本家的手中玩物。十几年前让青年一代热血沸腾的“八五新潮”作品,如今像木乃伊一样被安上了玻璃罩子,成为冷冰冰的圣物。前一场前卫艺术运动就此结束收场,而另一场运动正在疯狂地兴起,这场运动我只能把它叫做“艺术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实验”,我想找不到比这更确切的称呼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