⒎壁垒分明



  另一名记者金华亭的故事。
  "听说你要接办《文汇报》?"唐世昌一见了面就问。
  "是的。报名定了,叫做《平报》;我正要托你,请你帮忙找几个人给我。""难!"唐世昌答说:"我只能替你问问,不能勉强人家;将来出了事,我要负责任。""你找来的人,就不会出事。"
  "那也不一定。有个人会作梗。"唐世昌又说:"不是我不肯帮你的忙;我欠你的情很多,没有话说。现在你要我找人;找来的人靠不靠得住,没有把握。倘或在你那里搞点花样出来,岂不是变了我对不起你?"金雄白心想,这话倒也不错,如果军统与中统,趁此机会,要求唐世昌介绍几个人到《平报》,在他拒之不可;在自己就是咎由自取。不如不教他为难为宜。
  "好,这件事作为罢论;另外一件事你办得到,而且可以帮你手下赚几文。"金雄白说:"《平报》创刊那天,我要在申新两报登全幅对面;广告请你去发,佣金照算。"唐世昌点点头说:"这件事我无论如何替你办到。不过,日子要早半个月通知我,好把地位留出来。""那当然。"金雄白想起一句话,"你刚才说有人作梗,谁啊?""你倒想想看,还有谁?"
  "华亭?"
  "当然。也只有他才够资格作梗。"
  原来金华亭在新闻界与金雄白齐名,号称"两金";他在《申报》跑政治新闻,因而认识了好些党国要人,跟周佛海也是朋友。抗战爆发,政府迁至汉口,周佛海代理中宣部长,派金华亭为驻沪特派员。以后周佛海到了上海,过去的长官部属,成了不两立的敌人;周佛海怕他处境为难,托人约他见面,请他照常当中宣部驻沪特派员,只希望对周佛海个人稍为客气一点;同时表示,按月致送津贴500元。这件事只有极少的几个人知道。
  金华亭器小易盈,颇为矜重他那个宣传官儿的头衔,开口闭口"我是中宣部特派员";有时甚至以此身分,干预《申报》的行政,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令人齿冷。但他怀的鬼胎,自己知道;唯恐有人怀疑他受了汪政府的津贴,所以反汪的调子越唱越高,终于惹得76号作成了"干掉他"的决定。这个决定已经身兼"特工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周佛海批准;那知恰好为金雄白所发觉,极力为金华亭求情,周佛海勉强将原批的"准予执行",改为"暂缓执行"。
  金雄白知道,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给周佛海磕头亦无用;因而找到唐世昌,托他转告金华亭,明哲保身;否则真正是爱莫能助了。
  过了几天,唐世昌来看金雄白,说金华亭最初的反应是神色一变;过了一会硬起来了,他说:"姓金的自己做了汉奸,居然还公然来恐吓我!我不受他的恐吓。"这一来,金雄白和他的交情,自然就断了。所谓"作梗",当然是他会警告任何预备参加《平报》的人。金雄白明白了这一点,更加谅解唐世昌的苦衷;而且也省悟到招兵买马,需要秘密进行。
  由于政治色彩不浓;也由于金雄白人缘不坏,凭一具电话,居然只半个月的功夫,就凑成了一副班底。但总编辑、总经理尚付阙如;金雄白狠一狠心,只好双肩都挑了下来。
  他很有自知之明,以一张毫无基础、条件逊人的新报纸,不但不能跟申新两报打硬仗;甚至要赶上汪政府的机关报都很难。因此,他决定走偏锋,一方面将副刊办成一张高级小报的模样;一方面展开宣传攻势,将开办费的十分之六,花在广告上,全上海的电线杆上,都有彩色的《平报》副刊预告,电台上亦不断有渲染《平报》内容的消息。这一来,未曾出版就已有好些人决定要订一份了。
  但是,有人订报,还得有人送报才行。发行科长老早就提出警告了,望平街上的大报贩,可能会采取杯葛的态度,必须及早疏通。金雄白心想,报贩很多,各有各的地盘;若言逐一疏通,事倍而功半。得想个省事的办法。
  最省事莫如攻心。上海的报贩,颇多黑籍中人;"黑"还不是指鸦片,而是白面与红丸。沾上毒瘾,品格斯滥,此辈连累了规规矩矩的大报贩;"老枪喉咙"卖晚报、卖号外,轻事重报,乱"打高空",常为"唱滑稽"的资为调侃的材料。如果他人调侃,我则礼遇,颇有不能使此辈心折之理?"主意打定,关照发行科长在望平街口大陆商场的老正兴菜馆,定了5桌酒;发帖邀宴各路大报贩。金雄白亲作主人,每席敬酒、不断抱拳拜托:"请多帮忙,请多帮忙!"报老板请报贩,是望平街上有史以来的创举。"花花轿儿人抬人",面子换面子;《平报》的发行问题,可以高枕无忧了。
