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无奈生者难堪



  为昭妫唤醒时,双眼涩重得几乎睁不开。摸黑进城,一路在车中都是似醒非醒的;等朝贺完毕,荆轲实在没有精神跟燕国的群臣应酬,只匆匆向年高德劭的鞠太傅敷衍了两句,便即原车出城;连于礼该朝贺太子的东宫之行都懒得去——他有把握,太子丹一定会原谅他的失礼的。
  这是燕王喜二十八年的头一天。昭妫原准备了许多岁首乐事在等他,及至一看他没精打彩,倦得那个样子,她也扫兴了,服侍荆轲重复睡下,找补一觉。
  “荆先生,荆先生!”
  蒙地听得昭妫的声音,十分急促,像是出了什么事。荆轲一惊,睁大了眼睛看着她。
  “有贵客来了!”昭妫推着他说,“还不快起来迎接。”
  “太子来了?”
  “不是。”昭妫有着诡秘的笑容。
  “不是?”看一看她的神情,他越觉诧异,“谁呢?”
  “你再也猜不着的。”昭妫一面为他披衣,一面笑道,“公主!”
  这不但猜不着,简直想不到,甚至不相信;荆轲匆匆而起,却又偏着脸问了一句:“真的?”
  “新正第一天,我怎敢说假话。季子也来了。”
  言之凿凿,竟是真的。这一下,他残余的倦意一扫而空,问道:“公主在哪里?”
  “自然是请在正厅坐。”
  “好。你先去为我致歉,替我挡一阵,我就来!”
  人多,走了昭妫也不要紧;太子丹为荆轲遣来执役的,都是经过挑选,极其能干的人,四名女侍一起动手,只片刻工夫便已把他服伺好了,穿上公服,扎束停当。倒是荆轲在这忙碌的气氛中,又已省悟,要从容闲逸,不必紧张。
  作了最后的一番检点,他绕出花圃穿过甬道,自外升阶登堂,以国礼谒见公主。
  “恭贺新岁!”他恭恭敬敬地拜了下去。
  公主同拜答礼,等抬起头来,四目相视时,她轻盈地笑道:“扰了你的清梦!”
  “平生从梦中醒来,从无今日的愉快荣幸。”
  “为何?是为了我来了?你没有想到吧?”
  “实在惊喜交集。”
  “今天是公主的华诞。”昭妫轻轻提醒他说。
  这才真的让荆轲惊喜交集了,他听季子说过,夷是正月初一的生日;平生颇以记性好自诩,何以竟未记起来?
  这样想着,身子又伏了下去,口中称贺:“荆轲叩祝千秋。延祥纳福,永葆青春。”
  “谢谢你,荆先生!”夷微笑着说,“我是避嚣来的。降生得不巧,偏逢新正,宫里喜热闹的人,尽往我那里挤,一班来,一班去,年年如此,真是一大苦事。今年我决意避开,跟季子商量,说借你的地方躲一躲。荆先生,不会惹你的厌吧?”
  “是何言欤?”荆轲定一定神问道,“只有一层,太子可知道公主在此?”
  “也就只东宫两位主人知道。”
  “公主何时命驾还宫?”
  夷笑一笑,不答他的话,却转脸对季子去说:“是不是?我说会惹人家的厌,你偏不信!”
  “荆先生不是那种人。也只是小心的意思;回城有五里路,晚上天黑不好走,总得预先安排一下。”
  夷点点头,慢慢转过脸来问:“荆先生,是这样吗?”
  “季子先获我心。”
  “你放心。到晚上,我哥哥会来接我。”
  “那太好了。”荆轲回头对昭妫说,“得让公主高高兴兴玩一天——你快去准备筵宴。”
  “不!荆先生,我就是为了怕过生,才躲到你这里来的。害你费事,我远不如回去。”
  “是!”荆轲想了想,又对昭妫说,“你跟季子去商量一下,该如何为公主祝贺?仰体公主的意思,不必弄那些繁文缛节;但是,一定要把我们一片至诚之心,献了出来。”
  “是!”昭妫口中在答应,眼却看着季子。
  季子却又看着夷,“你去吧!”得了这一声吩咐,季子才随着昭妫袅袅娜娜地走了。
  在沉默中,荆轲想起前一晚曾回忆到夷的琴声,因而大动乡思;正想以此作为话题,夷却先开口说话了。
  “这里是我旧游之地。”
  这里原是离宫,作为一位公主,自然来过,荆轲便说:“多承太子的厚爱,叫我住在这里,太僭越了,令人不安!”
  “什么叫僭越?一个人生下来就注定了什么地方住得什么地方住不得么?像我——”夷慢慢地说道,“我真不愿意我是个公主。”
  她的想法很奇。前半段话如出于士庶口中,便有叛逆的嫌疑;后半段话,更叫荆轲不解,她何以发此牢骚?莫非是深宫寂寞——
  他不愿再想下去;因为他意识到再想下去,衍变出来的一个结论,可能是对她的一种亵渎。
  “国家大事操在公子贵族手里的传统,早已打破了;安邦定国,要靠才智之士。将相无种,别存下那个僭越不僭越的念头,反倒阻塞了自己的一片雄心大志。荆先生,你说我的话可是?”
