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上) 傲慢与偏见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有时,一些微小的事情,也一样难对付。
  比如:你可以从容地坐在一座山峰的最高点,但你却不能安然地坐于大头针之顶。
  说明文的构成元素、关键要素是什么呢?
  翻遍各种教材、教参、教辅,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是因为说明文太简单,简单到构成元素、关键要素不分的程度;还是因为说明文太容易,容易到像吃饭喝水似的,不用研究什么章法也能做得很好?。。。。。。
  这件事一直像个谜。
  但我知道,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说明文的确是一种很简单、很容易写的文体。他们认为,把事物的基本情况按时间顺序、或按功能划分叙述几条,一篇说明文就写成了。
  真是这样?下面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我们一起看看:
  我爱家乡的沙枣  宁夏 一考生
  在我可爱的家乡----同心,那里有不计其数的植物,而我却喜欢家乡的沙枣。
  沙枣树有着银灰色的叶子,当隆冬来临时,叶子就落了,干秃秃的树皮上包着一层焦红色的树皮,就像披着一身紫红色的龙袍。
  阳光明媚的春天来了,大地上的万物都苏醒了。沙枣树喝足了甘露,一阵春风吹来,它轻轻地摇了摇,仿佛在说:“荷!我喝足了,也该长叶子了。”它悄悄地抽出了几片银白色的嫩树叶,开始了它新的生活。
  一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阳历6月份,一棵棵挺立着的沙枣树上开满了银白色的小花,犹如一个个白的小喇叭,在微风中一颠一荡,奏出了生机勃勃的歌。白色的小花在热烘烘的阳光下散发出一阵阵扑鼻的清香,使人感到很舒畅,你如果在场,也会被它的清香所陶醉的。
  盛夏时节,满树的花慢慢凋谢了,花儿对人们顽皮地笑着,仿佛在说:“你看,我在欢快地跳舞呢!”花儿落了以后,树上结出一个个小小的绿色的小沙枣子,它们降生到大自然的怀抱,个个眉开眼笑。你如果太馋了,摘几个放进嘴里,这下可糟了,它呀,又苦又涩。千万别怪沙枣子无情,这可是你的错,因为沙枣子还没成熟呢。
  炎热的夏季过去了,瓜果遍地的秋季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熟了,沙枣子也慢慢熟了,它的颜色由绿变黄,由黄变红,远远望去,树上就像燃烧着一个个小火点。果子成熟以后,一串串的红色的沙枣子,像倒挂金钟似的垂下来,好像对过路的人夸耀着自己的美丽。沙枣的形状有的是圆的,像一棵棵红珊瑚珠子;有的是长圆形的,像一块块红宝石。谁见了也不免会摘下一串来亲口尝一尝。熟透了的沙枣子吃起来甜滋滋的像糖一样。有的没有完全熟透,吃起来还有点酸,会增加你的唾液。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既方便又不花钱的野肴。到了这个时节,我常常蹲在树上,摘着甜甜的沙枣子吃。
  你要是把沙枣子储存到冬天泡茶喝,喝下去就会有一种酸甜酸甜的味道。整个屋子还弥漫着沙枣茶散发出来的一股股浓郁的清香,久久不散呢。(大家对这篇文章应该还有印象,我们在第16节《入木二分说八股》中鉴别过这篇文章的文体类别。)
  说明文招法招数分析:
  客观地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用词造句等都还是不错的,并被很多老师当做写得好的范文讲解,但我个人却不能苟同。理由如下:
  ○1:内容零散杂乱、叙述空洞无物
  文章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很空。文章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不清楚!在这篇文章中,客观世界被描述成了一个杂乱琐碎、无聊乏味、可有可无的东西。那个充满灵性、饱含创意、永远鲜活的大自然到哪里去了?
  无论是按照中高考的评分标准,还是我们读后的直觉,这篇文章都不算一篇好文章。
  ○2:说明文 ≠ 说明书
  看来,我们的确小瞧说明文了,说明文不是说明书,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
  要写好说明文,除了明白说明文的根本用途、本质特点外,还真得把说明文的构成元素、关键要素、精彩奥秘等章法全部弄清楚,一个都不能少!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