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青少年健康手册>正文 |
第14节:外部压力 | ||||||||||
作者: 拉尔夫-洛佩兹[美]
|
||||||||||
如果你坚信那群孩子都是"坏"孩子,那首先你要和你的妻子或丈夫商量。你也许可以对这群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其次,虽然说实话可能会很痛苦,但你一定要和你以及你的妻子或丈夫实话实说,说出你为什么这样看待这群孩子或者是某一个孩子。穿着、发型、经济地位以及令人遗憾的是文化和种族都有可能影响你的看法。而所有这些对你那十几岁的孩子来说都不在交友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对你的观点他们很可能置若罔闻。 在你和自己的孩子谈起这个问题之前,你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所掌握的事实。流言、暗讽和"一些感觉"都不能构成充分的证据来说明这群孩子会给别人带来坏的影响。不过,如果你掌握了切实的证据证明这群孩子不好,那你就要和你的孩子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他听。 他们的世界不相信理性思考 十几岁的孩子倾向于把所有问题看作是黑白分明的,他们不能完全理解观点之中存在一个灰色的地带。他们要在20岁以后才能对灰色地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去听听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你会发现自己听到的简直就是彻头彻尾的正义之言。他们有一种离奇的本事,能把一个观点极大地简化,让它乍一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而在下意识中又总是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青少年对司法辩论似乎有一种天赋,但是你要小心他们的逻辑。他们的逻辑往往有缺陷,但是很难被人攻破,因为他们会把许多外来的东西加到这里面去,比如,"妈妈,我为什么不能文身?难道我的身体不是我自己的吗?"是她自己的吗?如果我说是,那我肯定就说不过她了。如果我说不是,恐怕我找不出一个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我的这种说法。当你陷入这样的困境时,可以提出自己需要花一点时间考虑一下这个问题。虽然你为人父母,但这并不是说你要立即对孩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你可以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让我先想想。"不过你要保证对此进行思考并最终做出答复。 青少年要做很多沉重的思考 青少年会花很多时间来思考有关的事情。他们会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对着天花板发呆。他们正在努力地思考,思考人生、死亡以及万事万物的意义所在。这些都是重大的问题,而要找到答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他们要再盯着天花板进行更多的思考。这一切很正常,因为青少年的身体发育迫使他们关注人从生到死的这个循环过程。毕竟,他们已经有了生育能力。让他们去思考吧,不要干涉他们。不过如果你有机会进入他们那个小天地,而且他们向你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嘿,爸爸,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我是说为什么会在地球上?挺奇怪的……",这时你要做出正确的决定,抓住机会和他们展开一次哲学讨论。 不过当一切走入阴暗的极端时,有的"心思很重"的青少年就会考虑到自杀。这个想法很让人担心,当思考变得更抽象时,非存在以及死亡的想法就有可能出现在他们脑子里。重要的是严肃对待这个问题,但不要惊慌失措。关于这个问题的详细探讨,请参见本书有关"获取帮助"的章节。 外部压力 了解了青少年内心的挣扎,我们对他们常常表现出的自大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自大的背后是内心不停的斗争,当生理变化激起了感情的极度动荡时,他们自己也在努力地试图去了解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不论男孩还是女孩、不论哪一代人、不论来自于何种文化背景,所有的青少年都有这样的经历。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挣扎,都曾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候挣扎着寻找自我、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但是,如果我们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挣扎着,那为什么青少年时期的挣扎似乎更为痛苦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明白,青少年面对的压力不仅仅是来自内心的压力。 收养 被人收养的青少年也能够正常地度过青春期,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自我认识问题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大多数青少年可以看着自己的父母,然后至少能判断出自己会长得比较高还是比较矮。而被人收养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如何处理收养问题将决定这种压力的大小。 文化 最理想的情况是青少年接触的家庭文化和外界大环境中的文化是一致的。虽然寻找自我、寻找性别表达以及寻找处理独立问题的手段都是相对固定的,但是,如果家庭文化和大背景文化不同的话--也就是说如果一个青少年来自于一个移民家庭的话--那针对某种行为产生冲突将是不可避免的。在面对父母的异议时,他们会为自己辩白,"是你们把我弄到这里来的。你们想我怎么样?我必须在这里生存下去!" 死亡 父母一方的去世将打破正常的平衡。即使父亲或母亲的去世发生在孩子的童年时代,他们在长到十几岁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这种失落,因为青春发育时面临的某些问题原本是要从去世的父亲或母亲那里得到解答的。他们会感觉到惟一在世的父亲或母亲生活得很不容易,所以他们可能觉得自己要做点什么去"照顾"父亲或母亲,或者不用自己的问题来"烦"他们。 疾病 小孩和青少年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种安全感,而父母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对他们进行保护。父母当中如果有一个生病了,就会让正处于青春期、挣扎着要独立要叛逆的孩子陷入困惑之中。和死亡的影响一样,疾病带给家庭的问题就是谁要扮演照顾他人的角色。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兄弟姐妹生病给家庭带来的痛苦,尤其对青少年来说,他们要看着全家人的注意力都从他们身上转移到了生病的孩子身上。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得了神经性厌食症(见第五章),那家人都会去关注这个孩子,而其他的孩子就被忽视了。
|