  这真是放言高论了。但那勉励的意思是很容易听得出来的,“惶恐得很!”他谦虚地答道,“怕是公主把我看得太高了些。”
  一说破倒叫夷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只是敬重我哥哥所敬重的人。”她不带任何表情地说。
  荆轲非常敏感,他不愿意她有丝毫的不快,想要立即结束这一番谈话,另找些有趣的事做,于是含笑问道:“今天风不大,公主可有兴致到园子里走走?”
  “好!”公主果然换了很高兴的声音说,“我今天来,原有此意。”
  等她一站起来,在廊下待命的宫女,立即进来伺候;由荆轲领路,带着脂香粉腻、环佩丁东的队伍往后苑走去。
  夷一路走,一路顾盼指点,一草一木,哪是原有的?哪是新添的?说得非常清楚,证明她在这里住过不少日子。想到夷曾有无数足迹留在这里,荆轲对这座水木清华的园林,越发生了好感。
  “这里!”她站住了脚,手指着说,“从前我最爱这地方。”
  那是靠西北角的一片极整齐的草坪,沿着围墙是一列森森的老木,另一面一排十几块巨形怪石,如虎、如狮,如老翁、如仙人,极耐赏玩。她一块一块看过去,在中间一块光滑如镜,形如桑叶的大青石上坐了下来,视线慢慢扫过,像在搜索着什么。
  “怎么不见有鹿?”她问。
  “喔!”荆轲问道,“原来是有的吗?”
  “有。我想想看。一、二、三、四……”她屈着手指,凝神思索;流转着的黑白分明、一清如水的眼珠,闪耀出异样的光辉,似乎她眼中正看到了那些美丽的梅花鹿,“一共十四头。不,死了一头,添了两头,该是十五头;还有小鹿。驯极了!”她愉悦地微笑着,“我常常给它们喂食。就坐在这里。这句话,有十年了!”
  十二三岁的小公主,在朝曦影里为一群驯鹿围绕着;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象?荆轲向往极了,因而不自觉地凝视着夷。
  “人无机心,不妨与麇鹿同游。如果再养一群驯鹿,恐怕它们未见得再肯亲近我了。”她说。
  “不会的。依我看,公主并无机心。”
  “然而总非赤子之心了!”夷凝望着灰白的天空,自语似的说,“那时候,我总爱坐在这里,想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一坐便是老半天,要保姆们催了又催才肯回去。”
  从她的眼睛中,他看出来她正陶醉在儿时的回忆中;他不敢去惊扰,但心里却在想,十二三岁的小女孩,会有些什么稀奇古怪的念头呢?
  一阵风起,吹得宫女们衣袂飘飘,相顾瑟缩;这下荆轲不能不说话了。
  “公主,请进去吧!”
  “嗯,是有些冷了。”她接受了劝告,站了起来,却又回头看着草坪说,“真该养些什么东西才好,不然,你也太寂寞了!”
  荆轲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但该养些什么珍禽异兽,他却一时想不出来。转念思量,这里名为荆馆,与逆旅无异,最多不过住个半年,便仍然要交回公家;将来夷如果不是远嫁他国,那么以这里作为公主的府第,倒真是十分合适的——想到这里,他动了个好事的念头,在入秦之先,不妨向太子丹进言,以此作为公主的赐第。既然如此,更不必乱出主意了。
  于是他说:“该养些什么,请公主决定。这里原是公主家的物业,而我,也不过暂时借住些日子。”
  “虽是暂住,也要住得舒服。”公主兴味盎然地说,“等我再来替你布置一下,包管你尽善尽美。小时候,我那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中,有一个便是这样的园林池沼,要照我的意思,重新修改。可惜——”
  公主忽然顿住了。荆轲想不出她有什么无法启齿的话,不免转脸看了她一眼。
  “可惜,这里动工修葺时,我懒得过问。”公主徐徐又说,“如果是最近动的工,我一定要提出许多意见,便省得多费一番手脚了。”
  这话在旁人听来,是不会了解其中的意思的,而荆轲明白。由“懒得过问”到可惜未能及早“提出许多意见”,这个极大的转变,表示了她对他由毫不相干而一下子变得极为关切了。
  得蒙这样一位高贵、多才、绝色而孤傲的公主垂青,这叫荆轲生出恐惧不胜之感,同时也有着无限的骄傲和满足。
  在默默追随着公主回到室内的路上,荆轲把在燕国的遭遇又回想了一遍。田光与太子丹在他都有知遇之恩,但是一个有所期望,一个加以重用,都是有目的的;只有夷对他一无所求,因此,他觉得她对他的赏识,格外地可贵。
  走近屋宇,季子迎了上来,“已准备了静室,”她向夷报告,“请公主先休息。”
  “是那一间?”
  “延曦阁。”
  这是一座建在高地的小阁,正面朝东,一早阳光满室,所以名为延曦阁;地势幽静,建筑得也精致,只是上下要走数十步石级,颇不宜于作为一个临时驻足休憩的地方。
  荆轲正想提出异议,夷已喜孜孜地说道:“啊,那是我以前常住的地方。”
  这一说,荆轲把他的话咽了回去;送着她拾级而上,直到延曦阁前。
  “你何妨进来看看!”夷站住了脚说。
  “此是禁地,不敢擅入。”荆轲微带笑意回答。
  “也罢!”夷点点头说,“那就回头见了。”
  “是。等开宴之前,我再来奉迓公主。”
  “什么开宴?”夷不爱听他的话,两道初生柳叶似的细眉,微微皱着;一双黑漆似的眸子,似怨非怨地看着荆轲,“我早说过,不要当件大事似的;你也知道我的意思,说是免除了那些繁文缛节,现在又是‘开宴’又是‘奉迓’,你以为我到这里,是来摆公主的仪注给你看的么?”
