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世界大转折的伟大预言

作者:陈彩虹




  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彼得·希夫的《美元大崩溃》
  如果你读过《资本论》并理解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那么,当你读彼得·希夫的《美元大崩溃》(以下简称为《美元》)时,你就会惊讶,“劳动价值论”在当今美国或者说在西方世界仍然相当活跃。事实上,彼得的《美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资本论》的现代读本、通俗读本和案例读本。
  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基本理论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认为,只有人类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由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所有者剥夺,剥夺剥夺者不过是夺回自己的东西,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资本从面世开始就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即创造价值的劳动者,这预示着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必然。
  彼得的《美元》,从美国的巨大贸易逆差到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再到美国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美国的超高消费率和负储蓄率,他认为,基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巨额的贸易逆差显示美国的繁荣完全建立在他国提供信贷的基础之上,几近无偿地享受了他国的低廉商品和服务,剥夺了贸易出口国的财富。因此,剥夺剥夺者的时候终将到来。不论美国如何把玩美元货币、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游戏,美国一直在培养自己的掘墓人,即对美国的贸易出口国,美国将在无法承受巨额对外债务中走向衰落。彼得的思想建立在实际生产理论之上,他认定,只有实际生产才是财富的基础,美国“不生产、不储蓄,只消费和借贷,加上印制美元”,预示着它不久就将面临灭顶之灾。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彼得的生产理论等同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但前者非常明显是接近后者的。
  资本主义是一个时代的存在,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预言了这个时代的终结。尽管这个时代还活生生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时代的病灶和它生存过程中变迁的轨迹,特别是它在变化之中萌发出来的新时代元素。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一直有种内在的、走向新时代的力量。
  美国是资本主义在这个时代最典型和最完整的存在,彼得用“生产是财富基础”的理论,预言了美国巨大经济危机的必然。一方面,它给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时代终结的预言提供了一个过程中的证明案例;另一方面,它又引申出一个更加惊人的预言——世界大转折时代即将到来。
  《美元》是二○○六年底完成的著作。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书中预言的美国住房次贷危机已经被言中,美国股市灾难也按照预言在演化之中。我们可以相信彼得由此而预言的世界大转折的到来么?若真如此,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荒岛故事”揭示的奥秘
  在一个荒岛上,有五个亚洲人和一个美国人,他们面临饥饿。商量之后,五个亚洲人负责打猎、捕鱼等觅食活动并制成熟食,美国人则负责吃饭并将残羹剩饭分给亚洲人。亚洲人每天辛苦忙碌,美国人则漫步沙滩,享受食物也享受自己为自己选择的生活。亚洲人当然不能长此以往无偿地提供食物,美国人就开出一张张欠条给亚洲人,承诺亚洲人今后可以用这些欠条,换取美国人已经有的舒适生活,如可以到沙滩散步等等。这就是彼得讲的“荒岛故事”。
  读者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亚洲人的辛勤劳动,使得荒岛上所有人能够得以生存,美国人除了吃饭、休闲和签发欠条,什么也没有做。如果说,是美国人的吃饭、休闲和签发欠条,引动了亚洲人的觅食和做饭活动,美国人是荒岛人们生存活动和生活的推动力,那是多么荒谬!