  到得创刊那天,申、新两报登出全版广告;全上海大小书报摊,都将《平报》摆在最显著的地位。报头《平报》二字,厚重无比,而且尺寸特大;加以全新铅字,上等磅纸,印出来纸墨鲜明,上海人打话:"罩势十足"。再看内容,翻到副刊,鸳鸯蝴蝶派各家的小说,女明星、舞女的趣闻艳屑,配上五花八门的小报头,编得极其活泼,不由得就看了下去。《平报》一炮而红,就此站住。
  不过,金雄白马上就遇到了两个劲敌;是汪政府的"自己人"。一个叫胡兰成,浙江嵊县人,是个霸才,也很霸道,他本来是香港《南华日报》的总主笔,跟林柏生搭档;汪精卫从河内到上海,将他从香港找了去办宣传。汪精卫欣赏他的霸才,那支笔理不直而气壮,有理没理,说得振振有词;陈璧君则将他的霸道看成耿直,所以也另眼相看。就这样,他成了"公馆派"的核心人物。
  与"公馆派"相对的CC派;首脑自然是周佛海。此派得名的由来,一说是表明周佛海过去的政治关系;一说是指周佛海与陈公博,因为周、陈二姓用罗马字拼音,都是C字开头。不过,汪精卫本人并不以派系为然,所以没有人敢在他面前提到"公馆派"三字,暗地里则由陈璧君在发号施令;同时"公馆派"也处心积虑想从CC派手中夺回实权,暗斗得很厉害。
  CC派的诸般实权中,有一项就是特务组织。胡兰成熟读明史,将76号看成"锦衣卫";相将李士群这名"缇帅"争取到"公馆"来,削弱周佛海的实力;李士群也想直接打通汪精卫的关系,两人一拍即合。为了报答胡兰成,知道他想办一张自己的报纸,便在物质上全力支持,胡兰成的报纸叫做《国民新闻》。
  再有一个就是袁殊。原来他与岩井、陈孚木3人,到南京跟周佛海谈判的结果是,获得了每个月3万元的津贴,作为办文化事业的经费;袁殊却办了一张《新中国报》,并推周佛海为董事长,作用是以后经费困难,可以找董事长想办法。
  这张报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很特殊,有点日本味道;出版第三天,第一版正中刊出一张日皇的照片,下面的说明:"天皇陛下御照"。一时舆论大哗;害得周佛海也挨了许多骂。就凭这一张照片,日本人不相信《新中国报》跟共产党有密切关系。
  面对着两大劲敌,金雄白不能不以全力周旋。尤其是对《新中国报》,因为它跟《平报》都走"副刊路线",对立格外显得尖锐。新中国报还办了一本月刊,名称就叫《杂志》,拥有好几个叫座的女作家,其中有一个笔名叫苏青,作风大胆,她的成名作只是一个"标点":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句成语,改动标点,变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再有一个就是张爱玲,香港大学的高材生。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爱女;祖父自然是张佩纶。据说张爱玲颇以家世自矜;但她的小说,除了才气功力以外,她的家世确是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因为就由于她的家庭背景不同,让她能够深入"世家大族",接触到人所不知的一面;同是以抨击旧家的腐化为题材,她的小说就远比巴金的"家"、"春"、"秋"来得细致深刻。
  面对着这些挑战,反倒激起金雄白更强的斗志,很想再办一张小报,与《平报》作桴鼓之应;报名都想好了,就叫《海报》。但办这张报不能像办《平报》那样,凭一具电话接头,就可以招兵买马;办小报却非亲自出马去邀角不可。
  因为小报的成败决定于作者阵容;那些鸳鸯蝴蝶派的健将,构思于吞云吐雾之余;提笔于灯红酒绿之间,稿纸也许是旅馆的信笺;也许是长三堂子的局票。要邀他们写稿,先得跟他们酒食征逐,混在一起;这是金雄白眼前所办不到的,他不但没有工夫;有工夫亦不敢随便出门,原来彼此报复性的暗杀行动又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