  那番娇嗔,如呖呖莺声。荆轲只顾得耳朵的享受,话中说些什么,却不大真切;因而显得有些迟钝似的,一时无法作答。
  “公主!”有个人解了他的围,“昭妫放肆。刚才我跟季子商量了,备了些公主平日喜爱的食物,不如就送到这延曦阁来进食,也免了公主上下跋涉。不知这个办法可使得?”
  “怎么使不得?”夷回嗔作喜地说,“昭妫,你越来越能干,也越来越会说话了。这——”她看一看荆轲,笑道,“想必是荆先生的教导之功!”
  一句话把昭妫说得羞红了脸,而由她的害羞,又使大家意识到,这是公主的戏谑。
  这给了荆轲一个极深刻新奇的印象,并且也在心中引起了惊讶,多说这位公主高傲难惹,看来并不尽然。其实不仅是荆轲,所有的宫女,特别是季子,都惊讶于夷的这番戏谑,大非常态,而不能了解她何以变得如此?
  就这时,昭妫的羞涩已过,定一定心神,作了一个很得体的答复:“谢谢公主的夸奖。公主光降,荆先生说要献出一片至诚,我们自然不敢不用心。”
  “这样说,倒真是要多谢你们了。”夷做了个极优雅的手势,示意大家退去,“且让我在延曦阁歇一歇。”
  于是夷与荆轲暂时违别了。到晚来,自正厅到延曦阁前,一路火炬照耀,明如白昼;昭妫把晚宴设在阁中靠南,名为“琴室”的小厅,等一切检点妥当,通过季子的传达,请夷出临赴宴。
  在四角明晃晃的兰膏雁足灯晕中,香风微度,衣幅轻响;然后屏门启处,荆轲顿觉目眩,赶紧伏身迎接。
  “请少礼!”
  荆轲只以顿首作答。估量她已入席,才仰起身来,退后两步,坐在侧面的席位上。
  于是昭妫依照礼节尚食,荆轲肃然静候,夷也安坐不动;等酒浆食物进奉完毕,昭妫向别室微挥衣袂,悠扬的乐声随之而起,荆轲重又捧爵离座,跪坐在夷面前。
  这是他与夷相识以来,最接近的一次——相距咫尺,不但可以闻得她身上不知名的香味;而且借举爵相敬,得以平视的机会,他也第一次能把她看得那么仔细。
  但是,她是不可逼视的。必须控制住自己摇荡的心旌,才可免于失态。在极短时间的凝视中,他无法把她的美摄取得尽;只有两点新的发现,她的皮肤细腻得几乎看不出毛孔;她的头发黑亮柔细,高髻如云,但决非一般贵妇人所通用的假发,因此远观还不甚为奇,近看可是美得惊心动魄了!
  “荆先生!”竟是夷先开口说话,“岁月常新,可乐可贺!”
  “是,是!”荆轲知道,便这一瞥的迟延,已让她发觉了,但也无须惶恐,捧爵齐眉,恭恭敬敬地答道,“岁月常新,公主长乐!”
  夷笑了,绽开如涂丹的朱唇,微露着两排整整齐齐白而发亮的牙齿,很高兴地说:“你真是善颂善祷!”
  “我也像昭妫一样,出于一片至诚,所以公主觉得我的话动听。”
  说着,又举一举爵,在钟鼓声中,相对而饮;荆轲干了酒,夷只浅尝了一口。
  “荆先生!”夷不待他再为她斟酒,便即说,“你我有约在先,仪礼只到此为止,请撤乐,也不必劳你再起座劝饮。清谈小饮,让我无拘无束吃一顿饭。如何?”
  “遵公主的吩咐!”荆轲毫不迟疑地答应着。
  于是撤了乐,也不用那么多人伺候;室内只留下季子和昭妫在照料。
  “请公主尝一尝‘捣珍’。”
  “捣珍”是夷最喜爱的一种食物,取牛、肉、鹿、麇脊上的肉,用木锤反复锤打;打去了它的筋糜和膜,再用醢香料调制而成,是一种最宜于冬天的冷食。
  “你也知道我爱吃捣珍?”夷向盛放捣珍的鼎中望了一眼,又欣然对昭妫说,“一看就知道是好的。”
  虽说是喜爱的食物,夷也只是从从容容地浅尝即止。接着,外面传进来一盘油光闪亮的炙肝;通常炙肝用狗肝或羊肝,但这一盘肝的形状和色泽,都与平时所见的不同。
  “这是炙肝吗?”她问。
  “是。”昭妫答道,“是马肝。荆先生喜食此味。”
  “我可还是第一次得尝异味。”夷切了一块肝尖,照一般食炙肝的方法,蘸了酱,拌着辛菜,送入口中,辨一辨味,表示满意;但是,“嘶风追月的英物,杀了作口腹之奉,我总觉得于心不忍。”说了这一句,她自觉失言,便又歉意地笑道,“荆先生,你觉得我的话不中听吧?”
