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骡子的蒙眼布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在令人怀旧的古朴乡村,磨房中转圈拉磨的骡子,都要用布把它们的眼睛蒙上,这样,它们就不会走出磨盘的那个圆圈。
  在乘飞机、驾小车、冲浪互联网的数码时代,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直在入门阶段徘徊转圈,是什么东西把我们的眼睛蒙上了呢?
  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就是我们作文的眼睛。
  可是,传统作文教学,对作文规律的认识却很少。而且,在这不多的认识中,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正确但无用”或“似是而非”的结论。
  (一)正确但无用
  有时候,对某一个问题,你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对解决问题却没有什么用处,这就叫“正确但无用”。
  有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说的是有两个超级球迷,乘热气球去休斯顿看小巨人姚明的比赛。不幸,气球失控,飘了好久,他们也不知道飘到了什么地方。当气球的高度慢慢地降到离地面只有十来米的时候,他们急切地问地面上的一个人:“请问,我们现在是在什么地方?”
  “气球上!”地面上的人回答。
  这个回答,对气球上的人而言,就是典型的“正确但无用”。
  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有一些这样“正确但无用”的结论。
  比如:散文要“形散神不散”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好象有了这句话,散文就能写出来了。的确,这句话没错,但什么样的文章要“形散神也散”呢?我们在具体写作中应该怎么做呢?没有了下文。所以,这句流传了多年的至理名言,对作文教学而言,就是一句“正确但无用”的话。
  再如,作文写得不好,无论是什么原因,很多人都用一句“基础打的不扎实”来概括,这句话也属于“正确但无用”的范畴。
  。。。。。。
  中国奋战雅典奥运会的领军人物,国家体育局局长袁伟民先生曾说:比赛打到紧要关头,教练叫暂停时说些什么,也是很有讲究的。有的教练总喜欢说“要好好打”、“要狠狠打”这一类听似正确的话,其实,在这个时候,这些话一点作用也没有。运动员在比赛中谁不是在好好地打、狠狠的打呢?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告诉选手们具体该怎样做。
  (二)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在这里是指一些结论,表面上看很正确,仔细一琢磨,却发现并非如此。
  例如:“偏题跑题”是作文的常见问题,作文讲评时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审题不严”,似乎偏题跑题的所有根源就在于此。这句话听起来很正确。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作文前,请专家们把题目的前后左右、内涵外延分析个清清楚楚,透透彻彻,然后再让同学们动笔,是不是就可以保证大家不偏题跑题了?
  如果作文偏题跑题的原因是审题不严,那么,足球运动员射门打偏,是不是“审”门不严?画家画人物画的不像,是不是“审”人不严?。。。。。。
  显然,除了极少数看错、看漏题目的情况,对“偏题跑题”而言,“审题不严”就是一句“似是而非”的教导,初看很正确,再多想几步,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所谓“找题眼、分析命题的词性结构,找中心词等等”一类审题理论,我个人总觉得有点像练气功的走火入魔。
  。。。。。。
  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光学校的课堂上有,在很多其他的行业也有。医生给病人看病,讲的是对症下药,绝对不能用一句“体质不好”来推脱,体质多好的人能够保证自己不生病呢?在这里,“体质不好”就是一句“似是而非”的话。
  “正确但无用”和“似是而非”这两块蒙眼布,蒙住了我们作文的眼睛,并使得我们的作文一直在入门阶段徘徊转圈!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