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鲁迅·刘半农·梅兰芳

作者:黄 裳




  刘半农、刘天华兄弟都不幸中年早逝,“二周”也都写有纪念半农的文字。这是新文苑中难得的际遇。两人同作一个题目,是极难得的比较文学批评的好素材。记得七十年前先后从杂志上读到两篇纪念文后的感触,仿佛左面是一盆火,右面是一窟冰,判然迥异。我本来同样爱读“二周”的文字,但此后对知堂的文章就不像过去那样喜欢了。
  鲁迅文章的题目是“忆刘半农君”。他说半农也是自己的老朋友,是《新青年》作者中打过大仗的战士,不像陈(独秀)、胡(适之),是一个没有“武库”的人。又指出半农的“浅”,而且称赞了这“浅”。接下去说明彼此之间几件琐屑的“不快活”,以致到了见面无话可谈的程度。下面就说到半农晚年的缺点,鲁迅说,“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结论是“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这是一篇热情、直率,像火似的文字。充分显示出鲁迅的文风、人格、品质。同时也是一篇战斗的檄文。
  周作人的一篇题为“半农纪念”,同样也是精心结撰、并不平淡的文字,虽然依旧披着平淡的外衣。他对半农的评价深感“极难着手,而且褒贬稍差一点分量,心里完全明了,就觉得不诚实,比不说还要不好”。他指出半农的两种好处。性情的真和兴趣的广博。“真”里包含“不投机、不怕骂”,杂学方面则指出“在思想统一的时代自然有点不合适”,好像文不对题,但明眼人自是心里雪亮的。
  知堂选用了一篇被鲁迅称为滥古文的刘半农《双凤凰斋小品》中的《记砚兄之称》,以记彼此避“红胡”之难事。知堂称“这文章写得颇好”,并附以自作“打油诗”一首。并因此引出另一首闪着刀光剑影的“浏阳体”打油诗:
  漫云一死恩仇泯,海上微闻有笑声。
  空向刀山长作揖,阿旁牛首太狰狞。
  图穷而匕首见,一支利箭射向了阿兄参预的海派文坛左翼。知堂是主张“意思要诚实,文章要平淡”的(《苦茶随笔》后记),读到这里,但见剑拔弩张、杀气腾腾,不能不废然掩卷。“二周”的人品、文品,于此可以得一清晰的比照了。
  新发现的《梅兰芳歌曲谱》一函两册,精刊豪华装编号发行。此本为第二十四号,有证书。刘天华,刘半农各有一序。《歌曲谱》特出之处在传统工尺谱上加了时值线、附点和休止符,是对传统记谱法的创新改进,值得注意,为珍贵的戏曲传统文献资料。此书之授受传承,扑朔迷离,也有探索研究的必要,聊志读后所感,敬请方家教正。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