  “公主说的极是。”荆轲以极诚恳的声音答道,“我实在颇有同感。但口腹之欲,有时不免过分;从今以后,要与此物绝缘了。”说着,放下了手中的食器。
  昭妫和季子都是善于窥伺颜色的人,一听这些话,两人交换了一个眼色,把马肝撤了下去,换上一盘肉饼。
  夷有些不安;不过想到一句话能够劝得人放弃了嗜好,从今少杀多少匹马,自然也是件颇可得意的事,所以不知不觉地举爵喝了口酒。
  在荆轲,放弃了这一嗜好,不但心甘情愿,而且有种为善最乐的感觉,“公主!”他想表达他的那份感觉,“有句话,我不知道该不该说?”
  “哦——!”夷想了想,他总不至于说什么不合于礼的话,便点点头,“不要紧!”
  “我觉得陪公主说话是一种绝大的乐趣,真是获益良多!”
  “不用这样恭维我!”
  “荆某待人,只有一个诚字。可与言,必出自衷心;不可与言,付诸默然。我不喜作无谓的恭维。”荆轲正色相答;说完,紧闭了嘴。
  夷看他那一本正经的神情,倒像是受了绝大的冤屈似的,不免有些好笑,但也不能不假以词色:“既然你说跟我谈话是种乐趣,那你就说吧!我听着呢。”
  “是!”荆轲又兴奋了,“人海茫茫,要觅一个‘可与言’的人,实在也很难——”说到这里,夷倏然抬眼,十分注意地看着荆轲;这突如其来的神情,把他的话打断了。
  “荆先生!”她发觉了他住口不语的原因,“请说下去!”
  “性情不同,处境各异,不必与言;智识不足,行事卑下,不屑与言;而可与言的,往往又格于形势,难得相见。因此,人生百年,能够畅所欲言的日子,实在寥寥可数。”
  夷把他的话,只字不遗地听入耳中,印入心头;他所说的“不必与言”与“不屑与言”,也正是她独处深宫所感到的苦闷;但是,他最后一段话,意何所指呢?在他心目中,她自然是个“可与言”的人,然则所谓“格于形势”,是不是暗指彼此的身份有别,不便常相往还呢?
  这暧昧的语意,不便要求他明白解释,只好答一句:“你的话,有些我同意,有些我不甚了了。”
  荆轲也不问她哪些是她不明白的,管自己又说:“自从上交太子以来,我又发现,说话还有不敢与言这一层苦楚!”
  “不敢?”夷奇怪了,“太子最敬重你的,为什么‘不敢与言’?”
  “正就是因为太子的恩义逾分,使得我说话不能不加顾忌。”
  “其中必定有缘故。”夷很有兴趣地说,“请举例以明之。”
  “譬如有一次,我陪太子在东宫池边闲坐,池中有头大鼋,我无意间拾块小石子掷了它一下。不想,一会见东宫侍从,捧来一盘金丸,供我掷以为戏。公主请想,这不是太——”荆轲顿住了,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来形容。
  “也许你觉得太过分了;而我哥哥觉得非此不足以示尊敬。”
  “是的。我觉得太过分了,所以有时变得不敢与言。如果我说爱食马肝,万一太子把他那匹千里马杀掉了,取肝以食。这样子,岂非叫人食不下咽!”
  夷这才完全弄明白了不敢与言的道理。细想一想,自己身为公主,素蒙父兄宠爱,真是有求必应,有时也难免为了一时好恶,随便一句话,在别人奉为纶音,平添多少麻烦?看来他的话对自己也极为有用,值得深深警惕。
  “然而,世上也尽多作威作福的人。”她说,“就像我这样,我讨厌我这个公主的头衔,而在有些人眼里,羡慕得不得了。”
  “公主!”荆轲答道,“我不敢擅作威福。”
  “这是你与众不同之处,可惜,我哥哥不了解,所以你们俩谈话,格格不入。”
  她何以知道他跟太子丹谈话格格不入?意见有不合则有之,说“格格不入”未免形容太甚,他觉得不能不作辩白。
  但是,他的解释仍是委婉的:“这话要分两面来看,商量大事,本乎理愈辩则愈明之义,反复讨论,不厌其详,到头来,却总是取得一致的。”
  “所谓一致,也不过是你委屈自己,作了让步而已!”
  荆轲心中凛然一惊,继以满怀的感激,她真是能了解他的苦楚,直看到心底深处。然而,他还是不能不略言否认的态度。
  “公主何所见而云然?”
  “譬如——”夷看着季子,没有再说下去。
  季子会意了,轻声招呼昭妫:“回避!”
  等她们一走,夷接下去又说:“譬如入秦之计,在你是下策。你说过,下策你只设谋,不与其事,结果还是脱不了身。”
  “不然。昔之下策,今为上策。”
  “何以故呢?”
  “上策、中策皆不能行,则剩下的一策,便是惟一的上策了!何况——”荆轲觉得上面那一段话说得过于率直,而且语气中略带讥讽,近似牢骚,怕传入太子丹耳中,生出误会,所以赶紧下了“何况”这个转语。但应该怎么接下去?却一时想不出来,不由得停住了。
  而夷却替他想到了,“何况,”她说,“我哥哥的意思,说是要联系上策、中策一并而行;那么这下策,便变成了规模甚大的善策了!”
