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目录页 下一页

 

            

  北京四中特级教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顾德希
  谈作文的书很多,谈中学生怎样写作文的书更多,但真正着眼于作文写作过程,以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为宗旨,并且真能管用的书,却比较少。
  大概一直存在着一种误会--------以为掌握了一些什么“作文知识”,学生就能把作文写好了。于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各种文体知识就成了语文教材里地位十分崇高的“基础知识”。把文体知识看作是语文的基础知识,这并没有什么不妥。学语文么,连什么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不知道,对什么是小说什么是诗歌也没个基本概念,的确不大说得过去。但问题是,知道了这样的基础知识,难道就能写好作文了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些文体知识,只是对古往今来文章成品具有哪些一般特点的静态抽象,说明的是作文写完以后应该是些什么样子,不同类型的文章各自应该具有哪些特征,而并不能反映作文过程中习作者该怎样去克服困难、具体怎样去提高操作质量。
  打个比方来说,制作一件产品,不能没有关于这件产品的规格标准,否则对产品质量就无从评价了。但光有产品的规格标准还不行,还得研究出最恰当的工艺流程,才能保证产品质量。同一类产品,不同厂家的质量差别很大;同一品牌的汽车,不同流水线的下线产品优劣悬殊;这都说明“流程”的重要性。而以往的那些文体知识,恰类似于不同类型产品的规格说明,只说明了产品该达到什么标准,而不能说明怎样才能提高“流程”的工艺水平。
  所以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早在十几年前就尖锐指出,仅有理论性很强的静态语文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能够指导实际应用的、操作性强的语文知识系统,才能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
  曾曦同志这本谈作文的书,并不排斥文体知识,但却以“流程”立意,关注的是学生作文过程中的问题怎样解决,而且还进行了实验,证明这样来指导学生作文是很有效的。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在作文知识的理念上更务实,也更富于创造性,在建立实际应用的语文知识系统方面,是十分有益的探索,可以弥补现行语文教材的某些不足。
  学生作文过程中的问题很多:感到没话可说,没的可写;即使有的可写,写出来自己也感到很无趣;勉强写下去,又总是空空洞洞,了无新意----种种问题不一而足。每个问题的解决,都很值得研究。但实践证明,作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信息输出过程,如果仅着眼于某一个端点,是不大容易奏效的。比如,专门解决语言表达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空间,很多同志在这方面有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很有启发性,今后还应当继续下去。但怎样比较全面地观照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从构思立意,到行文修改,怎样系统地解决问题,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曾曦同志的这本书恰恰属于后者,这也是我对这本书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与曾曦同志素不相识。两个月前偶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自称姓曾名曦,执意请我帮忙看一份稿子。我百般推脱不得,只好勉强答应抽时间翻翻。没想到,不一刻就有人把稿子送到家里。当时我恰好外出,没有见到来人。但坦白地说,我是真没时间,也并无兴趣看这份稿子。但晚上就接到曾曦同志电话,问我是否见到来件,并说知道我很忙,但衷心希望我接受他的不情之请。我盘算了一下时间,答应一月之后再联系。这件事就撂下了。没想到一月后那天的晚上,曾曦准时来电联系,问我是不是可以安排时间看看稿子了。这下我被逼得没有退路了,原想草草看看,琢磨几句客气话说说,也就算了。没想到,虽是无奈翻看,但一看之下,我却被深深吸引了。除了前面说过的“流程”立意,全面观照,有充分的实践支撑之外,这份稿子文笔活泼,生动明快,对学生有很强的亲和力,的确是一份不多见的好书稿。于是,第二天我就急于与曾曦同志联系,希望见见作者,当面谈谈我的想法和一些参考意见。很快,我见到了本书的作者----原来就是曾曦同志。
  我对曾曦同志所知无多,至今也才见过一面,但我感到这确实是一本很有创见的书。在指导学生作文方面,立意新,材料新,读起来有趣,用起来有效。故乐为之序。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