  后来,荒岛上来了一位银行家,他帮助亚洲人收集和管理美国人的欠条,并不断地告诉亚洲人,这些欠条积累起来,就可以获得像美国人一样的生活,甚至于超过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这样,美国人的欠条有了巨大的激励功能。从美国人来看,在欠条的压力之下,他一方面不得不让亚洲人偶尔来自己的沙滩散步;另一方面,又制造出一些魔术或把戏让亚洲人玩,告之这些魔术或把戏可以在未来得到更多的欠条,由此从亚洲人那里暂时地收回一些老欠条来。但是,美国人除了那个沙滩之外,别无其他可供亚洲人使用的东西,而他的饭量还越来越大,对食物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地,他开出去的欠条也就越来越多。这样的过程日积月累,美国人和亚洲人及银行家之间的欠条游戏越玩越大,越玩越复杂。亚洲人更大规模和更高水准地向美国人提供食物,美国人则更多地签署欠条并“创造”更加复杂的魔术或把戏,亚洲人之间也用欠条来进行内部交易,银行家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欠条业务,荒岛上出现持续热闹的景象,变成了繁荣之岛。
  如果读者没有看过或是忘记了上面的“荒岛历史”,只是看到荒岛繁荣后的一切,那么,美国人的欠条是亚洲人觅食等生产活动的推动力,似乎就是真实的了。因为亚洲人天天都在为欠条而辛劳并带动了所有荒岛上的相关活动。这时,说美国人是荒岛繁荣的推动者,便看不出其荒谬了。
  很不幸,很多读者的确没有听说过“荒岛故事”,更有很多读者忘记了历史的过去,他们将美国人的欠条,连同美国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都赋予了繁荣进步动力的意义。他们只看到亚洲人用辛劳换取欠条,认定荒岛上亚洲人的生活和生存的全部内容,就是通过欠条的积累,去追寻美国人的生活和生存方式。至于亚洲人是荒岛世界繁荣真正创造者的真实存在,亚洲人辛劳的原动力来自于对幸福生活和诗意生存的渴望,则在这些读者的视线里完全消失了。忘记历史时,既看不清未来也看不清现实,我想到了这句可入名言之册的话语。
  然而,彼得作为深刻理解荒岛繁荣的原因者,他清醒地看到了其中的奥秘。据此,他提出了让荒岛上居民们振聋发聩的问题——如果亚洲人用所有的欠条向美国人索回物品或服务,美国人却无法足够提供,荒岛将是何种世界?
  基于荒岛上的美国人吃饭、休闲和签发欠条的生活方式,他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多的物品和服务来赎回所有签发出去的欠条,上面问题的答案,也即荒岛未来的图画就轮廓迅速清晰起来。这就是,美国人将会被赶下大海,亚洲人会因为物品丰富和闲暇增加,生活和生存得更好,美国人的欠条则成为废纸一张或成为一些有心人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物”。
  我们的“繁荣荒岛”将走向何方?
  让我们从故事回到现实。今天的世界,其实就是一个繁荣起来了的“荒岛”,欠条就是美国印制出来的货币美元。至于亚洲人,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为整个与美国进行贸易的外部世界。和“荒岛”上的情况一样,美国通过其美元“欠条”作为国际货币的特殊地位,换取并享受着他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形成了美国对他国巨大而且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他国则日积月累地增加着美元的储备数量。并且,在美国之外的他国之间,也流通使用美元来进行贸易等经济活动。荒谬的是,这样的格局,世界居然会有很多人认为,是美国的贸易逆差推动和创造了世界经济繁荣,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此而论,彼得用一个通俗的故事,透视了当下复杂世界的真相,还荒谬以荒谬本来面目,着实令人感佩。
  从现代货币理论看,也可以从“荒岛故事”自然推导出来,美元“欠条”不过是美国对贸易他国的一种购买力承诺,承诺来日可以用这些美元得到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人能不能够提供出足够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从而信守住这份购买力的承诺。彼得正是由此去寻找他的答案的。
  国际贸易和货币史告诉我们,从物物交换,到金银金属货币的介入,再到纸本货币的问世,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最后获得了历史的恩惠,得到了签发美元“欠条”的特权。历史有它自然的演进过程,美元本来是国别货币却又赢得了国际货币的地位,其中包含着美国人的初始辛劳、超前智慧和日积月累的实力,也还有一定的历史机遇和运气在内。在此我们应当关注的,不是历史的是是非非,而是历史走到今天它的无奈性或称自然合理性:我们别无选择也没有另外的选择。作为美国之外的国家,我们可以羡慕却不必妒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