  “正是,正是!”荆轲很高兴地说,“原来公主亦深明底蕴,以后便多一个一起商量的人了。”
  “我不与闻国事。只是跟你谈谈!”
  “是的。请公主多赐教。”他又接下去补充,“这绝非客气话,我与太子,不免当局者迷;公主冷眼旁观,略示一表半语的指点,受益不浅。”
  夷很诚恳地点点头,问这:“咸阳之行,准备得如何了?”
  “一要得人为助;二要特铸一把匕首。”他把盖聂和徐夫人都说了,只未提到樊於期。
  “如果一切顺利,何时可以入秦?”
  “总在初夏。”
  “喔!”夷把酒爵举了起来,向他致意。
  她的话骤听矛盾费解,在荆轲却真个是别有会心;所有的人,从死去的田光到活着的那些在燕国的朋友,无不对他抱着太高的期望,课以太多的责任,这让他心上像压着许多铅块,沉重得透不过气来。惟有夷的话,是他闻所未闻的;她的话,是把铅块从他心上移去,而非增加。
  于是,他有着一股强烈的冲动,这一句话非说出来不可:“荆轲何幸,得识公主!”
  夷没有作答,微微红了脸,也似乎有些愠色——但虽在明晃晃的灯下,那愠色也被隐没在羞意和酒意所造成的酡颜中,不易为人觉察。
  “季子!”她喊了一声。
  季子和昭妫双双进屋,齐声问道:“公主有吩咐?”
  “我饱了!”
  “噢!”做主人的荆轲赶紧接口,“请别室休息。”
  “多谢你!”夷又展现了异常动人的微笑,“十年来,我是第一次过了这么个悠闲自在的生日。”
  他想说:但愿她年年如此。话到口边,不自觉地咽住了;“年年”?哪还有年年?她是有的,他没有了!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个新年。
  一种莫可言喻的恐惧和悲伤,像条毒蛇样盘踞在他心中;可是他立刻警觉了,挺一挺胸,断然决然地把他心头的“毒蛇”,硬驱逐了出去。
  这是不容易的。他想到田光的死,太子丹的许多异乎寻常的荣宠——用那些回忆和感觉来充塞心头,作为驱逐“毒蛇”的武器,但是,那些都不及夷的笑靥有效。
  公主的影子翩然消失了,她的笑靥并没有消失,清清楚楚地印在荆轲的心头。
  忽然,在延曦阁前望见围墙外面,远远地来了一队灯火照耀的行列;他很快想到,那是谁来了?
  “去禀报公主,说太子将到。”对昭妫说了这一句,他匆匆走下假山,到门口去迎接贵宾。
  果然是太子丹。等他一下车,他便迎了上去,首先为他早晨未到东宫朝贺而致歉,同时准备补行申贺的大礼。
  “不必行此俗套!”太子丹一把拉住了荆轲;他的酒喝得很多了,神情特别显得兴奋,“今天一会,可称盛会;只惜你未在座。”
  荆轲知道那是太子丹招宴他的二十名壮士;心里立刻联想到,自迁入荆馆,也应该请一请他们,方算是做人的道理,同时也不妨借这机会考察一下,看看除了秦舞阳以外,还有什么杰出之士,可备入秦副手之选。
  主意打定了,却未说出来,只请太子丹仍旧上车,到厅上休息。
  “不必,走一走的好!”太子丹问道,“夷呢?”
  “公主在延曦阁。”
  “喔!”太子丹笑道,“她最喜爱延曦阁。我第一次看见她,就在那地方。”
  “那是——”荆轲很谨慎地问道,“那是从邯郸回来?”
  “是的。夷生时,我在赵国;到她六岁,我才回来,十七年啦!”
  因为他声音中,带着浓重的感伤意味,荆轲不愿再往下谈,所以默然不答。
  到了厅上,夷已站着在等候。她原以为立刻会原车回宫;但太子丹决不会一来就走,于是夷又留了下来,挨着她哥哥坐下。
  “你这位不速之客如何?”太子丹笑着问她,“可玩得高兴?”
  “嗯!”夷垂着眼带着笑,点一点头说,“跟荆先生谈得很对劲。”
  “喔!”太子丹望着荆轲问,“是吗?”
  “是的。公主的见解超然得很,叫人不胜佩服。”
  “难得之至。你总算也遇见个可以谈谈的人了。”太子丹对夷说了这一句,转脸又看着荆轲,“我的妹妹,就是你的妹妹;你不妨像我这样看待她。”
  “不敢!”荆轲略带惶恐地回答。
  “我只管他叫荆先生!”夷说;扬着脸,带着些故意不讲理的神气。
  “论学问,你管他叫声荆先生也不为过。”
  “原就是这样。”夷迅即接口,“我也只是敬仰荆先生的学问。”
  “是的,是的。能让你敬仰的,可真罕见。”太子丹笑着站了起来,扶了夷一把,“该走了!让荆卿早早休息。”
  荆轲却真是想留他们兄妹多坐一会,苦于没有适当的理由,只得恭恭敬敬地把他们送了出来。
  “明日午后,过我处一叙如何?”临上车时,太子丹说。
  “遵命!”荆轲又问,“可还有别的宾客?”
