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一样文章 别样眼光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样的文章,不一样的眼光。
  有了对知识内涵的全新理解,有了对记叙文“本质特点、构成元素、关键要素”的清晰认识,现在,再来看本章开始时列出的、传统作文理论无法解释的《记今年春节晚会》和《16字冠军征文》这两篇文章,“好和不好”的原因就非常清楚了。
  《记今年春节晚会》招法招数分析:
  1、缺乏故事性,所以,文章平庸,在读者的脑子里留不下什么印象。
  2、为什么缺乏故事性呢?因为文章没有三大要素:主题点、矛盾冲突点和情节线,所以,故事性体现不出来。而且,这样的文章肯定还会伴随偏题跑题、结构松散、内容平淡等毛病。
  3、甚至,因为这篇文章缺乏故事性,没有三大要素,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实际效果,这篇文章都更接近于一篇乏味的说明文,而不是一篇记叙文!
  《16字的冠军征文》招法招数分析:
  1、虽然字数不多,却给我们大家说出了一个简洁、精彩、完整的故事,故事性极强。
  2、故事性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通过记叙文的三大要素:主题点:民众对王室的知情权的要求;矛盾冲突点:王权和民众的冲突;情节线:起因--女王怀孕,经过--此事似乎不合常理,达到高潮的结局--要查找真相,故事的脉络非常清晰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3、文章为什么精彩呢?由于文章内容的神秘离奇、情节发展的波折起伏、文字描写的简练快捷,使得这篇记叙文非常的精彩和吸引人!关于精彩,我们在下一章〈记叙文晋级----精彩奥秘〉将专门阐述。
  根据上节记叙文的结构章法和写作的参考程序,肖英对她的文章《记春节文艺晚会》进行了重新构思,构思过程和最后的文章如下:
  构思过程:
  我想讲一个除夕夜看春节电视晚会的故事,想说明:传统文化,精神寄托比形式更重要。
  为什么要说明这个主题道理呢?我有个同学写的是“母爱如山”,他主要说在看晚会的过程中,除了母亲外,所以的人都很安逸地看完了全部节目,一年忙到头的母亲,在这个时候,还在不间断地忙进忙出,给老人洗削水果,倒果核、瓜子皮,端茶倒水什么的。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等到对各个节目品头论足的时候,才发现好多节目母亲都没看全,于是,内疚、感动。。。,他的这篇文章被老师当成范文。但我们家没有这种情况,我更有感慨的,是大家对晚会节目的评说,特别是后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看到的,中央台著名播音员赵忠祥伯伯的一句话“春节晚会好比年夜饺子一样,干吗要变来变去呢?”,于是,我确定了“传统文化,精神寄托比形式更重要”这么一个主题,并决定,把赵伯伯的那句话安排在爷爷身上说出来,以此点出文章的主题。
  矛盾冲突点:春节文艺晚会的节目形式要不要变
  情节线走向:开始前对节目形式的不同期待和疑问
  开始后对不同节目形式的不同反映
  结束后的议论
  重新构思后的文章:
  记春节文艺晚会
  又到年三十了,晚上中央台一套的春节文艺晚会是我们家不可缺少的年夜精神大餐,我都盼了很长的时间了,今年的节目会好看吗?
  爸爸说:“肯定没有什么意思,也没听说有什么新人和新的节目形式。”
  晚上8点,主持人宣布晚会开始,马上就进入了载歌载舞的开场节目,这个节目虽然不算新,前几年的也是这样,但我还是挺喜欢看的,节奏快,又能一下子看到很多自己熟悉的歌星和听到自己喜欢的歌,真是爽!只有在年三十的晚上才能把这么多腕们聚齐!
  正当大人们对歌舞有些乏味的时候,赵本山、高秀敏和范伟入场了。小品这些年最流行了,不光我喜欢,连我的爷爷奶奶这样的老人也喜欢,今年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什么呢?他们会让爷爷奶奶开心吗?要知道,除了小品,爷爷奶奶可是没有别的偏好了。
  不愧是大腕,果然,他们的小品《心病》非常的生动、幽默,把一些人在彩票、大奖、伦理面前的各种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全家都被逗乐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笑的合不拢嘴。这个节目可是得到了我们全家的一致好评。
  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直播现场更是欢声一片,热闹极了。我们全家也在这欢乐的气氛中开始吃今年的年夜饺子,大伙边吃边对今年的节目开始了评论。 奶奶说挺喜庆的。爸爸说,一般,每年都是一些歌舞小品、相声曲艺这一类大杂烩似的晚会。怎么就没有什么新的形式呢?一直没有加入讨论的爷爷说:“我看春节晚会的节目和形式都不错,又喜庆,又吉祥。干吗一定要变来变去呢?春节文艺晚会就和咱们的年夜饺子似的,已经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重要的是合家团圆时那种喜庆的气氛。如果把年夜饺子变成年夜包子或者是年夜三明治,成吗?”
  爷爷的话有道理,我喜欢今年的春节文艺晚会,我爱春节文艺晚会!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