  “没有。就你我俩,把酒清谈。”
  “既如此,我有个请求。”荆轲接着说道,“宋意和武平,已应我之约,分赴吴楚、齐鲁,有所寻访,不日就要动身,请太子召见,加以慰劳勉励!”
  “该当如此!该当如此!”太子丹一叠连声地说,“明天一早我就派人去请他们。”
  到了第二天午间,荆轲早早到了东宫,先把遣派宋意和武平分途出发寻访盖聂的计划和应该准备的礼物、书简、从人、车马都细细说了;太子丹自然完全同意,立即嘱咐东宫舍人,限期办理妥当。刚刚处理完毕,宋意和武平都到了。
  太子丹亲自降阶迎接。他一向谦恭下士,这时为了慰劳将要远行的人,更显得礼数周至,情意殷勤;粗豪洒脱的武平,倒还不觉得怎么样,年纪较长、性格较为拘谨的宋意,却大感局促,所以谈不了几句,便一再向武平示意告辞。
  受了荆轲教导的武平,居然懂得眼色了,但说话仍是不会绕弯子,“要走就走吧!”他首先站了起来,“太子,俺跟老宋告辞!”
  “怎地要走?我有窖藏的好酒,留着等你。”
  武平咽了口唾沫,看着宋意;于是宋意不能不开口了。
  “多谢太子,改日再来叨扰。”
  “对了!”武平顺从宋意的意思,却又不肯放弃东宫的美酒,留下一个尾巴,“留着等我们动身的时候,太子再请我们喝。”
  太子丹看看留不住,赶紧一口应允:“一定一定。替两位饯行时,必有美酒。今天,既然两位不肯在这里喝,我叫人替你们送去。”
  于是,八瓶美酒载在宋意和武平的车后,一起出了东宫。荆轲依旧留着,受太子丹的款待。
  饮酒到了一半,天色刚黑,廊下一阵笑语,尽是妇女的声音,荆轲耳朵尖,听出来其中之一是夷。
  不知怎么,他忽然有些心神不属,怅然莫知所措了。
  太子丹看在眼里,心里十分为难,不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就在这踌躇中,娇笑软语渐渐远了。
  突然间,太子丹一跃而起,亲自拉开屏门,大声喊道:“夷,夷!”
  “公主!”东宫的宫眷帮着他招呼,“太子请公主说话。”
  于是夷旋过身子来,一扬飘拂的长袖,双手交敛,喊一声:“哥哥!”
  “荆卿在这里,你不过来谈谈?”
  夷不即回答,想了一下才说:“不,我有些倦了。”
  “喔!”太子丹不自觉地显得轻松了,挥一挥手说,“那么你早些回去休息吧!”
  短短的交谈终了,夷为一群宫女拥着回去,太子丹仍旧回入室内。这一切,荆轲在里面都已知闻,心中虽不无怏怏之感,可是也就因为这片刻的缓冲,使得他能够恢复常态。
  太子丹估量着荆轲必已听见了他的话;他觉得他已经有了交代——他留过夷来陪荆轲谈话,而她不愿。那是无可奈何之事,他觉得他不必再多说什么了。
  于是,他们都只当未曾发生过这件事似的,重拾未完的话题。
  荆轲正谈到他准备邀宴东宫所供养的那些勇士,太子丹自然赞成,问他请客的日子。
  “太早了怕来不及,总得十天之后。”
  “这你不必费心;你只是出面而已,一切都由我派人去预备,没有什么来不及。”
  “太子,我不是说饮食酒浆的准备来不及。”荆轲放低了声音又说,“我另有一层意思。”
  他的意思是想借这机会,甄别入秦副手的备选,用一种比武献艺的方式,来测验每一个人的勇气胆识,这得要好好设计一下,所以需要一些日子。
  “好极了!”太子丹对他的主意大为欣赏,“荆卿,你真是足智多谋。”
  荆轲也很高兴,这不是由于他得到了赞许,而是太子丹同意了他的做法;“太子!”他问,“可有善射的人?”
  太子丹想了下问道:“要怎样才算善射?”
  “自然是百发百中。”
  “我知道要百发百中。但有个分别,是在射圃中射靶子的百发百中,还是射空中飞鸟的百发百中?”
  “射圃中的百发百中就可以了。”
  “那,怕都不如我!”太子丹指着鼻子,似得意似谦虚地说。
  “原来太子还具此神技!”荆轲大感意外,“恕我放肆,就此刻容我瞻仰如何?”
  趁着三分酒兴,太子丹欣然许诺;立刻传话:“射圃伺候!”
  射圃在东宫东北角,圈起一带围墙,里面是个狭长的大敞棚,长有百步,这时点起无数烛炬,照耀得十分明亮。
  太子丹陪着荆轲走了进来,从人送上一把他用惯了的弓,一壶箭,接在手中,微微把弓一扯,弓弦振荡出嗡嗡的轻响,太子丹得意的笑容又浮现了。
  “我只能射八十步。”他指着远处的箭靶说,“最好是六十步,那便有绝对的把握。”
  “就射六十步。”
  荆轲从容不迫地走了六十步,回过身来,从衣带上解下一枚玉环,高高举起,叫道:“太子,请以我手中物为‘的’。”
  这一声,把所有的侍从的视线都吸引过来了,“什么?”太子丹大声问道,“射你那个玉环?”
  “是!”
  太子丹真个愣住了,“不行,不行!”他喃喃地说,“我没把握,没有把握!”
  “不要紧!”荆轲鼓励他说:“太子,你只行所无事,随随便便一箭,一定中的。”
  “怎能随便?射伤了你怎么办?”
  荆轲看着太子丹过于持重,怎么样也鼓舞不起来,只得一笑而罢,把玉环仍旧系在衣带上,走了回来。
  太子丹重新拉开了架子,弯弓搭箭,飕、飕、飕一连三响,八十步外的箭靶红心,簇攒着三支箭,左右侍从,喝出一阵响亮的彩声。
  太子丹却是毫无得色,他放下了弓箭,按着荆轲的肩头说:“荆卿,我镇静的功夫,万不如你。从前有位名医,任何沉疴,一投剂无不大有起色,但遇到他至亲骨肉生病,他就不知道怎么用药了。我今天不敢射你手中的玉环,就是这个道理。”
  “我领会得太子的心情。”荆轲躬身答道,“而且深为感激。”
  “我也领会得你的用意,是要用这个办法来试验那班勇士们?”
  “是的。酒酣之际,或者未饮之先,较艺助兴,可以观人于微。太子,”荆轲的声音变得低沉了,“恕我说句放肆的话,我并不期望,跟我一起去办事的同伴,能如我一般,一切喜怒哀乐都能克制得住。但是,无论如何得要把生死置之度外,看破生死,则无所惧;若遭意外,才能从容应付。”
  “你的话透彻之至。你的办法也是考验一个人勇气胆量的妙策。不过,我不能下场;或者,可以另外觅个善射的人——不过,就算觅得其人,我也不能让你去蹈此危险。”
  “我不可例外。若有例外,何以服人?”
  “不!”太子丹固执地拒绝,“你,说什么也不行!”
  这是一时争论不出结果的事,荆轲只好不响。跟着太子丹同去继续饮酒,尽欢而散。
  以后几天,忙于应酬,朝中大臣,纷纷邀宴;然后是为宋意和武平饯行;接着又是樊於期请去盘桓了一整天。一连串的酒食征逐,把个荆轲腻烦得不得了,一心巴望着能清清静静休息两天。
  才清静了一天,来了位不速之客;但是这位贵客却受到了荆轲衷心的欢迎——那是夷。
  “我早就要来了。听说你一直不得闲,所以迟到今天才来。”
  一见面的语气,便是如此率直托熟,荆轲倒不便来什么客套,也说了他心里的话:“我若是知道公主哪一天要来,不管什么应酬,都会推辞掉,在家恭候。”
  “那何必?”夷欢愉地微笑着,“只要你在家,我随时可以来的。”
  “是,是!只要公主有兴致,请随时光降。”荆轲想了一下,又补了一句,“我早说过,这里是公主家的物业,自然随时可来。”
  “你别这么说!”夷立即接口,“我哥哥把这里送给你了,我凭什么混充业主?”
  荆轲笑了笑,一时冲动,脱口说道:“其实我倒有个想法——”
  夷等了一下,不见他开口,催促着说:“倒是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啊!”
  “我在想,将来奉还了这座园林,最好公主来住。”
  “为什么?”
  “因为——因为公主喜欢这个地方。”
  “这不成为理由。”夷笑道,“如果我喜欢咸阳宫,那丑八怪的嬴政也肯拱手奉让吗?”
  强词夺理的话,出自绝色公主口中,便觉娇憨可喜,荆轲再一次笑了。
  “闲话少说,我一直想来,就是要来替你出些主意。你看,”她指着延曦阁前那一泓绿水说,“在那池子上盖一座水阁,纳凉玩月,无不相宜。可是个好主意?”
  主意虽好,只是水阁宜于夏天;等盖好了,他也已经动身了。
  当然,荆轲不会说破这一层,顺着她的口气恭维:“啊,公主设想得真妙。”
  “还有,”夷越发兴致勃勃了,指着西南角说,“那一带太豁露了,该补植一行树木,才有掩映之致。”
  “对,对!遮断了墙外的车马行人,耳目清净得多。”
  “还有许多地方要改动的。走!”她伸出一条手臂,“我去指点给你看。”
  荆轲略一迟疑,终于也伸出手去,扶着夷,下了假山,走遍整个园林;哪里该建一条雨廊,哪里该种些什么花草,指点得十分详尽。
  一个圈子兜下来,仍旧回到延曦阁,夷已累得脸红气喘,汗津津地把鬓发都弄乱了。但是,她是快乐的,内心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充实和兴奋。在宫中,她是一头被关在金丝笼中,而且连在自己笼中也不准随意飞一飞、叫一叫的五色纹鸟;空长了一身鲜艳夺目的羽毛,过的却是奄奄无生气的日子。公主的身份为她带来了重重禁制;高傲的性格,更使她自陷于孤独,而这一切,在这里、在今天不知不觉地都已消失。
  退入延曦阁里,无形中已属于她专用的一间私室,让季子替她整理头面,重匀脂粉,只稍稍休息了一下,她又坐不住,要去找荆轲谈话了。
  荆轲在倚栏沉思,望着粼粼的水池,脑中出现了一座建在池子中央、翼带曲曲双桥的水阁;月白风清的深宵,或者晓雾迷离的清晨,与夷在一起生活,那将有多少的赏心乐事?
  “荆先生!”
  这一声喊,惊醒了他,回头看去,是季子;季子的身后是夷,她依然打扮得那样雍容华贵,只是脸上因走累了而浮现的红晕还未消退,越发显得光艳照人。
  “请在这里坐。公主!”荆轲站起来,移一移另一块锦茵说。
  “我见你一个人在这里出神。想些什么?”
  “在想那水阁。越想越可爱。”
  “那就早日动工吧!”
  “怕得请公主来亲自监工。”
  “这——?”夷不经意地看了季子一眼,“得闲我就来。”
  季子悄悄退下了,碧栏干边,就剩下他们两人,荆轲旋转了身子,正面对着夷;“我在想,星月皎洁的秋夜,若得在那水阁中听公主奏琴,说什么人间仙境?只此便是!”
  “嗯!”夷点点头,半仰着脸,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情,“你的话不错。奏琴最好的境界,是在高山流水之间;高山又不如流水,琴声有了水音,格外清越动听。”
  “那么,将来水阁落成以后,可以命名为‘琴榭’。”
  “又是‘琴室’,又是‘琴榭’!”夷笑道,‘听起来,这里倒真像是我的别业。”
  “岂但这里?公主若想要什么,世间一定会有人去替公主办来的!”
  “谁?”夷看着他问道,“你?”
  她的神态半真半假,看不出来她是有意发问,还是茫然未解他话中的微意;荆轲在她灼灼双眼逼视之下,倒有些发窘了,想了想,答道:“我想,不会仅是我一个。”
  “还有谁呢?”
  这话更不容易回答,而且答得不妥,出入甚大,荆轲只好闪避了,“至少还有太子。”他说,“太子的友爱之情,实在叫人感动。”
  夷微笑不答,把脸转过去,凝视着池水。
  “将来在水阁外,还得系一条船。春水碧波,夏日荷花,荡桨是件乐事。”荆轲又说。
  “你倒提醒了我!这池子里该多种荷花,莲叶田田,一片清凉,风来时,暗香微度;雨来时,珠落玉盘,那才真叫有声有色呢!”
  “啊!听公主说得这么美,我真想——”
  “真想什么?”
  “没有什么。”荆轲黯然地摇摇头。
  “不行!我最恨说话不痛快。”夷不自觉伸手抚在他的肩上,使劲地摇撼着,“你非把你那句话说完了不可。”
  “只怕我说了,你不爱听。”
  “怎知我不爱听?我不要你尽挑我爱听的话说。”她有些激动了,“我在宫里听够了!腻烦死了!”
  “我是说,我真想终老斯乡。无奈,办不到!”
  一想到初夏时分,荆轲将深入咸阳,此一去九死一生,顿时感到一阵阵彻骨的凄惶;夷的眼睛润湿了。
  荆轲大惊,惊于一种可怕的发现;她怎会有此眼泪?难道短短的三数次聚晤,她的感情竟深得难舍难分了么?
  “唉!”夷长叹一声,“人生在世,真是没有意思。”
  荆轲心里一样也难过得很,可是他不敢再在她的感情上,说任何推波助澜的话了,“公主!”他装得非常乐观地,“你的话错了!我的感觉,正好相反,人生随处皆是奇遇,时时可思,处处可念;譬如我,自到燕国,一切的遭遇都是我做梦也想不到的。尤其是得蒙公主的不弃,铭心刻骨,死而无憾。人生到此,夫复何求?”
  “你是慷慨赴义,”夷低下头去,用轻得几乎只有她自己才听得见的声音说,“无奈生者难堪!”
  荆轲再也无法接口了。怔怔地望着空中,忽然觉得视线模糊,意识到自己眼中也已涌出了泪水。他深怕在夷面前失去了男儿气概;一急,心肠转硬了,总算眼泪没有再往下流。
  “我要走了!”夷站起来说。
  荆轲深知她的心境,强留她也无用,只站起来垂着头,别无其他的表示。
  “你有话说?”夷问。
  “是的。我有许多话,不知道该怎么说。”荆轲把自己的思绪理了一下,觉得此刻应该说的是安慰她的话,“人生百年,平平安安,庸庸碌碌地死掉,在历史上是一个字的地位都占不到的。如果轰轰烈烈干一场,青史留名,死而不死!公主,你想到我时,要把眼光放远些。”
  “嗯。”夷点点头,“我也知道这层意思。”
  “那就好了。”荆轲有着如释重负之感。
  “看得破,做不到,如之奈何?”夷慢慢地走了开去,突然又一转身,对荆轲说道,“你叫我把眼光放远些,依我看,倒不如放近些,且顾眼前的好!”
  荆轲默然。一路送她上车,一路在体味着她的话。
  夷刚走不久,太子丹却又来了。他来告诉荆轲一个消息,将离开燕市去作一个月的巡视。
  “喔!”荆轲想了一下说,“徐夫人未到,盖聂也得到三月间才有确实消息,这一阵子倒是没有什么事。太子,预备走些什么地方?”
  “我想沿着长城走一遍,看看修城备战的情形。此去早则四十天,晚则两个月一定回来。这里请你多多费心。”
  “遵命!”
  “我明天就走了,你不必送我。”
  太子丹此行极为秘密,没有人饯行,也没有人送别;甚至夷,也是他走了以后才听见太子夫人说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